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2017年被认为是NB-IOT商用元年,自2016年6月核心标准冻结以来,大家都认为NB-IoT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NB-IoT因海量连接、超低功耗、深度覆盖、安全性、稳定可靠和低成本等因素,备受青睐。现在来看,运营商与设备制造商都在积极地推动NB-IoT整个生态产业链的完善,推动在下游应用的落地。
我们先来看看NB-IoT的发展历史:
1、2014年华为与沃达丰共同提出NB-M2M
2、2015年5月,华为和高通共同宣布了一种融合的解决方案,即上行采用FDMA多址方式,下行采用OFDM多址方式,命名为NB-CIoT(NarrowBandCellularIoT)。3、2015年8月10日,在GERANSI阶段最后一次会议,爱立信联合几家公司提出了NB-LTE(NarrowBandLTE)的概念。
4、2015年9月,3GPP在2015年9月的RAN全会达成一致,NB-CIoT和NB-LTE两个技术方案进行融合形成了NB-IoTWID。NB-CIoT演进到了NB-IoT(NarrowBandIoT),确立NB-IoT为窄带蜂窝物联网的唯一标准。
5、2016年4月,伦敦M2M大会上华为宣布与沃达丰成立NB-IoT开放实验室
6、2016年4月,NB-IoT物理层标准在3GPPR13冻结。
7、2016年6月,NB-IoT核心标准正式在3GPPR13冻结。
8、2017年一季度,根据《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划》,把NB-IoT网络定为信息通信业“十三五”的重点工程之一。
9、2017年4月1日,海尔、中国电信、华为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发基于新一代NB-loT技术的物联网智慧生活方案。
10、2017年4月25日,全球移动通信设备供应商协会发布数据,目前全球仅有4张NB-IoT商用网络。但同时又指出,至少有13个国家的18家运营商规划部署或正在测试40张NB-IoT网络。
11、2017年5月,软银与爱立信合作,将在日本全面部署Cat-M1和NB-IoT网络,以期率先在日本国内推出商用蜂窝物联网业务。
12、2017年5月,中国联通上海宣布5月底完成上海市NB-IoT商用部署。上海联通在2016年上半年,建设了全球首个preNB-IoT大规模连续覆盖区域—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并携手华为共同发布NB-IoT技术的智能停车解决方案。
13、2017年5月,据透露华为NB-IoT芯片Boudica120在6月底将大规模发货。
从以上材料,我们看到NB-IoT的发展历史,同时也看到了华为在NB-IoT上所起的带头作用。一流企业做标准,这句话对通信行业来说,有高通等公司的榜样,所以华为的意图是很明显的。本文主要将对华为在NB-IoT上的策略做一些分析。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NB-IoT是华为整个物联网战略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首先要从华为的物联网战略谈起。在物联网领域,华为提出了它的“1+2+1战略”。第一个“1”是指一个平台,华为要建立一个物联网的平台,集中收集、管理、处理数据后向合作伙伴、行业开放,基于该平台行业伙伴可以开发应用。“2”是指华为的传统优势就是网络接入,包括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如敏捷物联网络(物联网关、智慧家庭网关)和eLTE/NB-IOT/5G等方式;最后一个“1”是华为此次新推出的轻量级物联网操作系统LiteOS。所以NB-IoT是纳入到整个华为物联网的体系里面,与其他的通信技术的应用共用物联网的平台。据称华为投入物联网领域的人力,仅研发人员就已达3300人,其中:HuaweiLiteOS300人,有线接入(AR/SmartHGU)800人,无线接入(eLTE/NB-IoT/5G)1200人,IoT管理平台600人,解决方案300人,标准合作等100人。同时,在全球设立8个研发中心:德国慕尼黑(工业4.0)、美国圣克拉拉市(工业互联网以及IoT标准)、英国伦敦(NB-IoT及IoT解决方案)、北京(工业4.0)、武汉(智慧家庭)、上海(NB-IoT);深圳(IoT平台,LiteOS,IoT解决方案)、南京(有线接入AR)。另外,在物联网领域,华为主要聚焦于行业应用,包括公共基础设施,智慧家庭,车联网、制造、能源等垂直行业,为此,华为积极与各行业品牌企业合作。
