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蜂窝物联网连接数领跑全球

描述

随着4G的普及和5G商用化进程的加速,与物联网相结合的蜂窝物联网产品逐渐增多,并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强大竞争力。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2023年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数 同比增长24% ,达到33亿,预计到2030年连接数将超过62亿。同时,全球蜂窝物联网市场收入也在同步增长,2023年达到137亿美元,同比增长17%,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260亿美元。

云里物里

预计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数

复合年增长率10%

蜂窝物联网市场正在一路高歌猛进,奔向一个确定的未来。

强强联合

蜂窝网络带物联网“上高速”

蜂窝物联网即利用蜂窝技术将实体物件(如传感器)连接到互联网,实现了物与物之间的网络连接。这种技术使得物联网设备能够直接接入现有的移动网络,无需再建新的专用网络。

以云里物里的MWC03 4G智能工牌为例,在蓝牙中继方案中,信标需要经过中继卡牌-网关,然后到达平台。而应用蜂窝方案后,信标通过MWC03可直接将实时数据上传至平台,解决了传统蓝牙方案中网关部署繁琐的问题。

除此之外,蜂窝网络与物联网的结合如虎添翼,具备以下先天优势:

覆盖广泛: 蜂窝网络现已遍布全球,因此蜂窝物联网无需建立任何新的物理基础设施来支持,能够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安全性高: 由于使用的是授权频谱,蜂窝物联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低功耗: 蜂窝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如窄带物联网(NB-IoT)等,采用了芯片级的省电模式和扩展的非连续接收技术,大大降低了终端的功耗。

蜂窝网络 VS WLAN

无线通信技术的“双子星”

作为当前主流的无线通信技术,蜂窝网络和WLAN(无线局域网)常常被拿来进行比较。两者就像“双子星”,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具体差别如下:

01 覆盖范围 

●蜂窝网络:基于移动运营商成熟的基站网络,具有更广泛的覆盖范围,可以覆盖城市、乡村和高速公路等大范围地区。

●WLAN:其范围通常局限在相对较小的区域,如家庭、办公室、咖啡厅等。

02 传输速度 

●蜂窝网络:通常提供较低的带宽,不过,随着4G的普及和5G的商用化进程加速,蜂窝网络的传输速率也在不断提升。

●WLAN:通常提供更高的带宽和速度,适用于数据密集型任务,如高清视频流或在线游戏。

03 移动性与灵活性 

●蜂窝网络:支持更广泛的移动性,用户可以在不同的位置使用手机或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WLAN:通常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使用,因为它的信号传输距离较短。

04 使用场景

●蜂窝网络:更适合远距离通信和移动性需求较高的场景。

●WLAN:更适合建筑物内部或城市热点区域的固定位置使用。

事实上, 蜂窝网络和WLAN之间的协同发展已成为趋势 。例如,5G与Wi-Fi 6/7的融合应用已经成为现实,两者在互补协同性方面更加明显。5G主要解决广覆盖和高速移动场景下的通信需求,而Wi-Fi则主要解决室内和局部区域内的无线互联需求。通过两者的协同发展,可以实现更广泛、更快速、更可靠的无线通信服务。

中国连接数领跑全球

“三大场景”驱动稳定增长

Counterpoint Research还公布了一项很有意思的数据。在2023年的33亿个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数当中,中国市场占据超过23亿个连接, 在全球当中的份额接近70% ,同比增长26%,继续主导全球蜂窝物联网市场格局。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国在蜂窝物联网连接数方面占据压倒性份额,但其对全球整个蜂窝物联网连接市场的营收贡献为36%。

云里物里

全球蜂窝物联网市场收入

Counterpoint研究总监Mohit Agrawal在评论这一动态时指出:中国继续推出低成本的物联网计划以实现快速部署。中国有相当一部分连接在2G和NB-IoT网络上运行,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低于每年2.2美元。展望未来,随着5G的出现和4G Cat-1 bis 解决方案的增长,预计ARPU将趋于稳定,因为中国将继续将其连接扩展到汽车、智能可穿戴设备和智能零售领域。

从各应用市场来看,车联网、智能可穿戴设备和智能零售领域将继续主导蜂窝物联网领域,预计到2030年底,共占蜂窝物联网市场的60%以上。车联网将增强车辆自动化和安全性;智能可穿戴设备将优化能源使用和公用事业管理;智能零售将通过数据驱动的洞察力和更高的安全性来改善客户体验——这些行业都将推动IoT的发展,通过实时连接和效率改变行业。

蜂窝物联网的故事还在续写。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蜂窝物联网将渗透到更多领域和行业,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和效率。与此同时,云里物里也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蜂窝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全球物联网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