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温室应用物联网技术,可达到改善产品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尤其是可实现温室管理的高效和精准。对于规模化的温室设施而言,如果借助人工来调控温室内的环境条件,需要大量人手和时间,而且存在难以避免的人工误差。如果应用物联网技术,就只需点击鼠标,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人工操作,而且非常严谨,这也是业内看好物联网在现代农业中应用的重要原因。
物联网是通过传感设备建立起来,实现物与物之间信息传输与交流的信息网络。智能温室小编知道,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则主要是在农业生产环境因素方面实现感知、传输、处理和再控制。农业生产环境因子在种植业方面,包括水、肥、热、气、光等;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先进的农业管理方式也逐步成为构建物联网农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一是质量全程可追溯。二是生产种植过程分析。三是简化复杂的供应链,降低物流成本,为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和农村稳定创造了条件。
瓜果蔬菜该不该浇水?施肥、打药,怎样保持精确的浓度?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如何实现按需供给?今天,“互联网+在山东”全国网络媒体采访采风活动走进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曾被“模糊”处理的问题,在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现代农业产业园里,都有了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实时定量“精确”把关,农民只需按个开关,作个选择,就能种好菜、养好花。
而实现这种“精确”感知的技术攻关正是物联网技术。农业物联网是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它是以感知为前提,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
由"模糊"处理到"精确"把关手机一按轻松种菜
长期以来,传统农业中的浇水、施肥、打药,农民完全凭感觉,靠经验。而如今,在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现代农业产业园,记者处处体验到物联网精准“感知”农业的技术。
在这个现代化的蔬菜大棚里,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先进装备和设施,通过通信网络还可以对大棚实现远程操控和智能化管理,奥秘就在“大棚管家”智能农业管理系统。专家告诉记者,通过无线传感器采集棚内的温度和湿度,然后汇总到远程控制终端上,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传送到服务管理平台上,服务管理平台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再将数据发送到用户手中。
通过“大棚管家”,农户可以通过手机监测蔬菜温室的运行,及时对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度等指标进行调整,用手机即可操控大棚自动卷帘、自动喷灌等,从而使农作物始终处在最佳的生长环境之中。
采访中,技术员秦然忽然接到了一条手机短信,“您的8号棚内温度为XX度,为了避免对西红柿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请您及时采取措施。此时棚外温度与风力适宜,建议您打开天窗与通风口降温。”看完短信后,秦然轻轻地在手机上摁了一下,棚壁上的通风机就像听懂她的吩咐一样,自动打开通风了。
“只要轻轻一按手机,就能完成洒水、通风等一系列操作”,技术员秦然告诉记者,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寿光还是在外地,只要能发短信的地方,都可以遥控整个棚内的环境。
足不出棚给蔬菜看病 “千里眼”给出诊断意见
“大棚管家”不仅可以遥控大棚,还能够给蔬菜进行远程看病,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就实现了大棚蔬菜诊治从“足不出户到足不出棚”。在寿光市孙集街道三元朱村的王继成的蔬菜大棚里,记者将一片有点发黄的西红柿叶子放在“大棚管家”摄像头前进行拍照。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拍照完成,照片被传送到农业物联网平台上。
大约一个小时后,王继成的手机上就收到了一条诊断信息:“怀疑西红柿是晚疫病或灰霉病”。除了诊断信息,短信还给出了防治意见,如果农户有疑问还可以进一步拨打电话进行咨询。
“原先管理大棚,浇水、施肥全凭经验,如今,该不该浇水?该不该施肥?‘大棚管家’就报给你了。”王继成说2011年下半年试用“大棚管家”后,蔬菜大棚的管理工作轻松多了。“现在给蔬菜看病都是‘千里眼’,很方便。”如果棚里蔬菜发生了病虫害,只要拿着叶子在摄像头前拍张照片,就可以邀请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对其进行诊断指导。
“大棚管家”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由无线传感器、远程控制终端和信息管理平台共同组成,实现了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与物联网、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系统实时采集空气温度、湿度、风速等数据,同时还能及时的给用户发出预警信息,而且当用户收到预警信息之后,通过手机就能实现对棚内设备的远程控制。农民还可利用远程控制终端拍摄疑似遭受病虫害的农作物,专家通过系统平台远程诊治,提出防治建议。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