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电子
多生理参数医疗设备必须利用不断进步的技术,满足改进精度、功能和尺寸的需求,并提供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功能和兼容性——最终为改善医疗保健状况、增强病人治疗效果创造条件。
在基本的导联心电图(ECG)以外,医疗实践中还需要快速检查不断增多的实时生命体征及其变化趋势,以更好地了解病人的当前状况、好转情况或恶化情况。一种典型的多参数设备可以同时观察12导联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CO、血红蛋白、体温、无创血压、有创血压、呼吸和植入式起搏器活动。睡眠研究中使用的多参数设备则与此不同:一般监测ECG、脑电图(EEG)、眼电图(EOG)、
表面肌电图(EMG)、音频和红外测温。除ECG信号以外,有些动态心电监护仪也可以记录三轴加速度和血压。
医疗设备制造商不断与临床医师密切合作,针对特定场合提供可选监护参数组合,从现场急救到转运至多科室临床机构,包括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术后麻醉恢复室、各种实验室和治疗室以及普通病房恢复,还有异地会诊专科医生和独立医疗机构。每个治疗场所都可能有不同的诊断需求水平,却又都需要兼容并连接至病历——包括无线交换。
临床医师要求功能强大、无故障运行,而且成本要具有竞争力。生物医学人员则要求可轮流互换,以减少模型方差,同时还要求基本功能直观易用,不会造成混淆。最近发布的额外监管要求呼吁对病人状态恶化情况进一步检测,实施完全集成的干预手段,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
图1.精确、即时的多生理参数病人监护功能有助于护理人员提高病人治疗效果。
对于设备制造商来说,挑战是多方面的:此类医疗设备的设计师必须确保安全第一,在所有可能的临床应用情形下,包括卧床病人在家中使用时,病人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性都能得到保障。设计师还必须了解监管机构发布的不断变化的医疗设备要求,必须确保符合产品开发和制造质量标准。针对医疗设备的要求和建议因国家或地区而异;医疗设备制造商必须了解这些“指令”和“法规”,确保做到合规。
12导联心电图仪(有时也称为EKG)长久以来一直是病人初显心血管状况检测工具的黄金标准和常见代名词,至今仍然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快速分析工具。
临床医师要求心电图仪在现场、运送和重症护理等往往低于理想水平的条件下能运行稳定,发挥出高水平的性能。他们要求
●稳定呈现病人的心电活动和异常状况,不会因射频干扰(RFI)、医疗设备或其他杂散性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失真。
●能多视图查看心电活动,以便获得仅观察单个导联时不能发现的信息。需通过多视图确定病人是否存在心肌梗死(M.I.)及其发生在心脏中哪个部位,同时检测各种心律失常(如,房颤(A.F.))、起搏器功能、心轴偏差、心室增大以及其他传导或脉冲数据元素。
●诊断质量频率响应(0.05 Hz至150 Hz)和监护仪质量选项(如2 Hz至30 Hz或者0.5 Hz至40 Hz)。带宽要求与具体的临床应用有关。比如,拥有0.05 Hz的低端响应对检测ST段偏差来说至关重要,可据此决定启动整套插管程序。如果采用零相位失真滤波器,有些标准允许将0.05 Hz的低端响应提高至0.67 Hz.这一点有着重要的意义,必须仔细检查,因为ECG的临床应用和检查要求在全部带宽范围内进行精确表征。
●精确、可重复的心电活动视图,必须以其为基础慎重选择和启动可能危及生命的干预措施。
●以值得信赖的方式捕获、存储、保存、传输数据,并接收到另一接收系统和下行计算机中。数据必须始终可以下载,以便用于远程比较或后期比较。输出数据必须采用标准格式和展示方式,以便整个治疗环节的一系列介入医师都能理解。
●强大的系统——包括高品质电极和电缆——可以承受冲击、振动、病人移动和肌肉震颤、温度变化、基线漂移和电磁干扰以及可能扭曲实际心脏活动输出和显示结果的任何其他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到重症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在购置成本、运营成本、尺寸和重量方面的投入处于可接受水平的高效系统。通过减少系统安装和完成全部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和人工,可以获得竞争优势。此外还期望完全能够适应可能出现的、不断变化的医疗指导方针和实践模式。
急救医疗服务(EMS)——通常于疯狂拨打9-1-1后开始——可能致使急救医务人员(EMT)抵达现场时,只带了简单的体温检测仪、电子血压监护仪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真正具有生命危险的状况得到确认,基础生命支持(BLS)人员将启动呼叫升级程序,由护理人员或各种注册专科护士实施高级生命支持(ALS)服务。ALS小组抵达时,通常会带来功能更强的医疗设备,比如多生理参数监测系统,包括ECG、二氧化碳分析仪、血压计、体温计、SpO2、CO检测仪和其他生命支持设备。根据协议,现场收集到的信息可以确定将受害人/病人送往哪家医院,而且可以将数据传输到接收机构,助其安排进一步的现场治疗,并准备派遣特别小组前往看望病人,从而缩短从登门到确定性治疗的时间。
EMS始终都在寻求可在单个装置中提供多种参数生命体征的组合式设备、单一电源和全面的病人数据。这样的装置几乎始终都是缠绕在除颤器/心律转变器/起搏器上,带ECG显示屏和集成式打印机。这种需求已从简单的ECG呈现发展到全面诊断和解读12导联ECG,以及变化趋势特征,还有不断增多的生命体征监测仪,这些仪器可以向现场医师持续提供病人状况的最新信息:
●心率监护仪和报警器——一项关于病人不适的基本指标,心率下降意味着心动过缓,可能需要用药并采取临时起搏措施,而且经常是永久性植入式起搏。心率上升可能意味着心率失控,通常,心率不齐会恶化成心动过速、房颤或心室纤颤。细心的临床医师或者值得信赖的报警,可以赢得时间,在趋势发展成心血管紧急状况之前进行干预。
●脉搏血氧仪—SpO2(或SaO2)监测仪,对血流中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进行评估。这种非介入式监护仪用红外光(光学体积描记术)来测量氧气的百分比。如果读数偏低,或者读数未随治疗而提高,则表明病人存在病况;许多EMS协议要求从基础生命支持人员(EMT)升级到高级生命支持人员(护理人员或其他ALS临床医师)。读数还可能受到传感器所在区域血流减少的影响,其原因包括手指体温过低、处于全身性休克状态的病人、血容量减少的创伤病人或者病人移动等外部因素。报告读数变化可能很慢,要求临床医师仔细观察所有监护指标。预计在CPR指南不断变化的情况下,SpO2监护技术的运用将获得更多关注;根据新指南要求,普通公共施救者将实施单纯徒手按压CPR,而不实施与其相伴的呼吸救援措施——结果导致缺氧状况的显著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高流量氧(同时避免换气过度)至关重要。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