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使用动力电池延长使用寿命?

电池

105人已加入

描述

前言

电池能用多久,不仅取决于电池本身的质量,也取决于平时是如何使用的。在深入某家日系车企考察参观之时,并与其资深工程师进行交流,笔者就针对这次交流的内容与心得,总结一下如何正确使用电池,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提供几个“不成熟”的小建议以供参考。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其最昂贵的部分就是动力电池了,所以购买电动车的时候都会考虑电池能持续用多久。按照目前电池的技术水平,电动汽车的电池正常使用的话,可以持续用个十年左右,根据日产与通用汽车以及其他汽车制造商目前的保修政策是八年或160000公里。

电池能用多久,不仅取决于电池本身的质量,也取决于平时是如何使用的。本文主要总结一下如何正确使用电池,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提供几个“不成熟”的小建议以供参考。

1、避免电池充电过满

关于电池不能将电充满,也就是经常将电池充满电,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关于这个的其中的一个原因,我们可以从现在最普遍的移动设备中的电池只能用三、四年得到一点经验。

举个贴近生活的例子,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手机,比如苹果iphone6s,或者小米手机、华为mate7手机等,大部分情况都是等到电完全用尽了,然后再完全充满,如此一来,经常的完全充电,这其实对锂离子电池是损害非常严重的事,得到的结果是手机电池用了三年左右就开始很不耐用。

举个汽车上的例子,日产的电动汽车Leaf,有一项提高电池使用寿命的设置,让电池充电至80%就停止了,这个虽然减少了行驶里程,但可以大大的提高电池组的使用寿命。这种设置,对于仅用来进行日常的上下班是完全可以满足的,关键是可以提高电池寿命的最简单的方法之一了。

动力电池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不宜充满电,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电动车在制动或者下坡的时候,能够回收一部分能量再回充给电池,那么这就需要电池组有一定的充电空间,给在行驶过程中,不确定什么时候需要再生制动给电池充电。

2、对于纯电动汽车,电池组避免深度放电

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与上面避免充电过满对应的是,避免深度放电。锂离子电池的特性之一就是部分循环使用而不能深度方电,对于锂离子来说没有记忆效应,因此使用局部放电对电池没有影响,不会降低电池的使用容量。

还是以日产聆风(Leaf)来说,其仪表盘上有12个电池荷电状态的刻度,一般会让你将电量保持在3-10的刻度之间,也就是在这期间可以任意使用。对于比较好的电池能量管理系统,当电池电量达到一定阀值的时候,会发出警示,“你还需要行驶多远?”,以提醒你需要根据行程安排充电。

 

3、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可以考虑使用“山地模式”

基于上述避免电池过度放电,对于像丰田普锐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电动汽车,如雪佛兰Volt、宝马i3等,几乎都是先用完电池的电量然后再切换到汽油发动机的模式。幸运的是,由于有电池管理系统,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使用电池,而避免深度放电。

 

但是有一种情况,现在的电池管理系统还没有办法识别,那就是在你的行驶路线中有爬长坡这样需要大功率驱动的行驶工况,如果是一味的使用电池,一来是很容易将电池的电耗尽,二是可能会导致电池深度放电。如果能在爬坡之前,将工作模式,切换至山地模式,也就是发动机工作的模式,或者选择某个时间点离开EV模式,这样至少可节省电池20%的电量。

另外,需要再说明一下,其实丰田普锐斯的操作系统里面,是有给驾驶员提供一个类似的操作选项的,使车辆退出纯电动模式,可以这一段行驶时间里使用汽油多一点,电池少一点。

 

4、使用计时充电器,以尽量减少在高荷电状态的时间

关于充电,很多情况下,都会选择在深夜充电,这样对电网的负荷影响小,而且电费也相对便宜,但是这样就很有可能出现充电过满的情况。那么,怎么保证电池能够保持在最佳的荷电状态呢?

例如,假设当你的电量只有50%,但这50%却很难维持你第二天的行程需要,而此时,改电池只需要充电60分钟,就可以到达80%,从而满足你第二天的驾驶需要。那么,这时候,需要一个带有计时功能的充电器,来保证减少电池在高荷电状态的时间。

 

其实,这个充电计时器,还有其它的应用目的,比如,在平时,不需要守在车旁等待充电,可以随时插着充电,人可以去做其它事情再回来,而且对于商家来说,可以提供计时收费;另外,也可以让电池充电后有冷却下来的时间,来保证下次行驶时的电池安全,当然在极寒冷的地区,这一点是不需要的。

总结

关于电动汽车的保养,特别是电池的保养使用,特别的关键,尤其要记住这一条基本准则,避免过度充电,也避免过度放电。电池管理系统也是基于这一条原则进行管理的,当然,使用的过程也需要遵循这条准则,所以开发一个带有计时器功能的充电器,显得特别重要,说不定,这也是一个创业项目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