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WiFi蹭网”类应用风险,蹭网需谨慎

RF/无线

1814人已加入

描述

近日有报道称,移动应用程序“WiFi万能钥匙”和“WiFi钥匙”具有免费向用户提供他人WiFi网络的功能,涉嫌入侵他人WiFi网络和窃取用户个人信息。对此,工信部官网昨日针对“蹭网”类移动应用程序做出专门通报,并提示“蹭网”类移动应用程序可能存在的风险。

工信部官网昨日针对“蹭网”类移动应用程序做出专门通报。通报称,近日据有关媒体报道,移动应用程序“WiFi万能钥匙”和“WiFi钥匙”具有免费向用户提供使用他人WiFi网络的功能,涉嫌入侵他人WiFi网络和窃取用户个人信息。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对此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网络安全专业机构对上述两款移动应用程序进行技术分析,发现两款移动应用程序具有共享用户所登录WiFi网络密码等信息的功能。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已要求上海市、福建省通信管理局开展调查工作,将在核查的基础上,依据《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维护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

针对“蹭网”类移动应用程序可能存在的风险,工信部通报中特别提醒:WiFi网络提供者应谨慎共享自己的WiFi网络,并定期更换WiFi网络密码;WiFi网络使用者应增强安全上网意识,谨慎使用WiFi“蹭网”类移动应用程序。

缘起

“WiFi万能钥匙”被央视曝光

日前,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偷密码的“万能钥匙”》,曝光“WiFi万能钥匙”和“WiFi钥匙”两款免费软件。

报道中,记者使用上述手机App在北京和上海展开了一系列测试,无论是普通居民小区、商业机构,还是政府机关、金融机构,通过两款软件都能“顺利”获取这些个人和单位的WiFi密码并顺利连接,甚至还查阅到一些WiFi后台数据信息。

对此,“WiFi万能钥匙”此前回应表示,“对于给各界造成的困扰我们表示诚恳歉意。”

“WiFi万能钥匙”同时指出,该App的运行原理是热点共享,不是破解,是通过WiFi热点资源共享的方式,让用户便捷连接,安全上网;对于报道中提及的密码查看功能,是厦门某企业的产品“WiFi钥匙”提供,并非该公司产品,只是名字近似,报道中出现可明文显示密码的均为山寨“WiFi万能钥匙”的产品。

追访

用户的第一感觉是“神器”

那么,“WiFi万能钥匙”到底是什么东西?曾用过的人是什么体验?一家公司的白领于先生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也曾下载并短暂地使用过类似的“万能钥匙”App。

“前几年一次出差在外地,在路上但随时需要上网,就在应用程序里搜索了一下,看到有这样的应用就下载了”,还一口气下载了几款,其中有的并不能用,但有些确实可以联网。

于先生记得自己当时在一个写字楼外面用了一个公司的WiFi。他表示,用这样的“万能钥匙”联网,第一感觉有点像“神器”,但之后又总觉得心里有些隐隐的担心,担心App功能这么强,能破解别人的软件,想到自己的密码会不会也不安全。另外就是联网后的上网速度感觉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于是他随后还是把类似的App从手机里都卸载了。

调查

“蹭网”软件其实并不会破解WiFi密码

在手机应用程序商店,北青报记者看到,仅仅搜索WiFi,“WiFi万能钥匙”会随即出现在提示栏中,在多款应用列表中,“WiFi万能钥匙”“WiFi钥匙”等应用分别排在前几位。其中有App在功能介绍栏目中写道:“一键连接,极速上网”、“十亿热点覆盖全球,随时随地一键联网”;还有App在产品介绍中号称,“通过地理定位,自动搜索周边商家WiFi,已累计覆盖了全国超过1亿的WiFi热点”,部分操作系统能够直接在软件内一键连接WiFi,部分可在系统WiFi页面实现一键连接。

