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静电放电)保护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基于其能够在电路出现异常过电压时,迅速由高阻态变为低阻态,从而泄放由异常过电压导致的瞬时过电流到地,并将异常过电压钳制在一个安全水平之内,以保护后级电路免遭损坏。以下是ESD保护器件工作原理的介绍:
一、基本工作原理
- 正常状态 :当电路正常工作时,ESD保护器件处于截止状态(高阻态),此时它对电路的正常工作没有影响,漏电流很小,为几微安甚至更低。
- 异常过电压状态 :当电路出现异常过电压,并达到ESD保护器件的击穿电压(VBR)时,器件会迅速由高阻态变为低阻态。这一转变使得器件能够为瞬时过电流提供一个低阻抗的导通路径,从而将电流分流到地。
- 电压钳制 :在器件导通的同时,它还会将异常过电压钳制在一个安全水平之内,即钳位电压(VC)。这个电压水平通常低于被保护电路所能耐受的最大峰值电压,从而确保电路不会被损坏。
二、关键性能参数
- 反向截止电压(VRWM) :允许长期连续施加在ESD保护器件两端的电压(有效值)。在此工作状态下,ESD器件不导通,保持高阻状态。
- 击穿电压(VBR) :ESD器件开始动作(导通)的电压。这是器件从高阻态转变为低阻态的阈值电压。
- 钳位电压(VC) :ESD器件流过峰值电流时,其两端呈现的电压。超过此电压,可能造成ESD永久性损伤。
- 反向漏电流(IR) :在指定的直流电压(一般指不超过最大工作电压)的作用下,流过ESD器件的电流。这个电流越小,对保护电路的影响就越小。
- 峰值脉冲电流(IPP) :ESD产品一般采用8/20μs的波形测量。这个参数反映了器件在承受瞬态过电压时能够泄放的电流大小。
- 结电容(Cj) :PN结的结电容,它会影响保护电路的信号传输。在给定电压、频率条件下测得的值,此值越小,对保护电路的信号传输影响越小。
三、常见类型与应用
- TVS二极管 :TVS(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s)二极管,即瞬态电压抑制器,是最常见的ESD保护器件之一。它通过快速的PN结反向击穿来吸收大量的电荷,并将其导到地线上,从而保护电路不受损害。
- 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 :与TVS二极管不同的是,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的击穿电压和阻值都比较高,所以它经常被用于对电压要求更高的场合。
- MOS与BJT器件 :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与BJT(双极型晶体管)器件也可以用于ESD放电保护。它们通过寄生的BJT来释放ESD电流。
- SCR器件 :SCR(硅可控整流器)是除正向Diode外抗ESD能力最强的器件。它的触发电压较高,但在触发后能够迅速导通并泄放大量的电流。
四、应用注意事项
- 选择合适的ESD保护器件 :应根据被保护电路的工作电压、信号类型、信号速率以及所需的最大寄生电容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ESD保护器件。
- 确保ESD保护器件的可靠性 :ESD保护器件应能够承受预期的ESD冲击而不发生损坏,同时还应保持其电气性能的稳定。
- 合理的布局与封装 :ESD保护器件的布局应尽可能靠近被保护电路,以减少寄生电容和电感的影响。同时,封装形式的选择也应考虑器件的防护等级和尺寸等因素。
综上所述,ESD保护器件通过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性能参数,在电路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选择和应用时,应充分考虑电路的实际需求和器件的特性,以确保电路的安全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