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中国的互联汽车 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将如何塑造全球互联汽车的体验

汽车电子

2374人已加入

描述

自2009年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预计到2020年,亚洲地区对互联汽车的需求将达到2300万台。毫无疑问,不论是国际的还是本土的汽车制造商,在下一步将如何定义联网车载体验上,必须继续以中国市场为重。

“汽车制造商已经认识到,要想在这个巨大的市场有所突破,就必须针对中国司机的需求进行设计。”这要对汽车及其周边各种有细微差异的行为,以及中国的国情有深入的了解。只有采集这些信息,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并运用在互联汽车的设计开发中,才能创造出不同于西方竞争者的产品。

严苛的驾车环境

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开车并不是一个愉快的体验。作为该国最大的城市区域,这里的基础设施和监管都在快速变化。较高的汽车保有量和大量缺乏经验的司机让这里的环境变得格外严苛。

“根据青蛙设计自己进行的交通研究,令中国有车一族感到头疼的几大问题分别是堵车浪费时间,存在车祸风险,停车难以及保有私家车成本高。” 而且,这些情况正在恶化,汽车制造商也开始认识到互联汽车首先需要解决这些核心的痛点。

例如,消费者对个性化的导航解决方案的需求愈发显著。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基础设施和监管,司机需要的导航系统不但应当能一直更新,而且还要能根据他们的车辆登记号提供定期更新。

由于驾驶环境严苛,而且绝大多数司机都缺乏经验,人们对于防护性的需求则不断增强。行车记录仪的广泛使用就非常能说明问题。它们体积小巧,能不间断拍摄记录汽车前方的情况。如果发生事故,它能提供相关证据。不论是处理实际发生的事故或是应对碰瓷,司机都认为行车记录仪是必不可少的装备。碰瓷就是利用司机的同情心骗取保险理赔的诈骗行为。因此,要在这个市场上取得成功,汽车制造商就必须将保护消费者避免受到任何损害作为互联汽车体验的重中之重。

服务是社会“硬通货”

中国消费者对服务有着极高的期望度。绝大多数在线购物均要求当天或隔天送达,这一期望度也同样适用于汽车行业。不论是购车,还是满足司机需求,经销商都至关重要。通常,已经建立起来的销售关系都会发展成服务关系,司机会经常致电销售人员解决问题,并在车辆面临困境时从销售人员那里获得支持。在一个关系成为各种好处和便利的代名词的社会,汽车制造商将逐渐发现,自己实际上处于一个十分有利的位置——从一开始就和消费者构建了终身的关系。

另一方面,这里也有一个成熟的售后市场,能提供各种快速升级服务。司机能轻松的升级全套人机交互界面(HMI)——有时候不到30分钟就能完成升级——一些本地第三方系统也在拉拢司机,让他们安装能更好满足他们需求的解决方案。

目前为止,车辆的品牌和经销商提供的责任担保被视为避免潜在问题的安全网,但是未来取得成功的另一个可能性会包括汽车制造商同这些服务进行合作,并推动汽车模块化生态系统的形成。

流动的汽车所有权

对于中国私家车,另一个更为有趣的方面是使用中的流动性。人们将汽车视为身份地位的标志,但却又常常与朋友和家人分享。很多时候,家长会和他们的成年子女一同驾车去工作,之后家长再将车开回家,这样就不用缴纳停车费;年轻的司机也乐于共享他们的汽车,体验不同的品牌和车型,让自己成为行家里手。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受访者相比,中国的受访者会和同事、家人和朋友在汽车上花费更多的时间。

对私家车所有权的这种流动性的意识为互联汽车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机遇。隐私成为关键问题,尤其是隔代人之间的隐私格外重要。例如,一个女司机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她的父亲能查阅自己的微信聊天记录。另一方面,将汽车作为共享空间进行设计会提供很多有趣的机会来增进关系,比如异步通信功能。

以中国为重

这些洞察能让我们了解如何针对中国市场提升互联汽车的体验。“随着汽车制造商对中国司机行为的理解不断细化,他们会针对这个有着特别需求的市场重新设想车内设计、销售和服务体验。”此外,作为互联汽车的市场领导者,中国将日益成为汽车制造商定义、强调联网车载体验的必达之地。也许某一天,曾为中国量身定制的范式将成为全球互联汽车的模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