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近年收入连续下滑 蓝色巨人四面楚歌

科技金融

23人已加入

描述

作为AI领域的资深玩家,IBM近年来却被淹没在Alpha Go、Alexa、Googleassistant、cortana、Facebook的报道和诸如旷视、商汤、碳云等此类AI独角兽之中。包括云计算、存储硬件、物联网平台等多领域的陆续失利、销售额连续5年下滑的情形,蓝色巨人真的不堪重负了么?

1979年,IBM以向中国兜售第一台计算机而进入国内市场,逐步为我国大众所了解。我们看着这个蓝色巨人如“先知”般一次次提出划时代的主题,成为那个时代全球科技、经济的发展的主要方向——分布式网络、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商务、智慧地球。

IBM作为巨头企业,实力自然毋庸质疑,但近年来的表现却显得差强人意。纵观IBM一路走来,其四次转型都取得了不斐的成绩。现如今他们以“高价值”知识与软件服务业务为主的这种模式也是自2004年将个人电脑业务出售给了联想后正式开始的,看着纳斯达克上IBM的股价也是自04年后一路走高,在2013年达到了顶峰。

IBM

事实上,IBM对“知识价值”的追求可谓疯狂。其已连续24年制霸全球专利数量榜,在1992-2012的20年里,IBM就获得了近67000件美国专利,到2016年年底时更是超过95000项美国专利。在此我特别说明的是,截至2015年末IBM的专利中就有约三成的专利方向是与云计算、认知解决方案相关的。

这个认知解决方案即是IBM所押宝的“Watson”,这个以小托马斯命名的平台也是他们在AI领域的门面。作为AI领域的资深玩家,IBM在1997年以watson的雏形——“深蓝”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一炮而红。“人工智能”一度为大众所追捧、推崇,风靡全球,大概也是由此苗头才有了IBM开始第三、第四次的向服务与软件化的转型吧。

IBM在第四次的转型路上摘除赘余,收购软件服务公司,速度之快、决心之强令人咋舌。到2011年,“沃森”(Watson)在美国老牌知识问答电视节目击败了两位人类冠军”,一夜之间IBM与人工智能再度声名大噪,watson甚至被誉为“21世纪人工智能最伟大的突破”。

自此,我们开始在外国媒体上见到诸如“人工智能‘watson’将改善美国医疗体制、‘watson’与气象中心合作、‘watson’帮助开发程序、‘watson’提高教育能力”此类的消息铺天盖地而来。一时之间watson和人工智能仿佛无所不能。甚至当年IBM董事长罗睿兰在与奥巴马的交谈上也直言:watson已经可以帮助改善美国民生、改变一切。

然而事实却不尽如人意,连续多年的“夸张”宣传和看不见成果的影子已经让美国民众对其失望甚至感到厌烦。就在去年2月,德州大学宣布终止其与watson的合作,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为此支付3900万美元赔款。但就在6年前,我还看到过这样的报道:“watson和德州休斯顿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展开合作,称watson是最好的癌症专家。”

除了成果堪忧,投入成本过高以外,我实在想不出任何一个理由将历时4年,研究投入巨大还将赔款3900万美元的项目终止。要知道,原本的项目合同的规模只有240万美元。安德森癌症中心则在后续报道中表示:研究4年之久,双方仍然没有开发出一个可以用在病人身上的工具,技术只能用在实验性测试中,没办法投入使用。这对医疗领域的AI工作者来说打击真的不小,也造成了IBM的股价滑坡。要知道,MD安德森癌症中心可是自1990年至今的全美最佳肿瘤专科医院前两位,在近十年评比中更是有九年居于榜首,但就是这样的强强联合都未见到太多成果,可谓戳泡沫般击碎了不少人的梦。去年5月,知名科技投资人 Chamath Palihapitiya在接受CNBC采访时更是直言:“Watson就是一个笑话。”

几个月前,我看到有报道指出Watson for oncology的几个重大问题:一、watson推荐的医疗方案存在地区差异、数据经验知识滞后、政策差异等问题。二、watson并没有经过临床考核,它的认知能力与人类专家的诊断在一致性上依然飘忽不定,人种差别、地区因素、基因变异等等情形下它的精准性仍然无法达到要求,那么它的方案真的能够安全么?三、watson在很多基础性问题上也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连读取病历资料上的很多工作都仍需人工操作。

当然,Watson在医疗领域的发展定然不会停留在肿瘤这一个项目上,但由此可见一斑。不过庆幸的是,watson已经展开了多项与其他国家医疗中心的合作,相信这些合作能够带来更多的精准数据以使得watson的能力得到提高。毕竟,在医疗这个专精的领域中,对watson这样的机器的训练可能需要专家培训几十年,IBM在此中的努力已经算是成就斐然了,这点我们应该予以肯定。

而刨除AI医疗领域,近几年来Alpha Go战胜围棋冠军、智能语音助手抢夺市场份额、智能驾驶系统不断完善、面部识别嵌入ATM、搜索引擎智能广告推荐等等众多的AI应用领域中,watson在其中也并未有太好的发挥。而随着越来越多像商汤、旷视等AI独角兽的相继冒出,watson的立足之地已被一砍再砍。即使是早前看好的云计算领域,也面临着海外AWS、Azure、OpenStack、GoogleCloud,国内的阿里、腾讯等大混战的局面。更遑论处于战国时代的物联网平台领域,也是“厮杀”地惨烈异常。

IBM近年收入折线图

针对IBM的问题,笔者做了一些信息的挖掘与整理。发现就我所了解到的这些信息,已是IBM滑坡的前趋之势。(以下信息整理自James Kisner的分析报告)

首先,IBM在AI人才方面的严重不足。在这个各家科技公司忙着争抢AI、深度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人才的新计算中,IBM对这一过程上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以亚马逊为例,其公布的AI相关领域招聘职位超过IBM的十倍。

IBM

IBM、亚马逊、苹果在AI、机器学习、深度学习领域近年的招聘数据对比

其次,在人才招募领域落后于竞争对手的同时,IBM对开发者的支持策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6年10月,Watson Conversations 的API价格下降了70%。如此大的变动也让市场对IBM产生了质疑,进一步加快了IBM Watson相关应用开发者的流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Watson在应用领域上的不佳表现。

第三,则是watson的训练数据集的问题,AI并不是一个不定形状的黑洞,把无架构的数据吸进去,就能产生出深刻的见解。可靠的数据渠道、对AI应用领域中商业问题的理解都是必须的。

IBM在这些方面的不足、应对方式不完善,也就慢慢造成了现今的境地。历时车轮滚滚向前,我们看着一家家曾经耳熟能详的企业逐渐淡出视野,乃至退出历史的舞台。IBM作为一代巨头,几次“甩尾”转型都做得很漂亮,那么这一次究竟会如何,我们也只能拭目以待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相关推荐
  • IBM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