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关注物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
去年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标准化法。新的标准化法已于2018年1月1日开始施行,那么它对物联网产业将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此前几年,关于“物联网”大众认知度并不高,但物联网的应用已经布设在处处生活细节中,无论是停车场、告诉公路、种植园等地方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它的应用已涵盖了安防、电力、交通、物联、医疗、教育、环保、农业等领域,且迈出了产业化的步伐趋势。至2016年3月,十三五规划确定了物联网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服务等十大领域的应用,这对物联网产业化更快更好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物联网作为当下推动人类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兴的产业,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也极大地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与此同时,这对物联网的标准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标准化是产业化的必要条件之一,标准化的完善、推行将加速物联网产业化的实现。我国现今正大力推进标准化的制定,将标准化法推及到各个领域,涵盖了第一、二、三产业。而物联网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覆盖了全产业的链条,因此标准化法对物联网的意义就可见一斑了。
目前物联网产业正蓬勃发展,处于从碎片化、孤岛化应用为主的起步阶段走向跨界融合、集成创新的时期,标准化的确立将是解决目前碎片化问题的最好手段。可以预见,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正式实施将对物联网产业化的发展,特别是物联网标准化发展的建设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
目前我国光是关于传感器的现行有效标准,就有100多项,其中国家标准43项,行业标准72项。十三五规划中我国已经把物联网的标准化作为国家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它主要将物联网的标准体系架构、共性的关键技术标准、重点行业的应用标准、信息安全标准、标准化的服务五大领域作为物联网标准化建设的重点。
其实对目前整个产业来说,标准化的发展不得不直面这样几个问题:
一、物联网产业化标准的不足。目前整个物联网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上的标准,都还满足不了物联网产业化的需求。我们看到有很多标准是空白的,严重地制约了物联网的产业化。如数据的接口和数据信息的转换这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范围内都还难以达成共识。
二、在利益驱动下的标准化竞争十分激烈。在各环节上有太多的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地区标准或者国际组织标准,而这些标准之间却又不相通、难以融合。这种不良竞争也成了我们发展的障碍。
三、很多标准的推行与实施力度十分有限,监督管理不到位,无法形成真正的市场化和法制化、通用化和国际化,反而导致碎片化情形的加剧。
针对现在物联网产业标准发展的痛点,原中国质量万里行检验检疫总局总工程师、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刘兆彬提出以下建议和看法。
一、 我国物联网标准化工作的第一要点就是大力发展团体标准。此前的标准化法没有给予团体相应的地位,那么做再多的团体标准也是没有法律保障的。新标准化法的实施给予了团体标准相应的法律地位,为我们物联网团体标准的制订和实施提供了法律的保障。
二、 标准追求的是统一,是秩序,但是标准的制定应当以市场为话语先导权,要更多地依靠企业的研发、市场定位去代表产能标准。
三、 安全性依然是重中之重。物联网中的风险,是要远大于互联网的风险的,物与物之间包含了信息的采集、传输、应用以及智能控制。一旦这个链条中受到了攻击,物联网之间造成的损失浪费会是巨大的。
四、 制订物联网产业的标准,需要跨界融合、合作共赢。物联网几乎囊括了所有产业,所以任何一个单位、个人、科研机构,甚至一个国家,也很难涵盖所有的物联网产业的知识,所以必须跨界融合、合作共赢。(跨界融合上主要围绕以下几大主题:1.标准要跟法律结合,因为标准就是“玩法”。2标准和计量结合。3标准与实验检验结合。4.标准与认证结合。5.标准跟现有的标准要兼容。6.标准与消费结合。制定生产的标准不可忽略了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二合必须紧密结合。)
标准的完善和落实会是物联网产业化高速发展的重大助力,现今新标准化法的施行对产业标准的制定有了更完善的机制和法律保障。2018、19年势必会刮起物联网设备加速落地、普及民众的浪潮,经过前几年的努力推广,无论是智能硬件、5G设备、AI应用都已经取得了教育用户的基础,成本与技术也大部分达到了消费者能够接受的程度。那么标准化的制定也就让物联网产业C端红海市场有了更好、更详尽的规则,不论从产业竞争还是产业的公众形象都会有所助益。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