在LPWAN(低功耗广域物联网),由于华为是电信设备厂商,与电信运营商良好的合作关系,所以选择授权频谱的蜂窝技术NB-IoT。其实,还有非授权频谱的LoRaWAN、Sigfox、Weightless、HaLow、RPMA(RandomPhaseMultipleAccess)等技术,像LoRa已经商业几年了,对非电信领域的运营商来说还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的,而且物联网是分散的多场景的市场,未来应该还是有其发展空间的。
其实,对华为的NB-IoT发展路径真正有威胁的应该是LTE-M(在R12中叫Low-CostMTC,在R13中被称为LTEenhancedMTC(eMTC),旨在基于现有的LTE载波满足物联网设备需求)。在国际运营商中,AT&T、Verizon、KDDI、KPN、Orange、NTTDoCoMo、Telefonica、Telstra、Telus都先后开展了eMTC的商用。国内来说,联通和电信在NB-IoT上已经开始大规模投入,但是移动似乎仍然在NB-IoT与eMTC之间有所保留,所以未来仍有一些不确定性。甚至市场研究及咨询公司AnalysysMason的一位总监TomRebbeck作了分析,NB-IoT模组与LTE-M模组在价格上的差异不大,两者的电池性能/寿命也没有太大差距。但是,LTE-M的性能要比NB-IoT高出许多,而且相比NB-IoT,LTE-M对于未来新出现的应用的业务开展会更为灵活。尤其是在其在峰值速率、移动性,语音能力方面存在优势,适合于中等吞吐率、移动性或语音能力要求较高的物联网应用场景。
所以如果未来LTE-M成为主流,那么对华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对华为来说,现在应该快速的推进NB-IoT的商用,完善NB-IoT的生态系统,尽快普及NB-IoT。同时,在技术演进上,从Rel-13,向Rel-14支持NB-IoT的定位、Multicast、增强型非锚定PRB、移动性和服务连续性等功能,以及Rel-15将支持SmallCells和TDD等,以期更好的支持物联网的各种应用场景。
从整个产业链来说,要普及NB-IoT,必须把云管端等各个链条打通,这里所说的打通不只是技术的打通,更是各利益链条的打通。区别于以往的电信宽带业务的高ARPU值,由于IOT市场的分散,通过管道得到的流量收入只占很小一部分,更多的价值在于应用服务能力。在这一块电信运营商虽然都已经基于物联网搭建各种云平台和应用,但是由于对行业应用方面的欠缺理解,应该还有段距离。华为显然有动力帮助运营商进一步做好技术支撑,华为产品与解决方案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部总裁张顺茂曾说,华为能做的,不仅是提供物联网联接管理平台,还可以做某些行业、某类应用的预集成,然后把这些预集成的垂直行业的解决方案提供给运营商。这句话也很好的阐述了华为在物联网领域的定位。
除了帮助运营商外,华为还积极的与各行业的合作伙伴合作。因为就整个NB-IoT的产业链来说,包括了芯片/模组厂商、终端设备厂商、网络运营商、系统供应商、集成商、综合方案提供商、数据分析厂商、服务提供商、大型开发者、中小型开发者等等。
只有让各方都收益,整个产业才能发展。为此,华为保持了一个开放的策略,与整个产业链条的厂商、开发者等合作。包括合作建立NB-IoT联盟、发起成立星火小组、与奥迪一汽等众多车厂、与霍尼韦尔、海尔等等都开始合作,与摩拜合作,建立NB-IoT在共享单车的应用。同时,为了让更多合作伙伴更快速的应用,针对端到端的NB-IoT开发,华为提供多种开放能力帮助合作伙伴快速开发集成,如提供SoftRadio进行端到端基本功能调试。2016年,华为在全球设立了七个开放实验室,现已开放了两个,一个是沃达丰,另外一个是华为的上研所。开放实验室主要是搭建整套的端到端NB-IoT环境,提供NB-IoT的芯片和模组,和一些关系比较密切的合作厂商一起来做端到端的对接,包括芯片模组的集成、后端的联接管理平台、业务服务器的对接等。
对NB-IoT商用来说,第一阶段是寻求规模化的同质化的终端,比如水表、电表、市政的路灯、环境监测、单车等,因为场景比较单一,有利于打磨NB-IoT的技术。但是要更大规模的普及,设计好的商业模式,让利益链各方收益,才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考虑的是成本的问题,NB-IoT在应用领域的成本包含硬件成本、网络成本、安装成本、服务成本,首先考虑的是硬件成本,芯片与模组的成本。根据预测,当NB-IoT的模组出货量达到千万级别时,模组的成本有望接近2G模组,低于5美元。据称华为在6月份NB-IoT有望大规模出货,对NB-IoT总体硬件成本的降低是重大利好。一般来说,运营商模块的补贴是比较常见的手段,但是这是基于运营商能够从流量经营中得到超额的利益为前提的,在物联网似乎不太行得通。大家的共识是,只有从垂直应用的平台和应用变现,从数据挖掘中价值变现,才是未来的商业模式。但是整个模式如何去设计,各方的利益怎么考虑,包括价格的设计,都是巨大的挑战。所以如果华为能够与整个生态系统的伙伴一起,实现商业模式的真正转型,对华为甚至整个NB-IoT的产业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