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人工智能学者主要分布领域的详细分析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人工智能既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语言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数学、哲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学科。基于权威标准的分类系统--国际计算机学会分类,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主要被分为两级,27个一级概念,44个二级概念,囊括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各个领域。包括深度学习,信息检索等,代表了人工智能在国内和国际上比较活跃的子领域。

中国人工智能学者主要分布在以下领域:数据挖掘、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数据库、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人机交互、信息检索以及社交网络等。其中,数据挖掘(230人)、机器学习(207人)、计算机视觉(193人)和数据库(171人)领域的人才充足,而在机器人、跨学科计算与机器学习应用等领域稍显薄弱。人工智能领域呈现出跨学科的特点,大部分学者的专业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如计算机,电子工程,数学等),但少部分学者专业为与计算机不明显相关的专业,如经济学,生物,心理学等。

数据库

在中国,从事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学者共1073名,分别有1045名来自高校,89名来自科研机构,22名来自企业。有97.39%的人工智能学者都任职于高校,远远多于在科研机构和企业任职的人工智能专家。人工智能学者数量最多的三个单位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分别有72名,66名,51名人工智能专家。这三个单位的人工智能学者数远多于其他单位。

近2年人工智能领域发表的国际顶级会议论文5573篇,其中有1554位中国学者。统计结果显示,含50位中国学者以上的(一级)领域有:机器学习(796人,占总数的51.22%)、计算机视觉(334人,占总数的21.49%)、自然语言处理(204人,占总数的13.13%)、社交网络(84人,占总数的5.41%)、多代理系统(61人,占总数的3.93%)、知识工程(59人,占总数的3.80%)、知识表示(54人,占总数的3.47%)和推荐系统(53人,占总数的3.41%)。中国学者发表的顶级论文涉及的这些领域也是人工智能在国际上比较活跃的子领域。

如果论文按照所在机构进行分类,中科院位列第一(127人)、清华大学(94人)和北京大学(51人)紧随其后,前十名的机构还有:微软(48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5人)、南京大学(34人)、哈尔滨工业大学(30人)、香港中文大学(25人)、卡内基梅隆大学(24人)、复旦大学(24人)以及上海交通大学(23人)。

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大部分国内大学中,教授的数量多于学生,如清华大学有64位老师,30位学生;北京大学有40位老师,11位学生。对于国外的大学,则经常是学生多于老师,如卡内基梅隆大学有4位老师,20位学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