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币是哪个国家的_莱特币总量是多少

科技金融

23人已加入

描述

  莱特币简介

  莱特币Litecoin(简写:LTC,货币符号:Ł)是一种基于“点对点”(peer-to-peer)技术的网络货币,也是MIT/X11许可下的一个开源软件项目。它可以帮助用户即时付款给世界上任何一个人。

  莱特币受到了比特币(BTC)的启发,并且在技术上具有相同的实现原理,莱特币的创造和转让基于一种开源的加密协议,不受到任何中央机构的管理。莱特币旨在改进比特币,与其相比,莱特币具有三种显著差异。第一,莱特币网络每2.5分钟(而不是10分钟)就可以处理一个块,因此可以提供更快的交易确认。第二,莱特币网络预期产出8400万个莱特币,是比特币网络发行货币量的四倍之多。第三,莱特币在其工作量证明算法中使用了由Colin Percival首次提出的scrypt加密算法,这使得相比于比特币,在普通计算机上进行莱特币挖掘更为容易。每一个莱特币被分成100,000,000个更小的单位,通过八位小数来界定。

  莱特币矿池

  莱特币是需要通过“矿工挖矿“产生的,挖矿是通过计算机显卡进行哈希运算,如果计算到”爆矿“的值,则系统会一次性奖励50个莱特币,目前莱特币的算力增长很快,矿工通过几台电脑已无法挖到矿,因此需要加入矿池,矿池集合了大家所有算力,估计计算到”爆矿“值的概率更大。

  目前比较出名的矿池包括:BTCC(原比特币中国)矿池、 waltc.net 鱼池(F2POOL)、WeMineLTC、Coinotron、SilverFish、LiteGuardian、LitecoinPool.org等。但目前收益最高的是F2POOL,近期推出莱特币理论收益+矿池补贴 10%=您的实际收益,受到很多矿工和业内的关注。

莱特币

  莱特币交易

  由一个类似于比特币的点对点网络,通过Scrypt工作量证明方案来处理莱特币交易、结余以及发行(当一个足够小的哈希值被发现时,一个块就会被创建,此时莱特币就会被发行,而发现这个哈希值和创建块的过程被称作“挖矿”)。莱特币的发行速率按照等比数列,每四年(每840,000个块)减少一半,最终达到总量8400万个LTC。不同于比特币,Scrypt所具有的内存密集特性让莱特币更适合用图形处理器(GPU)进行“挖矿”。为Scrypt实施的FPGA(现场可编辑逻辑门阵列)和ASIC(专用集成电路),相比于比特币使用的sha256,更为昂贵。

  莱特币当前可以交换法定货币以及比特币,大多数通过线上交易平台。可撤销的交易(比如用信用卡进行的交易)一般不用于购买莱特币,因为莱特币的交易是不可逆的,因此带来了退款风险。截止到2013年4月25日,一个莱特币价值大约3.97美元或者0.028比特币。这使得莱特币成为市值最高约35,000,000美元的第二大电子货币。

  莱特币数据块链

  Litecoin块链与其竞争对手——比特币比起来,能够处理更大的交易量。由于数据块的生成更加频繁,该网络可以支持更多的交易,并且无需在将来修改软件。

  因此,商家可以获得更快的交易确认,而且在销售大额商品时依然能够等待更多的交易确认。

  市场评价 事实上,数字虚拟货币远非以上这几种。美国《福布斯》杂志列举出截至美国当地时间27日上午10时,按虚拟货币总市值和价格排出的市场上前30名,法国财经网和《创投邮报》则称,目前交易的虚拟货币至少有60种。《福布斯》该报道称,比特币高居市值第一和单价两项第一,获得“二连亚”的,是由前谷歌程序员李启威设计的莱特币,在截至27日的过去一周内,莱特币价格从6美元迅速涨至26美元,涨幅可观。总市值第三至第五名,是点点币、名币和质数币。该报道统计了截至27日的24小时涨幅,这30种货币几乎全线上涨,夸克币涨幅最大,达到278.55%。该报道也称,几乎所有虚拟货币都在本轮比特币升势中搭车上涨,但大多数经营惨淡,总市值在100万美元以下的有8家,单价在1美元以下的多达19家。

  莱特币是哪个国家的

  莱特币是由全球的莱特币矿工创造的,不是某个国家控制的。莱特币是由比特币中国CEO李启元的弟弟李启威等人发明创造的。

  莱特币挖矿是消耗计算资源来处理交易,确保网络安全以及保持网络中每个人的信息同步的过程。它可以理解为是莱特币的数据中心,区别在于其完全去中心化的设计,矿工在世界各国进行操作,没有人可以对网络具有控制权。这个过程因为同淘金类似而被称为“挖矿”,因为它也是一种用于发行新莱特币的临时机制。然而,与淘金不同的是,莱特币挖矿对那些确保安全支付网络运行的服务提供奖励。在最后一个莱特币发行之后,挖矿仍然是必须的。

  莱特币总量是多少

  莱特币的总数是比特币的3倍。比特币的总数为2100万个,莱特币的总数为8400万个。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