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
简单来说,反射而已,就是利用血液中透光率的脉动变化,折算成电信号,对应就是心率。
▲代表产品:FitbitchargeHR&Surge
当一定波长的光束照射到指端皮肤表面时,光束将通过透射或反射方式传送到光电接收器,在此过程中由于受到指,端皮肤肌肉和血液的吸收衰减作用,检测器检测到的光强度将减弱。其中皮肤、肌肉组织等对光的吸收在整个血液循环中是保持恒定不变的,而皮肤内的血液,容积在心脏作用下呈搏动性变化。当心脏收缩时外周血容量最多光吸收量也最大,检测到的光强度最小。而在心脏舒张时,正好相反,检测到的光强度最大,使光接收器接收到的光强度随之呈脉动性变化。
为什么经常见到的都是绿光LED?
因为在血液这种红色液体面前,绿光的吸收率是最大的,对于数据判断是比较准确的。
当用户的心脏跳动时,会有更多的血液流过用户的手腕,绿光的吸收量也会越大。在心脏跳动间隙,血液流量减少,导致绿光的吸收也会减少。
举个例子,假设手环的发光数值为100,皮肤肌肉组织吸收恒定的10,血液总吸收为15,那反射后为100-10*2-15=65,然后动脉血过来,红细胞含氧增多,血液总吸收变成了2被,那反射后为50,之后会一直处于65-50-65-50-65-50-65-50-65-50……,通过计算每秒多少次脉冲变化,就得出你的心率。
不知道PPG这种方式有没有看明白呢?
它的原理就决定了它的缺点,如果手环和皮肤直接有很多汗液呢?那数值就会不准确。
如果你的数值是这样变化,65-50-65-50-65-50-66-51-62-50-65等,这也会让机器蒙逼了。
总结来说:
这种方法,测量静息脉搏和正常有规则运动(跑步等)还是比较准的,但对于无规则的运动,如足球羽毛球等无规则运动,举例所说的假设数值会乱蹦,会稍微准确度下降。但也是相差几个数值来说,对于非专业人士,我感觉应该足够了吧。
这个说的简单点,就是你去医院做过的心电图,其实有点类似。不同的是,医院需要在心口、脚上、手腕上都要加上电极,需要测量更多的数据,而腕式手表就不需要那么多数据,仅仅心率就够了。
简单来说:
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都能导电,因此可将人体看成为一个具有长、宽、厚三度空间的容积导体。心脏好比电源,无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变化的总和可以传导并反映到体表。在体表很多点之间存在着电位差,也有很多点彼此之间无电位差是等电的。通过收集到的电极变化,经过算法处理,可以还原出很多数值,其中可以还原出心率数值。
每次心跳,人的体表都会有微小的电极变化,而捕捉到这些电极变化,再经过算法就可以还原出心率跳动的频率。据我所知,手环内,好像jawbongUP3采用的是心电测量技术,其它大部分都是光电技术。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物—智能穿戴产品,因其特定的使用场景和佩戴要求,应用在该领域的心率监测技术目前主要有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简称光电法、心电信号法、压力振荡法、图像信号分析法等几类。
至于心率带,一般也都采用心电测量,检测体表电极变化,还原出心率数值。
简单来说,这种测量心率的方法就是基于物质对光的吸收原理,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的绿色LED灯搭配感光光电二极管照射血管一段时间,由于血液是红色的,它可以反射红光吸而收绿光,在心脏跳动时,血液流量增多,绿光的吸收量会随之变大;处于心脏跳动的间隙时血流会减少,吸收的绿光也会随之降低。因此,根据血液的吸光度可测量心率。
具体而言,当一定波长的光束照射到皮肤表面时,光束将通过透射或反射方式传送到光电接收器,在此过程中由于受到皮肤肌肉和血液吸收的衰减作用,检测器监测到光的强度将减弱。其中人体的皮肤、骨骼、肉、脂肪等对光的反射是固定值,而毛细血管和动静脉则在心脏的作用下随着脉搏容积不停变大变小。当心脏收缩时,外周血容量最多、光吸收量也最大,检测到的光强度最小;而在心脏舒张时,正好相反,检测到的光强度最大,使光接收器接收到的光强度随之呈脉动性变化。
大部分智能手表都采用了光电法监测心率,它们的明显特征是传感器部位配备了绿色LED灯。
