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 言 :
原话:”我最无法理解的就是,为什么有人在设计上会选用触点上镀银?银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很快就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银,触点很快就失效了。难道设计者连这点最基本的化学常识都没有吗?”
我们初步留言回复如下 :
镀银是没办法的办法! 也是很好的办法!
1.过度密集的接点(太小) 必须仰赖极低的电阻才能避免升温
银自然成为不二选择
2. 银软可以在配插的时候弥补车削件或冲床铜板件之间的”不光滑”
使用镀银接点的插头 一定要有定期汰除观念
这也就是为甚么国外会有很多外观看来不错的插头被剪除后被弃置
就是因为接点有氧化 进行预防性的定期汰除
镀银是行业惯例,但是随着我们的深入研究开展之后
我们可能被”银针试毒”的刻板印象所左右,存在不少知识盲区。
所以整理了这一篇来讨论:
镀银为何在连接器行业当中“不可或缺”
参考资料: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329327/answer/152693119为什么所有的插头上的金属片都使用银而不使用铜?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4747984刀郎 电子连接器可靠性理论及评估方法
以下罗列常见的错误观念:
1.铜不容易氧化
2.银很容易氧化吗?
3.银氧化有多种产物?
4.银氧化后的电阻高
5.硫化银可能比氧化银更容易存在
以下展开说明:
电镀目的:
由改变固体表面特性从而改变外观,提高耐蚀性,抗磨性,增强硬度,提供特殊的光、电、磁、热等表面性质。
(例如:镀镍会带有微磁性)
电子连接器当中的端子都要作表面处理,广义的电镀包含了酸洗/打底层金属/电镀最终表面材质
主要原因:
1.保护端子簧片基材不受腐蚀;
2.优化端子表面的性能,建立和保持端子间的接触接口,特别是膜层控制。
让金属对金属的接触更好-防止腐蚀。多数连接器簧片是铜合金制作的,通常会在使用环境中腐蚀,如氧化、硫化等。端子电镀就是让簧片与环境隔离,防止腐蚀的发生。
因此电镀的材料,要考虑:
1.不会腐蚀
2.电性能良好
3.即使腐蚀要能形成保护层
银作为接触镀层的优点:
银也是软的,与金差不多。因为硫化物不容易被破坏,所以摩擦腐蚀在镀银上比较少见。银有优异的导电及热传导性,在高电流下不会熔解,是用在高电流端子表面处理的极好的材料。
在所有的金属中,银具有最高的导电率和导热率,这可以产生极低的接触电阻值(在高的正压力下,可以达到0.1 - 1 mΩ)。透过降低电阻起到减少发热的效果,从而可以在相同导体上放大电流量。
因此银镀层多用于高电流强电传输的可分离界面,也有用在一些低电流的应用中。
银也有很好的可焊性,即使银有些变色也不影响其可焊性。
但如果变色的程度过高,则可能需要更多的助焊剂。
银氧化物的种类
氧化银Ag₂O
反应化学式可以表示为:4Ag+O₂→2Ag₂O
这个方程式表明当银与氧气反应时,会生成银氧化物(氧化银),每两个银原子反应产生一分子Ag₂O。
但是银会更容易与硫、氯发生反应形成硫化膜。
因此银暴露在含硫大气中时,表面会优先形成硫化银薄膜层。
而硫化膜是半导体,会形成“二极管”的特征。
硫化银(Ag₂S)
生活环境中少量的硫主要来源是溶解在水中的硫化氢(H₂S)气体,或者是极少量的溶解在水中的硫化碳化物(COS)。硫化氢的源头来自于有机物腐烂、燃烧过程、火山活动以及造纸厂、污水处理厂和高硫包装材料等。
如果在有硫化氢的环境中使用或储存未受保护的银镀层,那么银被硫化的可能性会变得很大。
但是伴随着工商业发达空气中的二氧化硫(SO₂)浓度上升,二氧化硫(SO₂)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时,有可能产生硫化银-尤其是在含有大量二氧化硫的工业区域或燃烧燃料的过程中。
硫化银反应如下:
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氧化物:
二氧化硫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再反应形成硫酸:
硫酸(H₂SO₄)是一种强酸,它更容易与银金属反应,导致硫化银的形成
2SO₂+O₂→2SO₃
SO₃+H₂O→H₂SO₄
H₂SO₄+Ag→Ag₂SO₄
Ag₂SO₄+H₂S→Ag₂S+H₂SO₄
硫化银(Ag₂S)通常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其电阻率比起纯银来说会高得多,但是相比其他导体的氧化却显得略好。
常见的银氧化物 有三种
图片来自于网络 著作权利属于原作者所有
