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和ofo:共享单车的凡尔登"绞肉机"战役

描述

包括移动互联网在内的竞争将很长时间内维持在两家公司或以上,但最终的赢家必定是依靠运营效率而非资本胜出。这一道理在共享单车上同样适用——在摩拜和ofo其中一方取得压倒性优势之前,它们背后的资本将继续保驾护航,直至迎来共享单车的终局。这样看来,摩拜"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胜算较大。

共享单车的凡尔登"绞肉机"

1916年初,凡尔登战役打响,这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双方伤亡近100万人。由于伤亡惨重,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一战最惨烈的战役。

如今,凡尔登的硝烟早已散去,和平年代,我们看不到战场上一个又一个战壕的争夺、一波又一波的战术推进,一次又一次的兵力消耗,但是在中国,我们仍能从一次次的互联网大战中体味那硝烟的味道,毕竟,现实就在我们身边。

2017年,是中国共享单车"决战年"。经历了年初的"彩虹大战",一家家公司倒闭或跑路。

摩拜

到如今,竞争格局已大致明晰,两家巨头ofo小黄车和摩拜已占据超过95%的国内市场。

然而,我们回顾摩拜和ofo两者的较量,不正是凡尔登战役的重演?

双方在一、二、三线城市,投入大量兵力(共享单车),并且在资本的助推下,源源不断的运送部队和物资,就像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战役一样,陷入胶着的共享单车战争也像是一台残酷的绞肉机。

战争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各参战方不得不将财力和资源不断地倾注其中,最终被搅成敌我不分的肉馅,资本、员工、用户和其他创业者都成为这场战争的牺牲品。


(共享单车墓地)

凡尔登战役,摩拜和ofo到底谁占优势?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战争状态,则更是如此,谁能快速占领要地,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德国人的闪电战便是这种武侠理念的极致诠释。

德国人当然是想快速拿下凡尔登要塞的,为什么?

在经过了两年一战的消耗后,为打破僵持局面,德国于1916年初发动了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是英法军队战线的突出部,它像一颗伸出的利牙,对深入法国北部的德军侧翼形成严重威胁,同时,占领了凡尔登,也就打通了德军迈向巴黎的通道,占领了巴黎,法国就不攻自灭了,剩下的英、俄两军就不足为惧了。

为了拿下凡尔登,我们看到德国人的执着。

1、炮火准备。1916年2月21日,德国军队用1,200门大炮对40公里的战线进行了9个小时的集中轰击,发射了一百万发炮弹,然后用三个军(第三、第七、第十八军)的兵力进攻,先头部队用火焰喷射器扫清战壕,到23日,德国军队已经前进了将近5公里,法国军队被迫后撤。

2、正面进攻。3月份起,德军开始了正面进攻,然而却遭到法军顽强抵抗,付出巨大伤亡。4-5月份,为了扩大战果,德军集中兵力使用喷火器、轰炸机甚至毒气弹,进攻法军,仍未果。6月份,德军再次发动大规模攻击,首次使用光气窒息毒气弹和催泪弹猛攻苏维耶堡,在4公里宽的正面上发射11万发毒气弹,给法军造成重大伤亡,一度进抵距凡尔登不足3公里处,但终被击退。

就像,在共享单车的战争中,我们看到了ofo的努力。

摩拜

为了弥补与摩拜的差距,ofo利用轻便快速投放的优势,在重要城市开始了快速布局,此后,ofo的势头赶上摩拜,到今年年中,ofo的用户一度超越摩拜。

但战役一旦陷入拉锯战,比拼的就是补给支援能力、后勤能力,有时候"重就是轻,慢就是快",运营效率占优势的一方,才更容易笑到最后。

因此,在德军的猛烈进攻下,法军虽然损失更为严重,但并不如德军预想的差,同时,法军的支援极其迅速——一周内组织3900辆卡车,运送人员19万和2.5万吨的物资,这是人类战史上首次大规模的汽车运输。法军的大批援军及时赶到,加强了纵深防御,扭转了战役开始阶段的不利局面。而德军由于前进过快,丧失了炮火支援的优势,反而使自己暴露在法军的炮火射程内,战场由于持续炮火的攻击已经变成一片泥潭,火炮很难向前移动。

摩拜的反制,正是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ofo和摩拜的模式,一个是快一个是慢,一个是轻一个是重。ofo单车成本低,想要以快速的投放量,扩大与摩拜用户规模的差距,这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这种打法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抓住一定的"时间窗口期"。

然而,在经历了前期的快速放量后,ofo最多也是做到与摩拜打平。根据ofo公布的数据显示,ofo已在全球连接超过1000万辆共享单车,日订单超3200万,进入17个国家超180座城市,而摩拜同样已进入全球8个国家超过180个城市,运营着超过700万辆智能共享单车,日订单量超过3000万,双方的差距并不大。按照ofo和摩拜披露的数据计算,前者每辆车每天的使用次数约为3.2次,而摩拜则为4.3次左右。

而9月份的数据显示,ofo遇到瓶颈,摩拜又开始领先了。

摩拜

摩拜

(数据来源:极光)

此外,10月份,国内权威APP数据监测机构QuestMobile的最新数据显示共享单车行业的最新格局:摩拜单车位居行业第一名,ofo次之。数据显示,10月23日至29日这一周,摩拜单车周活跃用户量高达3128万,首次超越滴滴出行,遥遥领先于ofo,稳居互联网出行行业第一名位置,其中,滴滴出行的周活跃用户量为3064万;ofo为2659万。