这种测量原理的光电传感器有很多种,根据光信号接收位置的不同,光电法又可分为透射和反射两种模式。
1.透射式光电法
透射式光电法指的是可穿戴设备上的发生器(emitter)和光敏接收器(detector)位于所测部位的两侧(通常由一个夹子固定),入射光穿过皮肤进入深层组织,除了被皮肤、肌肉、血液、骨骼等吸收外,剩下部分的光线透射被光敏接收器感知。根据其原理,这种方法适用的测量部位是人体两面距离比较短的组织,如耳垂、手指、脚趾等,而具有代表性的智能穿戴产品就是那些耳夹式心率监测仪、指甲式血氧仪等。
采用透射式光电法的智能穿戴产品通常以一个夹子固定。
这一监测方法的产品在外形上通常采取密封暗盒的结构,能很好的减少外源性的光干扰,从而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由于其信噪比高、信号稳定,除了测量心率之外还可以通过波形分析心搏功能、血液流动等诸多心血管生理信息。缺点是,不适合应用在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上,而应用在耳垂、脚趾等部位的产品又会有穿戴不舒适的感觉。
与透射式光电法刚好相反,反射式光电法中,可穿戴设备上的发生器(emitter)和光敏接收器(detector)位于所测部位的同一侧,主要测量反射回来的光。这种方法测量心率的优点是非常简便,对测量部位的要求也很低,只要组织比较平滑且皮下脂肪少的的地方几乎都可以测量,比如额头、手腕。因此,大部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穿戴设备都采用了这种方法测量心率。而且,以智能手环或智能手表的产品形式出现也完美地解决了透射式光电法中心率监测与佩戴舒适的双重要求。
不过,反射式光电法虽然在稳定状态下表现良好,但是当设备戴在手腕末端,会随着使用者走路或无规则运动而像钟摆一般上下荡,离心力将使得血液量出现大变化;当血管收缩压与离心力在血液中交互作用,就更难分辨血管中的血量。因此可能降低心率数据的准确度。此外,可穿戴设备佩戴的松紧和人体皮肤血流量的大小也会影响到监测准确度。
心电信号法其实就是医疗级别常用的最准确的测量心率的方法。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无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变化,这些生物电的变化称为心电,而通过心电的周期性变化便可以检测到心率。除了心率,心电图还可以提供包括心脏功能障碍、心脏疾病、以及心脏功能恢复情况、患者的躯体和心理压力情况等。
对于智能穿戴设备来说,配备的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心肌收缩的电信号来判断使用者的心率情况,原理和心电图类似,这种方法的准确度非常高,但缺点是电路比较复杂,占PCB空间比较大,易受电磁干扰,同时传感器必须紧贴皮肤,放置位置相对固定,所以采用这种测量方式的智能穿戴产品并不多见。
心电图导联体系。
压力振荡法主要应用在电子血压计上,血压计袖带给手臂加压,通过薄膜压力传感器探测动脉血管的搏动振幅进行AD转换,从而测量血压与脉率(根据一定时间内有多少个脉搏波计算出心率)。图像信号分析法主要是利用脸部图像估测心率。因为,心脏跳动时人脸上的颜色会产生细微的变化,而且胸口和肩膀也有细微的动作,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可以估测心率和呼吸频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推出的Vital-Radio则是由路由器发出Wi-Fi信号,当信号遇到周围的人或者物体的时候就会马上反弹,通过特殊的算法可计算出每次信号的反射速度,以此来判断有无生命物体,如果是生命体的话,这款产品就会记录人体心率和呼吸频率。
这两种方法对使用者要求较高,仅限于人体相对静止的情况,方法不当结果也会差很多,甚至患有某些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测量结果不太准确。因此,智能穿戴设备领域采用这两种方法测量心率的产品非常少。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