所谓“万能钥匙”,“蹭网”应用真能破解所有WiFi的密码吗?类似软件通常是基于怎样一种“技能”机制?一位资深网络安全专家接受采访时告诉北青报记者,“蹭网”类应用软件的出现,已经有大约数年的时间,早期的背景是基于流量资费或者大流量套餐最初还相对较贵,分享PC的无线网卡,分享路由器为共享WiFi,各种方式分享网络资源的方式应运而生,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市场需求。

上述专家告诉北青报记者,“万能钥匙”类软件最初的设计理念听起来颇有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考虑,但为达到这样的理想“目标”,实现过程中很有可能存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利益侵犯的风险隐患。

“不少人误以为这一类软件是破解WiFi密码,但实际不是”,上述专家告诉北青报记者,多款类似的“蹭网”软件其实是安装在手机上以后,把用户手机上曾经连接的记录上传到服务器上。“不管用户曾在哪里连接过的任何无线热点,配置文件都写在手机上,而只要用户手机安装了这类软件,网络连接的配置文件也就被上传了”,专家表示,这也意味着,这个用户连接过的单位网络,或者公共WiFi,都可以被软件“拿走”共享;通过这样的方式,软件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把不同用户上传过的资源都积累到自己手里,再“分享”给其他人使用。

提示

“蹭网”可能也“出卖”了自己的信息

“类似的‘蹭网’软件有一些,但安全行业内的人都知道,大型的知名公司不会去做”,上述安全专业专家告诉北青报记者,类似“蹭网”应用,蕴含着多重风险,而其中一些行业隐患更堪称严重的级别。

“一些用户站在使用者角度,认为蹭网应用可以轻松连上无线网,第一感觉带来了很多方便,但用户可能不知道的是,实际上是有安全风险的。”专家指出,其中首先风险之一就是,在免费获得别人的资源的时候,也“出卖”了自己,因为使用类似的软件,你连过自己家里的网络,朋友的网络,单位的网络,这些信息很可能也都被上传了。

专家同时指出,不怀好意的工具在网络上始终是存在的,不排除有人可能通过自己搭一个WiFi来故意吸引别人“连接”,用户在连接的时候,这些别有用意的系统可以做一个陷阱,实现对连接设备访问的“监听”。而如果遇到的是有经验的“黑客”,对方就有机会得到这部设备里的上网信息,对其中部分数据采取技术手段破解。也就是说,通过这种工具免费上网的用户,有可能泄露自己手机里的信息。

专家特别提示指出,轻易连接不知权属的免费WiFi,有可能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

财经观察

网络应用第一道防线不容“被”突破

一些用户可能感觉“蹭网”方便了自己随时上网,但在做安全的人眼里,“蹭网”应用带来的部分应用“效果”,却是令这些业内人士难以接受的。相关专家在采访中甚至用了“难以忍受”的字眼,来形容其中的风险性。

“网络的接入需要有个界限,需要有保护自己正常业务运行的边界。”上述专家指出,这个边界有两部分,一种是有线网,比如到哪个单位联网,必须要把网卡插入到网口。无线网出现后,则必须通过验证,需要有无线网用户名和密码才能通过连接验证。通过这些认证和许可,陌生人和不相干的人被隔离在网络之外,“这是网络安全最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第一道关口和防线,它保证了网络的正常运行。”专家表示,“蹭网”应用的一些实现方式,从客观效果来看,使得第一关被轻易突破了。假如任意一个陌生人都可能接近和连接到这个网络,如果他是不怀好意的黑客呢,就有可能渗透到网络当中,做“其他”的事情,这是最大的隐患和危害。

上述专家认为,网络密码突破这一关原本是具有相当难度的,需要较高的成本,包括技术和资源,因此它能隔绝相当一部分不必要的干扰和风险因素。但是“蹭网”软件从其使用效果上看,把这最外一层网络保护轻易化解掉了,“这样一种状态下,对于广泛使用无线网的企业和家庭来讲,可以说这一层保护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基本不存在了”。

一旦安全行业的第一道防线被突破,用通俗语言打个比方,“相当于家里门锁,把钥匙插在门上就走了”。专家指出,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对行业和用户来说,相比单纯地被蹭点网络蹭点带宽,风险则要更为严重,因此必须谨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