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
智能硬件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一个科技概念,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对传统设备进行改造,进而让其拥有智能化的功能。智能化之后,硬件具备连接的能力,实现互联网服务的加载,形成“云+端”的典型架构,具备了大数据等附加价值。
智能硬件是一个科技概念,指通过将硬件和软件相结合对传统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而智能硬件移动应用则是软件,通过应用连接智能硬件,操作简单,开发简便,各式应用层出不穷,也是企业获取用户的重要入口。
改造对象可能是电子设备,例如手表、电视和其他电器;也可能是以前没有电子化的设备,例如门锁、茶杯、汽车甚至房子。
智能硬件已经从可穿戴设备延伸到智能电视、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医疗健康、智能玩具、机器人等领域。比较典型的智能硬件包括Google Glass、三星Gear、FitBit、麦开水杯、咕咚手环、Tesla、乐视电视等。
智能硬件是以平台性底层软硬件为基础,以智能传感互联、人机交互、新型显示及大数据处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征,以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硬件为载体的新型智能终端产品及服务。随着技术升级、关联基础设施完善和应用服务市场的不断成熟,智能硬件的产品形态从智能手机延伸到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车载、医疗健康、智能无人系统等,成为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交汇点。
智能硬件与嵌入式系统的关系
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延伸到智能电视、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蓝牙、智能防丢失设备、医疗健康、智能玩具、机器人等领域。比较典型的智能硬件包括Google Glass、三星Gear、FitBit、麦开水杯、Tesla、乐视电视等。嵌入式是把软件系统嵌入到硬件设备上。比如手机,平板电脑,POS机,收银机等都是嵌入式系统,不需要其他设备就可以独立完成需要的功能。从软件方面来理解,嵌入式是相对于PC机而言的,大多数软件开发都是基于PC机的平台,做出的软件必须要在电脑上才能运行,而嵌入式软件设计是独立的,只需要像手机这种移动终端设备就可以运行。智能硬件只有在硬件设备上与嵌入式系统相结合时才能发挥作用。
对于整个智能硬件产业的技术现状和走向趋势,大概会由以下六个方面:
一、APP将会平台化。很快,一种如同安卓系统式的APP系统将会出现,所有的智能硬件厂商将会基于一个系统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应用。对于用户而言,不论我们拥有多少智能硬件产品,我们的手机里不再会出现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APP应用,而是一个超级APP,或者理解为APP管家。
二、系统平台将建成并开放。不论是谷歌还是苹果,亦或三星、海尔等,其针对于不同智能硬件的系统平台将会开放给开发者。而智能硬件系统平台的开放与以往苹果的appstore也存在比较大的区别,之前基于手机所开放的开发者平台只是基于应用软件的操作、开发。而基于智能硬件的系统平台开放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软件层面,而是两段同时开放,也就是硬件接口,或称为硬件接入标准的开放,以及应用软件操作层面的开放。
三、智能硬件都将会是标准化产品。与现在传统制造业产品的标准化不同的地方在于,基于系统平台的智能硬件本身将会成为一个标准化的产品,而统一着标准的除了产品性能本身的检测指标外,最关键的就是系统平台所开放的接口标准。而对于系统平台而言,只要是符合其系统接口标准的智能硬件,不论是筷子、自行车、马桶、床垫、空气净化器、插座、灯泡等,对于系统平台的生态圈而言,都只是一个零部件。
四、硬件接口标准将统一。不论数据在线传输,还是对智能硬件进行充电,只要是智能硬件本身连接需要的硬件端口,都将会趋于统一。同时,对于相同电压标准的智能硬件产品,其充电器也将会趋于统一。
五、产业边界将趋于模糊。不论是创业者、互联网企业、传统制造业,面对智能硬件这个跨界产业所缔造的生态圈而言,都只是其中的一个配角,或者说一个“零部件”。因此,产业界定将会越来越模糊,更多的是融合,更不存在谁颠覆谁,而是谁能开发出更好的产品服务用户。
六、无线通信将成为标配模块。不论是通过家庭集控中心,或是各自单独传输,亦或实现不同智能硬件之间的互联互通互动,都将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此时无线通信技术将会以模块化的方式成为每个智能硬件产品的标准配置或配件。
一、市场反馈
第一个市场反馈:自动化不是刚需
现在的市场已经给出我们一个明确的反馈:智能家居里所谈到的自动化,其实不是一个刚需。很多团队认为,我一回到家,家里面的灯打开了,音乐打开了,全自动的使用场景,对消费者来讲,一定很有吸引力。但我们做调研的结果是,消费者不会被这样的产品所打动。那种感觉是什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洗手台是自动的水流还是需要用手把水龙头打开,对用户来讲“自动化”与“手动”只是这样一点点的差别。所以对于大部分的家庭来说,不需要一个自动把灯打开的产品。
