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环检测睡眠真的靠谱吗_智能手环如何检测睡眠_原理是什么

可穿戴设备

261人已加入

描述

一、智能手环检测睡眠真的靠谱吗

现在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大多数都有或多或少的睡眠问题,有些是因为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存在难以入眠、深度睡眠时间不够长;有些是因为环境污染问题,会打鼾、经常憋醒,甚至影响家人睡眠。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为我们的健康敲醒了警钟。能发现这些问题还好说,有人只是觉得身体疲惫,睡了一宿也没有休息过来,这种时候按医生的说法,我们就改进行睡眠监测了。

 

在医院进行的睡眠监测能够为我们提供脑电、心电、眼电、肌电、呼吸、运动、鼾声、脉搏、血氧饱和度、脉搏波、呼吸频率、体位等睡眠呼吸参数。但去医院做睡眠监测对于大部分人都是个不容易的事儿,不仅仅要请假去医院,还要在医院陌生的床上,带着各种监测设备进入梦乡,尤其是多数时候是在白天进行的这项监测。而这些原因却成就了一个新的领域,那就是智能监测睡眠。

 

所谓智能监测睡眠一般分为三种:手机APP监测、可穿戴设备监测、非穿戴式设备监测。那这些监测跟医院的监测一样么?是否跟医院的一样靠谱呢?我们一项一项来分析。

先说手机APP监测。手机APP监测睡眠是利用手机内部的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来监测睡觉动作,从而进行分析睡眠质量,深度睡眠时间等。这种APP会提示你将手机放在床上的某个位置,然后就开始根据床的振动情况来记录你从躺下到进入睡眠到深度睡眠到醒来的一系列过程了。

这种APP一般说自己具有的功能有:监测进入睡眠时间、监测深度睡眠时间、记录梦话或打鼾功能、记录清醒时间等。但不难发现,手机APP监测从原理上是通过手机的感应器,感知床的振动,这对于单身的人还好说,床上只有一个人。

如果是夫妻二人同眠的双人床,这个振动怎么算呢?而且用手机APP进行监测,还存在辐射、耗电等问题。对于没有直接接触被监测的人来说,就更不可能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这种数据了。

 

然后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具有自己的加速传感器,可以不依靠手机来记录你的动作。不管你带的手环、手表还是戒指等贴合你身体,并能随着你身体运动而动的可穿戴设备,都可以通过内置的加速传感器更准确的感知你的动作。

当可穿戴设备内的加速传感器记录下用你的运动状况后,就可以通过蓝牙,将你的数据传给手机,通过用户提供的个人资料,如年龄等,在手机APP中进行分析,最终在APP中给出一个统计。这个统计都会包含哪些数据,要看你的可穿戴设备具有哪些硬件作为支持。

比如你的可穿戴设备具有心动心率传感器,就可以记录你睡眠时的心动变化。如果有红光LED和红外光LED,就还可以检测血氧含量。这些对你的睡眠监测都是有辅助的分析效果的,要比手机监测准确很多。而且可穿戴设备具有独立性,不会受睡在一起的人影响监测数据。

这种测量方法已经比手机要准确很多了,但是想要彻底的知道你的脑电波在睡觉时是怎么活动的,或者说准确的分析是什么导致你失眠,一个手环是远远做不到的。

 

最后是非穿戴设备。非穿戴设备比较常见的有智能床垫、智能枕头、智能床带、智能枕头别扣等。这种单独仅为监测睡眠设计的智能硬件产品一般都会内置的高灵敏度传感器,它们可以记录用户的睡眠质量、心率、呼吸和打鼾情况。

用户可以通过蓝牙连接在手机上查看软件分析后的睡眠报告。同时,大部分非穿戴监测睡眠的智能设备还拥有可以播放促进入睡的背景音乐的功能,在早晨还有智能闹钟,让你在浅睡眠的情况下比较没有痛苦地醒来。

可穿戴设备最大的弱势是无法记录与分析呼吸,而这正是非穿戴设备的优势。非穿戴设备也是针对个人的运动来监测睡眠质量,虽然是放在床上的,但是却与人近距离接触,使得运动记录更加准确。

但还是那句话,这种睡眠监测仅仅能达到监测的效果,虽然可以帮你分析深度睡眠、呼吸、心动等数据,但是无法准确的告诉你,你睡眠的问题是出在哪里。与医院真正意义上的睡眠监测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如果你睡眠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不好的状态,建议还是去医院做正规的检测,如果你只是想要看看自己的睡眠质量,或者说通过这个睡眠质量督促自己更早的上床休息,那么非穿戴式睡眠监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智能手环检测睡眠质量的原理?

睡眠质量很重要

睡眠监测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内部原理又是什么?

在Jawbone Up 智能手环的官网上写着睡眠监测的原理如下:

Jawbone UP24 使用体动记录仪追踪你的睡眠,监控你的微运动,以确定你处于清醒或睡眠状态。

1、什么是体动记录仪?

体动记录仪(actigraphy)最早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军方研制涌来衡量部队性能的仪器。之后研究人员发现体动记录仪能够应用在很多领域,并逐步将其推向市场。30多年来经过改进,基于便携,无创,价格便宜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到睡眠/觉醒模式的评估,日常活动强度监测,药物检测,行为遗传学等多领域。

体动记录仪的工作原理

目前的体动记录仪基本都具备从3个方向轴进行记录数据,三轴传感器成为标准配置,三轴传感器能够灵敏的从3个方向记录到轻微的移动。根据记录数据,分析软件通过计算可以分析出能量消耗(energy expenditure)和睡眠相关参数(sleep onset time , SOT) , 觉醒时间( wake after sleep onset , WASO) , 觉醒次数(awakenings ), 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 SE) 等。

2、睡眠深度

睡眠深度一般是以身体活动减少和感觉灵敏度降低作为衡量指标的。

 

深度睡眠是睡眠的一个部分,只占整个睡眠时间的25%,深度睡眠也被称作是“黄金睡眠”。人的夜间睡眠,一般分5到6个周而复始的周期,每个睡眠周期约60分钟~90分钟。根据睡眠中脑电波、肌电波及眼球活动的变化,睡眠周期由非快速眼动周期和快速眼动周期组成。非快速眼动睡眠又分为浅睡期、轻睡期、中睡期和深睡期4期,然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期],算是一个睡眠周期结束,而后继续启动下一个睡眠周期。

研究表明,占整个睡眠时间大约55%的浅睡期和轻睡期,对解除疲劳作用甚微,而只有进入深睡眠状态的中睡期、深睡期及[快速眼动睡眠期],才对解除疲劳有较大作用。因为在深睡眠状态下,大脑皮层细胞处于充分休息状态,这对于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免疫抗病等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深度睡眠,只占整个睡眠时间的25%。因此对睡眠好坏的评价,不能光看时间,更重要的是看质量。

3、智能手环和睡眠监测

当前主流的智能手环(Jawbone , Misfit , 咕咚等)都采用了体动记录仪进行人体睡眠监测。 其硬件传感器记录人体微小活动,内部通过一定算法进行计算出你的睡眠参数/睡眠状态。 不同的手环由于硬件和软件的差异会存在不同的监测结果偏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