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联科技:NG2-A-7在DAC空气捕集提取CO2的应用

描述

一、DAC空气捕集提取CO2的介绍

直接空气碳捕获(Direct Air Capture,简称DAC)是一种直接从大气中提取二氧化碳的技术。

d

二、DAC空气捕集提取CO2的前景

从大气中提取的这种二氧化碳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一部分以各种不同方式使用。未来,它可以用作非化石基塑料的原材料,实现长期储存。它还可以用于生产全合成燃料,亦被称为eFuels。还可将二氧化碳与氢结合形成甲醇,并制成合成燃料。

三、DAC空气捕集提取CO2的工作原理
要从大气中提取二氧化碳,首先要将环境空气中的大颗粒污染物清除,然后将其导入类似鹅卵石的过滤材料中。在那里沉积的二氧化碳随后从材料中被提取出来,以高度纯化的形式收集,以供之后用作原材料。最后,水作为过程中潜在的副产品会被排放掉。

四、DAC空气捕集提取CO2目前的技术

DAC技术主要分为液体DAC技术与固体DAC技术两大类。

d

液体DAC包括通过一种化学溶液来去除任何CO2

①碱性氢氧化物溶液DAC技术吸收速率快,但再生温度高达900℃,再生能耗高,且伴随大量的水分损失;

②胺溶液DAC技术吸收速率较高,但存在有毒介质挥发,且再生效率较低;

③氨基酸盐溶液/BIGs与碱度浓度变化DAC技术属于新兴技术,均具有较快的吸收速率及较低的再生温度,但氨基酸盐溶液/BIGsDAC效果取决于BIGs种类及结构,碱度浓度变化DAC效果与溶液浓缩技术相关联;

在固体DAC中,CO2在过滤系统中被捕集

①固体碱(土)金属DAC技术的再生能耗较高,DAC效果会因所选取的碱(土)金属种类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

②固态胺吸附剂DAC技术吸附速率快、再生温度低,但吸附剂的热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③MOFs材料DAC效果受环境中水含量影响较大,而受温度影响较小;变湿吸附DAC技术再生温度及再生能耗较低,但对水质及水量要求较高,且得到的CO2分压较低需进一步压缩;

④DAC联合甲烷化(DACM)技术通过引入催化剂将捕集到的CO2与H2直接在300~350℃高效转化为CH4,且受湿度影响较小;

⑤光诱导摆动吸附与MI-DAC技术正处于研究初级阶段,目前看来再生能耗较低,十分具有经济性。

DAC空气捕集提取CO2的成本

d

与其他碳捕集技术相比,DAC技术无地域限制,可将捕集点与封存点置于一处,降低了运输成本,也可解决交通、建筑行业等诸多CO2分布源的排放问题,还可避免吸附/吸收剂性能受烟气中高浓度污染物(如NOx、SOx等)的影响,因此DAC被认为是一项极具发展前景的碳捕集技术。

在这里,深圳市新世联科技有限公司给大家推荐一款公司代理的检测CO2的传感器NG2-A-7,这款传感器是意大利Novasis专门为检测CO2研发的红外光谱传感器。

d

NG2-A-7的概述

Novagas2气体传感器是创新型测量模块,用于检测CO2、CO、N2O、CH4和相关碳氢化合物。可作为OEM组件简单集成于控制、测量系统和监测仪器中。该传感器采用双通道非色散红外检测(NDIR)原理,检测目标气体发生光吸收波长处的净增长和净减少。光强度与气体浓度相关。此外,为了确保可靠和稳定的测量,需要进行温度补偿。该气体单元采取了非序列光线追踪技术,以确保精度和传感器尺寸之间的最佳折中。并且已实现以专有的坚固外壳,最小化恶劣工业环境中的腐蚀影响。Novagas2电子板是拥有超低功耗技术管理的本机无线模块,还是一个错误诊断系统以及一个适用于管理充电和能源回收系统的功率模块。Novagas2 还能管理气动泵以强制通风,或者通过自然扩散简单工作。

NG2-A-7的参数

工作量程:0-1000ppm

工作温度:0°C ~ 50°C 线性补偿

工作湿度:0-95%RH(非冷凝)未补偿

工作压力:800-1150hPa未补偿

通讯方式:UART

通讯协议:波特率9600 (默认) - 19200 - 38400

输入供电:9-24VDC, 反极性保护

输出信号:4-20mA,0-5V,UART

精度大小:±1% FS

储存温度:-40°C ~ 85°C

预估寿命:>5 年

三、NG2-A-7的结构

Novagas2变送板是所有NG2型号的通用板,宽56mm x 48mm。有三个孔(下图中为黑色)来按客户需求固定该板。

dd

Novagas2传感器有两个管接头。如果气体在气体单元内偏向某个方向流动,传感器的测量性能则最佳。从顶部看Novagas2传感器,WEIDMULLER(橙色)连接器位于底部,右方的管口是进气口,左边的则是出气口。下图显示了进气口/出气口位置,参考气体单元和橙色连接器方向,这两个口的型号取决于Novagas2传感器的型号。

d

详情请咨询深圳市新世联科技有限公司。

审核编辑 黄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相关推荐
  • d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