银镀层表面上产生的腐蚀膜主要是硫化银(Ag2S),以及非常少量的氯化银(AgCl)。在大多数应用的环境中,银腐蚀膜的增长是线性的,硫化银的膜在足够的正压力作用下会呈现半导电状态。
而银具有高的摩擦系数(高插入力)/较差的磨损特性(耐久性差)。
如果导体基材氧化物(例如铜)混入硫化银膜层中,则可能会出现接触电阻问题。所以需要先电镀打镍底以隔离基材,若不使用镍底则应使用较厚的镀银层。
在许多应用中,银表面发生了变色,甚至有厚度约为一千埃的氧化膜存在的情况下,银镀层的端子表面仍然保持低且稳定的接触电阻。
如果银变色或氧化的质量和情况没有太严重,并在连接器设计中考虑了擦拭距离和足够的正压力,银氧化通常不会导致接触性能问题。薄膜层甚至可以使得插拔耐久性和插入力得到改进。
银表面膜可以有多种颜色,黄色/棕褐色/蓝色/黑色 都有可能。
但在接触接口上出现这种腐蚀的外观-一般人会质疑接触性能并怀疑质量。
氯化银(AgCl)
在变色的银镀层表面检测到氯化银(AgCl)机率很少。
银对氯离子非常敏感,并且会反应生成氯化银。氯化物可能来自溶解的氯化氢(HCl)气体或其他含有氯的颗粒物(例如NaCl)等。要破坏掉银镀层表面的氯化银膜层(绝缘)的难度相对要高一些(相对于硫化银的破坏水平)。
在大多数实际现场应用环境中,银镀层的氧化膜层主要以硫化银为主,偶尔会含有少量氯化银。
银加速氧化/损伤的潜在因素-水
银在腐蚀环境中的氧化是需要水存在的。这种水分会使腐蚀性元素溶解,导致金属银的分解。银表面的水膜可以由湿度产生的,也可以是以凝结的形式形成。
也就是我们常会说潮湿环境比较不适合镀银的原因
另外还有:氯气 二氧化氮 臭氧/紫外线照射都是加速氧化的原因
连接器常见导体与氧化物电阻值
氧化亚铜 危害更胜硫化银
纯铜虽然是泛用的低电阻导体
-在开始一段时间内金属-金属接触的电阻比较低,
但是裸铜在空气中容易生成电阻率很高的氧化亚铜
纯铜的电阻率为0.0175×10-6Ω.m
氧化亚铜的电阻率骤增为5×108Ω.m
但是由于氧气的存在,持续的氧化过程会使接触电阻迅速增大,会导致搭接面过热,容易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相较之下端子镀银或者镀锡的中长期预后会更好! 因此所以如果是纯铜搭接,在搭接前需要提前打磨接触面上氧化层,以保证够低的接触电阻。
镀银允许较大电流
关于端子温升的允许值
在GB 14048.1-2012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规范了裸铜端子,其温升极限为60K,镀锡端子为65K,镀银或镀镍端子为70K。
(*温度单位K是绝对温度 ,每变化1K相当于变化1℃,计算起点不同)
图片来自于网络 著作权利属于原作者所有
关于导体载流量与温升的关系是:
电流p与温升成正相关。p为次方,p值取决于导体的表面散热系数,特定导体允许温升值越高,说明导体允许流过的电流越大。
相同规格的裸铜、铜镀锡、铜镀银端子的载流能力对比如下表。
铜镀银后其“允许通过的电流”相对于裸铜增加了近20%,所以在不改变导体规格的前提下,仅仅通过改变镀层,就可以提升“一定的载流能力”。
换言之:
按照GB14048.1温升要求,同样规格的端子表面镀银可以在更高的温度下运行更大电流。
虽然铜镀银在含硫环境甚至在大气中含硫微量硫气体的情况下,随着时间变化会生成导电性差的硫化银,但是只要在未发生硫化前搭接,其搭接面接触电阻不会受到硫化银的影响。只有储存时间过长已经变色的镀银端子,才需要在与铜排连接前对端子进行处理。
镀金、镀锡或镀镍好吗?
镀锡
可以避免由于硫化产生的变色现象,但是其“允许载流能力”比镀银降低了。
镀镍
其“允许载流能力”与镀银相同,由于不好上锡,只有在镀银不适用的场合(含硫气体环境)时才会采用镀镍,而且由于硬度高对于搭接时螺栓的紧固力矩要求更高,整体操作成本可能反而增加。
镀金
镀金是电连接器非常常见的另一种方式
镀银和镀金都有其各自的优点,选择取决于特定的应用需求和成本考虑。
镀银镀金优劣对比
Q
为甚么大多选择镀银?
WHY
连接件的性能基本上由其表面上发生的现象+外界污染因素共同决定
如:表面污染、氧化、二次氧化、硫化物的形成、腐蚀等。
这些表面的污染增加了接触电阻并且对连接可靠性有害。
因此,实现可靠连接的前提是:
保证接触面的接触电阻处于较低水平且长期稳定。
1.选择镀层
2.确认镀层氧化物有较好的预后
3.考虑搭配不同镀层厚度、工艺、清洁方式
可以在实际应用上获得相对较好的性能
锡、镍和银(在不含硫的环境)的氧化物随时间生长的厚度较低,且温度影响不大,尤其是银的氧化物对接触无明显影响,所以从材料性能看,银镀层无疑是最优的选择
例如:在铜母线或者铜端子上镀上低电阻材料(银、锡等)
在初期:
可以明显降低接触电阻避免升温
而使用后期:
银镀层的氧化则会形成硫化银相对于裸铜氧化的电阻更低,可以保证长期接触电阻稳定。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