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短信在技术侦查中的应用】

区块链

581人已加入

描述

转自:LBS(ID:LocationBasedService)


前言


        技术侦查时我们经常需要对目标人物进行定位,监听目标人物的电话和短信。


        如何做到呢?首选当然是高大上的7号信令系统(SS7)。你需要一个能够访问的支持MAP(Mobile Application Part)的SS7信令接入点,然后,你理论上就可以侦听,拦截,伪造全球任何移动用户的电话和短信了,也可以获得该手机当前接入的Cell ID从而精确定位。因为全球的电信运营商都连在一张信令网上,除非某些运营商做了信令过滤,否则不管你从哪个国家接入SS7,命令在全球运营商那里都会得到忠实执行。目前国际上常见的SS7信令接入点的租用价格是每月几千美元起,对机构来说并不是很贵。


静默短信 信令系统#7


        (SS7:Signaling System #7)由 ITU-T 定义的一组电信协议,主要用于为电话公司提供局间信令。SS7 中采用的是公共信道信令技术(CCS:common-channel signaling),也就是带外(out-of-band)信令技术,即信令服务提供独立的分组交换网络。 


        MAP:Mobile Application Part (移动应用部分)七号信令的子集。用于连接分布式交换单元(MSC)和主数据库(HLR)。HLR能动态存储移动网络用户的当前位置和预置文件。在处理拨入呼叫的过程中需要使用HLR。当网络用户位置改变时,HLR也要相应更新,用户便由网络中的其他交换机服务。


        MAP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移动性管理、呼叫业务处理、补充业务处理、短消息业务处理、操作维护和GPRS业务处理等。



        本文介绍一项Slient SMS的低成本实现方法和简单应用。


        其实,Silent SMS在各国执法部门都大量使用,即使他们同时也在使用SS7,比如柏林警方去年的发送数量就超过了10万。和SS7只能定位到基站不同,Silent SMS配合伪基站+三角定位法,开阔空间定位精度可以达到1米左右,实战中可以直接定位到广场上的某个人。这样即使目标人物使用了易容术,随身携带的手机也会不知不觉的告诉我们真相。


景知识


        手机号码(MSISDN)在移动通信网上是很少进行传输的。对于移动网络来说,区别不同手机的惟一ID是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MSISDN是为了方便人类而做的一个IMSI在现实世界的映射。你打电话发短信时提交的是对方的MSISDN,移动网络收到你的请求后要把MSISDN映射回IMSI,然后才能处理。你接电话收短信时对方的MSISDN也是单独发送给你的,好让你能知道知道对方是谁。


        而为了保护安全和隐私,IMSI在设计上也是尽量少的在网络上传输的,通常情况下只在首次Attach和越区切换位置更新时才需要向移动网络提交你的IMSI。当移动网络确认你的合法身份后会指派一个临时身份给你,在GSM网络里是TMSI(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在LTE里是S-TMSI(为了简化我们也把它称作TMSI),之后在需要身份识别的时候,都是用TMSI的。


小科普:

        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用于在全球范围唯一标识一个移动用户。一个IMSI唯一标识一个移动用户,在全世界都是有效的。


        无线网络覆盖的范围很大,如果IMSI在网络中传递时被不法分子获取,这个是非常危险的。所以需要采用另外一种号码临时代替IMSI在网络中进行传递,这就是TMSI(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临时移动用户标识)。采用TMSI来临时代替IMSI的目的为了加强系统的保密性,防止非法个人或团体通过监听无线路径上的信令窃取IMSI或跟踪用户的位置。


        所以,在我们侦听移动通信时会发现,上行的通信请求,不管是发短信还是打通话,只能侦听到发起者的TMSI和接收者的MSISDN;而下行的通信,不管是来电话还是来短信,只能侦听到发起者的MSISDN和接收者的TMSI。这样,如果我们不能找出TMSI和MSISDN的一一对应关系,我们就没法区分出哪些短信和通话是指向我们的目标人物的。


而找出了TMSI和MSISDN的对应关系,也就能通过侦听知道目标手机当前连在哪个蜂窝基站,从而实现对目标人物的定位。

原理



        用WireShark来侦听目标手机接收到的短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相关推荐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