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物联网 为驱动数码转型最佳拍档

人工智能

628人已加入

描述

人工智能(AI)与物联网(IoT)可彰显彼此的最大效益,几年来已有数百个发展良好的应用实例,不只是渐进的改善程序,而是能确实可观的提升生产力与效率,具有改变整个产业的潜力,更是驱动数码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的最佳拍档。

据报导,AI必须透过IoT与实体世界连结,而IoT则需要AI提供可行的智能与深刻见解。唯有结合AI与IoT才能实践真正的转变,获得实质的成果。展望未来5~10年,若能完全发挥AI与IoT偕同作业的非凡效益,将可为全球创造数千亿至数兆美元的产值。

正如人体感知周遭的世界并将信息传输至人脑处理,将AI比喻为人脑,IoT就是人体。连结IoT的无数传感器与摄影机,收集巨量环境资料,由AI整理、分析并转化为可行动化的深刻见解。因此研究人员不应将这些资料来源与资料流通系统视为理所当然,而必须在设计AI系统时就将IoT列入考量、进行集成。

此外,AI提供的可行动化见解与决策,也必须由IoT透过如机器人、无人机与工业机器等终端装置实际执行。许多应用实例均已证实,通常结合AI功能的IoT应用是组织最快获益的途径,如连网作业、预测性分析、预防性维护及遥控作业等。

例如日本发那科Fanuc正从产品制造商转型为服务供应商,透过IoT收集其设备的作业资料,运用AI分析产生业务与作业的深刻见解与建议,提供远程监测与预测式维护服务,以降低客户成本、改善设备的持续运转时间(Uptime)。

西班牙铁道营运商Renfe的列车虽然时速达200英里,提供乘客具吸引力的通勤选项,但若要与航空公司直接竞争,真正的决胜点则在于提供准时到站保证。

Renfe首先针对马德里到巴塞隆纳的路线,透过IoT从列车、铁轨与外部天候来源收集资料,运用AI进行预测与最佳化,以实现准时到站保证,因此得以在此路线争取到60%原本搭乘飞机的乘客。

同步定位与地图建置(SLAM)是一种实时机器学习算法,若内建于无人机装置,可协助其理解未知的环境,即使在黑暗、充满障碍、无互联网与GPS的环境中也能安全飞行。

因此SLAM(AI)结合无人机(IoT装置)便可成为在安全、保安与监视领域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例如能让无人机飞入被火灾或天然灾害损坏的房屋寻找受伤或受困的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