摩拜不仅在周活跃用户方面一马当先,在APP启动次数、APP使用时长等核心指标上仍独占鳌头。APP使用次数方面,今年9月摩拜单车APP的总使用次数达10.9亿次,ofo则为6.8亿次,摩拜单车的领先幅度约为60%。APP日均使用次数方面,摩拜单车为3626万次,ofo则为2280万次,摩拜领先幅度达59%。在APP使用时长方面,今年9月全体摩拜单车用户的总使用时间长达14.1亿分钟,而ofo用户为11.4亿分钟;摩拜领先超3亿分钟,领先幅度达24%。

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摩拜单车之所以在用户量、用户使用时长等方面领先ofo,主要得益于其骑行体验,以及单车核心硬件实力强。其实归根结底,摩拜单车受到众多用户的青睐并且被众多企业看好并与之合作,关键还在于摩拜单车始终追求极致品质的匠心精神以及以解决出行难题为初衷的核心企业价值观。

而ofo大规模扩张是以牺牲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为代价的。Ofo单车的成本虽低,但ofo的周破损率差不多在20%以上,也就是说,ofo每周差不多有20%的自行车得拖回去维修。这样,时间一长,ofo的维修维护成本是远远高于摩拜的。此外,因为车的损坏率太高,遇到坏车是家常便饭,有时候甚至连续好几辆都不能骑,所以用户的体验越来越差。这样的模式换来的增长,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开放市场的窗口期不可能一直等着ofo,一旦资本的耐心丧失,具有更佳可持续盈利能力的模式必将胜出。

共享单车最终局——合并?

Winter is coming,共享单车第一个寒冬正在到来。

1、投资人怎么看摩拜和ofo合并?

实际上,马化腾并不认为摩拜和ofo是同类。他坚持认为摩拜更智能,ofo像小灵通,应该被淘汰。

而ofo的投资人朱啸虎这边也挺嘴炮:对外界曾放话说90天内结束共享单车战争、现在跟马化腾又说一年后再看数据……

6月24日,在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上,朱啸虎也直接回答了摩拜和ofo的合并问题:目前来说两家没有这种可能,原因是双方那个投资人的认知差距比较大。

但朱啸虎在关键时刻,还是给自己留了条后路,他同时还说:

合并不是投资人今年关注的焦点,焦点是先清场。合并应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比如大家都说三八线要合并,但是你只有你打到三六线,三七线,才有可能谈三八线的问题。

所以目前来看,投资人角度看待摩拜和ofo合并的最大阻力有两个:

一个是市场目前仍在割据,双方都在扩张。朱啸虎说清场的意思,也就是双方都想搞掉对方或者找到恒定的市场份额点,毕竟只有稳定的割据之后,才会有坐下来谈判的条件。

另一个就是投资人的理念不同。朱啸虎尽管嘴上说不合并,但心里还是比较诚实的,表态的时候没有把话说死。只是说今年不考虑。而马化腾这边则坚持ofo该被淘汰。大佬说话就是硬气!

2、创始人方面怎么看摩拜和ofo的合并?

先来一张两家创始人的合影吧:

ofo创始人戴威与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受邀参加2017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

当合影在网上爆出来,大家以为两家这是要合并的节奏,但他们在朋友圈异口同声的辟谣了:

摩拜

戴威和胡玮玮在朋友圈双双否认合并

不过看着这一字不差的文案,还有两人的合影,我真有点怀疑这是在辟谣,还是在秀恩爱?

在创始人层面,ofo戴威在回应传言时说:两家肯定没有合并的可能。并且ofo在单车硬件上有所动作,包括电子锁、GPS系统等改善等,以及新一轮融资也接近完成。

摩拜创始人胡玮炜也表示摩拜和ofo合并没有意义:

大家喜欢用以前的东西和案例,套在共享单车身上,实际区别很大。在产品运营效率和生命周期都不同步的情况下,收购没有意义。摩拜拥有全产业链,也涉及到重资产。这意味着,摩拜区别于其他共享单车的代工模式,摩拜有自己的自行车生产线。

创始人层面,对这件事有着清晰的认识,那就是目前两个团队的产品和运营模式有较大区别。

3、那摩拜和ofo什么时候才会真正打起来?

摩拜和ofo竞争的白热化,必须满足以下三个前提:

①产品同质化的时候。当两家的车辆硬件没有太大差异,ofo的车辆也变得更加智能,两家就开始真正拼运营策略的时候,才会有白热化的竞争。

②重度布控产业链之后。可以想见这次摩拜和ofo的大战,将会带动全产业链的大战。摩拜后面有富士康,ofo前阵子也被程维爆料说收购捷安特(后来辟谣,但程维确实是当着柳传志、经纬张颖等创投界大佬说的)。两边未来一定都会整合相应的产业链,做好产能供应,然后才能放手一搏。

③竞争者减少。当其他品牌的共享单车逐步被挤出市场,只剩下2家或3家的时候,才算到了你死我活的阶段。

等拼的你死我活、筋疲力尽之后,当两家的市场份额大致平稳,才算有了合并(坐下来谈判)的基础。或者这期间真的像王兴说的那样“对手中途犯了错”,被清场了,战争才算结束。

资本就是固执:必须先干一架,谁怂了,谁离开,赢家通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