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取代人工_仍七大要素促就业增长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麦肯锡研究院预测,到2030年,中国社会的自动化水平将介于17%至20%之间。也就是说,仅仅12年后,中国社会近20%的工作职能将完全被自动化所代替。

“看这张图,17%到20%的工作职能将被自动化替代,这是2030年将会在中国发生的事情。”近日,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华强森在“第三届新经济智库大会”上这样说道。

“中国已经是全球数字经济的中心。”华强森认为,对于发达经济体来说,未来10~30年的经济发展都将被数字化所推动,这其中当然包括中国。

2017年两会,数字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那么,未来中国的数字经济将如何发展?同时,对于潜藏的风险又该如何防范?

三要素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

据统计,2017年全球市值前十强中,包括苹果、谷歌、微软在内的科技网络公司占据七席。值得注意的是,来自中国的腾讯和阿里巴巴首次挤进前十。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为何如此迅速?

华强森认为,中国数字经济主要由三个因素推动。首先是庞大和年轻化的市场基数,能够实现大规模快速商业化。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6月,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7.51亿,其中,20至29岁年龄段的年轻网民达29.7%,占比最高。

其次,数字巨头充分资本化,正在建设深厚的数字生态圈。根据麦肯锡提供的数据,百度、阿里巴巴及腾讯已经占据风投总额的42%。

第三,政府给予创新者实验的空间。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和网信办联合印发《“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18年将形成千亿级的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规模,释放出政策利好的强烈信号。

华强森表示,“既有市场,又有公司,也有政府,所有的人都愿意发展数字经济,这就是融合,而这些融合都在中国进行,我认为这在未来30年还会继续。”

不过,华强森也指出,目前中国的数字经济还没有达到世界老大的地位。“不管是人、数据库、培训还是交易量等,从各方面来讲我们能看出中国正在追赶美国,但还是有一个差距。”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分析数据,2013年,中美在行业数据化中的差距为4.9倍,而在2016年,这一差距缩小为3.7倍。华强森表示,这对投资人来讲是好消息,因为“意味着还有更多的机会来缩小这个差距。”

仍有七大要素促就业增长

通过分析收入水平、人口特征及行业机构,麦肯锡研究院预测,到2030年,中国社会的自动化水平将介于17%至20%之间。也就是说,仅仅12年后,中国社会近20%的工作职能将完全被自动化所代替。

机器取代人工,似乎是数字经济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果科技变得和人类一样聪明,人类该如何生存?人类又该如何通过工作实现包容性增长?

在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看来,人们不必对此过分担心,FaceBook月活跃超过20亿,微信超过9亿,这就形成了超级巨型的市场,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他表示,“阿里巴巴就创造了3300万的就业,FaceBook也创造了452万的就业机会”。

尽管社会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自动化趋势不断加深,但根据麦肯锡的报告显示,从需求方来看仍然有七大因素推动就业增长。分别是消费收入增长、老龄化医疗、技术花费、地产建筑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能源转化及效率。其中,消费收入增长已成为促进就业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华强森说,与美国相比,中国在需求侧占有优势,因为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数量爆发,产生了巨大的消费需求,成为推动就业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下的新工作将对员工产生新要求。华强森指出,未来的工作将会运用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包括合作、管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以专业知识应用为例,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分析,在百万全职人力工时条件下,被自动化取代的工作小时数为569,而增加的工作小时数为2293。可见,知识型员工仍然有强大竞争力。“而一些体力劳动,比如说司机、建筑工人等,是最可能被机器或者自动化替代的。”华强森说。

面对新形势,中国该如何应对以保持数字经济的良好快速发展?华强森提出四点主张,第一,为劳动力提供培训以应对劳动力市场变化;第二,扩张数字经济,扩大参与范围;第三,继续建设基础设施,支持全球化流动,刺激全球需求;第四,严守全球治理优化原则。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