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灯光标志大全图解

基础知识

32人已加入

描述

汽车灯光的使用与行车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正确使用汽车灯光不仅可以保护自身的安全,同时可以营造出一个井然有序的交通环境。

汽车车灯是每个驾驶员都必须掌握的汽车常识,汽车车灯标志图解大家是否都能一眼就认出它的作用以及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开启呢?别担心,如果你还不是很了解的话,今天小编将详细为大家解析汽车车灯标志图解大全,尤其是新手们一定要认真看好哦!千万不要错过呦!

汽车大灯也称汽车前照灯,主要担负夜间行车的照明工作,可以说是汽车的“眼睛”。

汽车大灯包括远光灯和近光灯,远光和近光灯的作用都是用来照亮车辆前方道路。区别是,一个照射的近,一个照射的比较远。通常情况下,近光灯的照射距离约30-40米,照射范围大约160°,远光灯则光线较为集中,亮点大,可以照射到更高更远的地方(照射距离根据大灯材质不同会有差异)。

汽车车灯标志

灯光标志

如图所示,上面的车灯标志分别为车门提示、手刹提示、安全带提示、发动机自检、润滑油情况检查、ABS系统检查、安全气囊检查、蓄电池提示以及燃油量提示。

ABS:制动防抱死系统

据统计,汽车突然遇到情况刹车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驾驶者往往会一脚将刹车踏板踩到底来个急刹车,这时候的车子十分容易产生滑移并发生侧滑,即人们俗称的“甩尾”,这是一种非常容易造成车祸的现象。造成汽车侧滑的原因很多,例如行驶速度,地面状况,轮胎结构等都会造成侧滑,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车轮轮胎与地面的滚动摩擦会突然变为滑动摩擦,轮胎的抓地力几乎丧失,此时此刻驾驶者尽管扭动方向盘也会无济于事。针对这种产生侧滑现象的根本原因,汽车专家就研制出车用ABS这样一套防滑制动装置。

ABS可将滑移率控制在10-20%,获得最大的纵向制动力。从而提高制动效果,缩短制动距离,制动时的操纵稳定性增强。

灯光标志

通常,德系和美系车型的汽车灯光控制调节都设置在方向盘的左下方,标识也较好理解,上图是以奥迪车型为例。没有大灯自动调节的车型就会设有手动调节旋钮,而打开近光灯后配合转向灯拨杆前推就可以变换为远光灯,往后拉则远光灯闪一下,也就是俗称的闪灯,许多车主在会车时常常用到。

灯光标志

转向灯大家应该都知道,向下为左,向上为右。左边的按钮则是行车电脑调节,可以选择显示油耗或续航里程等。有些高配车型的转向灯拨杆上还设有车道辅助系统,可以监控前方道路,当车辆偏离航道时通过方向盘震动提示驾驶者。

灯光标志

与德系美系不同,日韩车型和我们的自主车,都习惯于将灯光控制集中在方向盘后的转向灯拨杆上,但功能和标识都大同小异,没有多少区别,在此就不重复介绍了。

灯光标志

车顶灯的标识和操作都较为简单,其中车内照明灯按键处于中间位置时,打开车门车内就会自动亮起,也可以通过左右两边的按键手动操作。

灯光部分:

灯光标志

灯光标志

灯光标志

灯光标志

灯光是平时最常用到的功能之一,因此先拿出来说说。大灯控制主要有两个位置,欧系主要占据方向盘面板左侧,日韩系则以方向盘左侧拨杆为“阵地”。这两种方式其实各有优劣,只要适应都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各种按钮的指示都是统一的,所以不会有识别难度。随着灯光技术发展,诸如自动大灯、全天候灯、停车指示灯甚至夜视系统也越来越普及,好在这些灯光标志一般都非常形象,比如夜视系统就是车道上方一轮月牙,一目了然。

车灯开关在哪里?都长啥样?

新手在学习如何使用车灯之前,首先要弄明白车灯的开关在哪里、有哪些样式。目前市场上的在售车型,主要有两种样式的车灯开关:旋钮式和拨杆式。

灯光标志

各种车灯图标有何含义?

弄明白车灯开关的位置和操作方式后,接下来,我们就要弄明白车灯开关上各种图标符号的含义。

灯光标志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车辆的车灯开关是旋钮式还是拨杆式,远光灯开关都是在左侧拨杆(即转向灯拨杆)。

那些晃眼的灯都是怎么开启的?

除了晚上不开车灯的不靠谱行为外,乱用车灯(特指远光灯和前后雾灯)也是一种很没素质很危险的行为。这两种灯的亮度都很高,而且雾灯还有穿透力强的特点。不分情况乱用这两种灯,晃别人眼不说,还会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简直是马路上的“移动炸弹”!

让人无奈的是,乱用车灯恰恰是很多新手都会犯的错误,他们在车内并不觉得自己的车灯有多晃眼,所以指望他们主动纠正错误也是白搭。乱用车灯的现象,可能是驾驶员误开,也可能是其主动开启。那么,这些晃人的灯都是怎么开启的呢?

1、远光灯如何开启?

灯光标志

虽然远光灯往外一拨就开,但是开启远光灯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开启近光灯。在其他灯光挡位(关闭或示宽灯)时,是无法开启远光灯的。不过,往里拨动拨杆闪动一次远光灯则没有限制条件,即使在关闭车灯的状态下也可以操作。

2、雾灯如何开启?

开启示宽灯之后,就可以开启雾灯了。其中,前雾灯是可以单独开启的,而后雾灯只能与前雾灯同时开启,无法单独开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