721型分光度计基本结构组成及功能介绍(原理和使用方法)

通用测试仪器

202人已加入

描述

  721分光光度计简介

  721分光光度计采用经典的光路系统和精良的制造工艺,使仪器的测试精度及稳定性较传统产品有很大的提高;广泛适用于冶金、化工、机械、医学、生物、农业、环保、教学等行业和领域。该仪器也是食品厂、饮用水厂办QS认证中的必备检验设备。

  721分光光度计主要技术指标

  波长范围:360∽800nm波长精度:360∽600±3nm600∽700±6nm700∽800±8nm透射比正确度:±2.5%透射比重复性:0.5

 

  721分光光度计原理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一定的波长和频率。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400~760nm,紫外光为200~400nm,红外光为760~500000nm。可见光因波长不同呈现不同颜色,这些波长在一定范围内呈现不同颜色的光称单色光。太阳或钨丝等发出的白光是复合光,是各种单色光的混合光。利用棱镜可将白光分成按波长顺序排列的各种单色光,即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这就是光谱。有色物质溶液可选择性地吸收一部分可见光的能量而呈现不同颜色,而某些无色物质能特征性地选择紫外光或红外光的能量。物质吸收由光源发出的某些波长的光可形成吸收光谱,由于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对光的吸收能力不同,因此每种物质都有特定的吸收光谱,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其吸收程度与该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分光光度法就是利用物质的这种吸收特征对不同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比色分析中,有色物质溶液颜色的深度决定于入射光的强度、有色物质溶液的浓度及液层的厚度。当一束单色光照射溶液时,入射光强度愈强,溶液浓度愈大,液层厚度愈厚,溶液对光的吸收愈多,它们之间的关系,符合物质对光吸收的定量定律,即Lambert-Bear定律。这就是分光光度法用于物质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

  721型分光光度计组成结构及功能

  721型分光光度计外型如图2—1所示,它是目前国内企事业单位最常见、应用较广的一种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系统、分光系统、测量系统和接收显示系统四部分组成。

721型分光度计
721型分光度计

  图2—2(a) 721型分光光度计内部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1.光源灯室;

  2.电源变压器;

  3.稳压电路控制板;

  4.滤波电解电容;

  5.光电管盒;

  6.比色部分;

  7.波长选择磨擦轮机构;

  8.单色光器组件;

  9.“0”粗调节电位器;

  10.读数电表;

  11.稳压电源大功率调整管(3DD15)。

721型分光度计

  图2—2 (b) 721型分光光度计内部结构示意图(后视)

  1.上盖板固定螺钉;

  2.稳压电路控制板;

  3.保险丝座;

  4.电源输入插座;

  5.电源变压器;

  6.光源灯(12V,25W);

  7.稳压电源大功率整流管;

  8.稳压电源大功率调整管3DD102(3DD15)。

721型分光度计

  721分光光度计的结构方框图

  721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

  721型分光光度计其波长范围360~800nm,色散元件为三角棱形。

  1.检查仪器各调节钮的起始位置是否正确,接通电源开关,打开样品室暗箱盖,使电表指针处于“0”位,预热20min后,再选择须用的单色光波长和相应的放大灵敏度档,用调“0”电位器调整电表为T=0%。

  2.盖上样品室盖使光电管受光,推动试样架拉手,使参比溶液池(溶液装入4/5高度,置第一格)置于光路上,调节100%透射比调节器,使电表指针指T=100%。

  3.重复进行打开样品室盖,调0,盖上样品室盖,调透射比为100%的操作至仪器稳定。

  4.盖上样品室盖,推动试样架拉手,使样品溶液池置于光路上,读出吸光度值。读数后应立即打开样品室盖。

  5.测量完毕,取出比色皿,洗净后倒置于滤纸上晾干。各旋钮置于原来位置,电源开关置于“关”,拔下电源插头。

  6.放大器各档的灵敏度为:“l”×1倍;“2”×10倍;“3”×20倍,灵敏度依次增大。由于单色光波长不同时,光能量不同,需选不同的灵敏度档。选择原则是在能使参比溶液调到T=100%处时,尽量使用灵敏度较低的档,以提高仪器的稳定性。改变灵敏度档后,应重新调“0”和“100”。

 

  721型分光度计注意事项

  1、该仪器应放在干燥的房间内,使用时放置在坚固平稳的工作台上,室内照明不宜太强。热天时不能用电扇直接向仪器吹风,防止灯泡灯丝发亮不稳定。

  2、使用本仪器前,使用者应该首先了解本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各个操纵旋钮之功能。在未按通电源之前,应该对仪器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查,电源接线应牢固,通电也要良好,各个调节旋钮的起始位置应该正确,然后再按通电源开关。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