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显示技术的”的OLED技术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下

LEDs

382人已加入

描述

“苹果iPhone X首次使用AMOLED屏,签下约90亿美元OLED面板订单”的消息在网上传开后,直接点燃了AMOLED的热潮。这个被誉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的OLED技术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下,也将OLED面板的发展推上了快车道。

作为当下显示圈子里最炙手可热的技术,OLED屏幕在智能手机、液晶彩电、VR设备上的应用相当广泛,以至于国内外众多企业瞄准利好形势加速入局。但OLED技术应用很早就实现产业化,但当时的OLED面板技术并不成熟,成本高,且难以在大屏上复制。直到近几年,OLED技术在成功移植到大屏电视上,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度。

OLED天生自带光环

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自发光特性,具有自发光性,当电流通过的时候,有机材料就会发光,相对与传统的LCD来说,OLED具有自发光、、轻薄、响应速度快、视角宽、低功耗、适用温度范围大、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等特点。

苹果

OLED自发光技术能够单独关闭特定像素,这让OLED电视能够拥有强悍的光控性能,同时能带来更鲜艳的色彩。加上全视角和快速的动态响应,OLED能够带给人的是一种特别真实的观感,因为真实所以也会沉浸其中。而且,OLED作为平面光源,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光源质量、产品特色等方面都具有传统LED照明无法企及的优势。

苹果

与传统液晶显示屏(即LCD)相比,OLED采用本身即可发光的有机材料,不再需要额外添加背光模组。这也使它在柔性、曲面等新材质上有更大的运用空间。无论是可折叠性、还是可卷曲,都为各种应用打开了大门,从可穿戴设备和汽车显示屏到家具,甚至屏幕墙,OLED打破了很多的设计障碍。

其低功耗与全彩化等优点,使得OLED在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中倍受青睐,包括智能手机、智能穿戴、VR、车载显示屏、汽车照明灯等。目前智能手机领域 OLED渗透率已经达到了15%,其中不少高端机型还采用了柔性OLED屏。而在中高端智能手表当中,几乎全部采用AMOLED显示屏。

OLED起步虽早 但依旧在风口

目前OLED显示技术根据驱动方式分类可分为PMOLED(被动驱动式)和AMOLED(主动驱动式)两大类。我们所接触到的OLED屏幕绝大多数指的是 AMOLED,OLED技术早在1979年便诞生于实验室,但是直到1999年,OLED唯一的市场仅为车载显示器,2000年后应用才扩展到手机、PDA(包括电子词典、手持电脑和个人通讯设备等)、相机、手持游戏机等。2013年LGD、SMD先后推出55英寸OLED电视。

OLED从首次商业应用到成功推出55英寸电视屏仅仅用了16年时间,而LCD走过这段历程需要32年的时间,可见全球OLED产业发展非常迅猛。从整体上来看,OLED产业是处在一个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020年底AMOLED市场额将达670亿美元,谁又会成为首个站在风口下的猪呢?

从产业端看,OLED面板产业链日趋成熟,加速了OLED的产能的释放,在产线建设方面,韩国、中国大陆都在纷纷投入OLED面板的建设,LG DISplay、京东方、华星光电、夏普等已加入OLED建设阵营,投资都在千亿级别。另外,OLED面板的生产良率也在提升,这就意味着,OLED面板良品率与液晶面板差距缩小,有助于降低OLED电视面板的生产成本,也刺激着厂商选择OLED面板来代替传统液晶面板。

另一方面,智能电视的兴起,尤其是互联网电视品牌加入液晶电视的竞争后,导致整个彩电行业面临一个转型问题,高端市场成为了企业竞争的焦点。OLED电视定位高端,越来越多国内外主流彩电企业站队OLED显示技术。

此外,OLED技术也渗透到其他电子类产品,智能手表、可穿戴设备、车载显示屏等领域对OLED技术也有倾向的态度,苹果8全面配备OLED屏幕将加快其他智能手机制造商对OLED面板的采纳。

国内原材料依赖进口

虽国内已经紧锣密鼓地布局OLED面板的生产线,不少LCD 面板厂商也转型OLED。但与LCD产业链一样,OLED面板产业链较长,设计零部件、产品多,技术路线多元。而其上游产业链,也就是原材料(ITO 玻璃、有机发光材料、驱动IC 等)这一环节话语权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国内几乎一片空白。

由于技术门槛更高,玻璃基板、偏光片、液晶(混晶)、光学模片等上游原材料的供应权基本掌握在海外厂商手上,国内能实现规模量产的原材料不多。日本厂商Tokki 和Ulvac 在蒸镀等关键设备领域占据绝对优势,而在材料方面,出光兴产、默克、UDC、陶氏等都是日、韩、德、美等国的企业掌控着各自的专利。反观国内,虽然也有不少投资热点放在上游产业链上,如发光材料的万润股份、IC 驱动的中颖电子,但都未能形成一定规模,更多处在摸索过河阶段。

当然,OLED中游产业环节,也就是面板制造方面,目前中游的OLED 面板产能基本掌握在三星、LG、夏普、JDI 等传统LCD 厂商手中,中国面板厂商投入的力度以及增长速度相当可观,京东方、深天马以及柔性屏3D 曲面玻璃蓝思科技,已开始布局OLED 产线,预计在今年前后将形成一定的产能规模,有望在OLED 时代实现弯道超车。

OLED技术的下游终端竞争就更为激烈了,市场增速巨大,主要有两部分,在大屏电视方面,定位于高端的OLED电视,很好迎合了消费升级趋势,而随着日系家电的退出以及国产家电TCL、创维、海信等海外影响力的增加,终端发力刺激供给侧的发展还需要看国内电视厂商的投入力度。

小屏幕方面,苹果公司应用AMOLED屏于自家产品,无疑给整个智能手机板块带强大的示范效应。而LG、三星、华为、OPPO、TCL 等国内外电子产品厂商都在2016 年加紧布局OLED 相关产业。除此之外,OLED 在汽车和航天、可穿戴设备以及工业应用等方面依然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展前景广阔,其中,中国市场的表现尤为突出。

产业呈“三国鼎立”格局

除老牌面板巨头外,互联网新宠也携巨资跻身布局,整个产业形成了以韩国、中国、日本“三国鼎立”的格局。除韩、日面板厂外,中国大陆面板厂也不甘落后,各地纷纷上马OLED面板生产线,京东方、和辉光电、天马、维信诺现已具备了少量OLED产能,并呈积极追赶之势。

总结:当然,日本、韩国、美国、德国企业始终牢牢掌握上游产业链的关键技术与原材料,但在OLED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OLED厂商逆袭,挤进OLED产业链的前列并非不可能。尤其在供不应求的大环境下,在政策鼓励下,加上中国厂商资金的大手笔投入,吸引上游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合作,并拉动上下游共同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在OLED供应能力不足与需求量激增的矛盾也恰恰成为国产面板企业弯道超车的契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