这是第一个市场带给我们的反馈,虽然我们谈论很多自动联动的东西,但在这里需要强调“自动联动”它不是消费者想要的智能,但它是智能硬件产品要必要的的特性、环节。也就是说,消费者不为“自动化”买单,但产品做不到“自动联动”的话根本也称不上是智能设备。
第二个市场反馈:智能硬件=创意产品=礼品市场
由于“自动化”不是刚需,所以现在所有来自渠道的反馈是智能硬件等于创意产品,等于礼品市场。
礼品市场对于智能产品特别活跃,是因为把智能设备当成礼品,不但可以体现关怀,其包含的科技感和小众的特性会让送礼者和受礼者都拥有优越感。所以智能产品在礼品市场中不但可以走量,还有利润的空间。但在礼品市场,不是自用市场,智能硬件中所谓的采集数据,所谓的自动对采购者而言不具备实际的意义,它仅仅停留在一个新潮、酷炫的科技礼品。
第三个市场反馈:Input设备无法持续积累数据
如果是做Input设备的话,照目前的情形看,用户的粘性不超过三个月,而且三个月其实已经算是比较宽裕的时间,大部分是一个月,甚至只是一两周。由于用户没有长时间佩戴,就没有办法持续积累采集数据,那么Input设备就不能够持续它的价值。比如手环,你只戴了一周,这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你只知道这一周的运动状况,而不是一整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第四个市场反馈:软硬件仍在打磨中,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
目前,国内的软硬件厂家都还在打磨中,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国内特有的现状,比如小K火了,点名时间后台就会接到一大堆类小K的智能插座,魔力贴火了,一大堆做按摩产品的蜂拥而至,大家鲜少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在里面。商家都不是从用户的需求去考虑。这个问题也很严重。
但我们也看到一些进展,在去年接触的团队里,今年基本上已经做得非常稳健,不管是在供应链,对产品的理解,对市场的理解,都比去年强得多。而且这些团队如果在去年拿到融资,今年的公司估值至少是四倍。因为整个打磨过程不是一个选择,没有捷径,所有的环节必须一一经历。如果现在做硬件,你没有经历过和工厂的博弈,没有打通供应链,没有遇到各种困难的话,你以后也一定会遇到,这个过程无法避免。
二、商业模式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我们发现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企业想用流量,而不是通过硬件来赚钱。不仅是小米,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是如此。互联网就是免费竞争,你能获得流量,获利的事情后续再说。以低价快速占领市场,羊毛出在狗身上。
然后问题来了,没有利润空间(20%~25%)给渠道,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团队,是以模仿“小米模式”而起家。由于没有利润空间,他只好自建官网,在自己的官网销售,自产自销。这样一来,传统的B2C的电商怎么办?如果未来所有3C家电全部都是智能产品,全部的利润不到10%的时候,B2C电商到底是做还是不做呢?
B2C电商到后来就是变成了卖家电的,这也是为什么小米不会跟其他B2C的电商合作,因为它根本没有利润可挣,它只会自己到天猫店,到QQ空间自己去做。这其实都借由其他平台的流量,去把用户拉到自己家里面。甚至没有给渠道任何的利润空间,因为它自己的利润就特别小。以前可以卖给分销商的现在都没有办法,中间的那层因为低利润而被拔掉了。
有越来越多的智能产品厂家这样做的话,消费者的价值观也会被重新梳理。最明显的莫过于自从小米出了红米手机之后,很多智能硬件的团队,在提价的能力上被完全削减了。想想红米才多少钱?一台智能手机才699、799的时候,你的产品卖一千块,消费者会觉得不值,价值观被打乱了。从这样的现象来看,消费者对为产品付出的代价将会越来越低。这种性价比变成了对所有团队的考验。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严格。你没有办法跟大公司一样大批量的去采购,把价钱压低,但如果你的东西比他还贵,就很难在这样残酷的市场环境生存下去。
三、趋势环境
大环境来说,为了采集更多的数据,所有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公司都会推出智能硬件产品。这是大势所趋。对于大部分的硬件团队来说,除了原有供应链上这些做硬件的竞争对手之外,互联网公司也强势进驻。
另外,目前的数据还没有标准,这家手环采集到的数据和那家手环采集到的数据不太一样,这家采集到你跑100步,那家采集到90步。最后,单一产品销量破百万才有号召力。如果没有破百万,你很难撬动相关的资源去把你的市场份额做大。
四、挑战 总体有三个挑战
第一个,同时也是机会。智能硬件还有很多没有做到极致、蓝海市场还有很多机会,还有很多智能产品没有出现。
第二个,剧烈的洗牌效应。很多传统企业会被不靠卖货赚取利润的企业取代,传统企业必须运用互联网思维,抛弃掉原来的卖货思维方式,才有可能有机会去跟类似小米这样的公司去竞争。 第三个,利润空间被压缩。大家都会越来越往小米那样自制自销的模式去倾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