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技术在汽车防盗系统的应用

无线/传感

31人已加入

描述

NFC是英文NearFieldCommunication的缩写形式,是近场无线通信技术的简称。NFC技术从射频识别技术(RFID)演变而来,由飞利浦半导体(现恩智浦半导体)和索尼公司于2002年共同研制开发。NFC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电技术,工作于13.56MHz频率范围,通信距离接近10厘米,因此称为进场通信。NFC技术在ISO/IEC18092标准、EMCA-340标准与ETSITS102190标准的框架下推动标准化,同时也兼容应用广泛的ISO14443Type-A/Type-B以及Felica标准非接触式智能卡。

NFC技术诞生初期首先应用于非接触式智能卡、智能卡读写终端设备以及设备对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主要应用包括门禁管制与检票系统、支持支付的智能钱包卡和手机一卡通以及NFC设备间数据交换等。随着该技术的推广,自2007年诺基亚推出第一款内置NFC功能的手机起始,各种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手机开始支持NFC功能。Google公司主导的Android系统在2.3版本开始支持NFC技术,并在后续版本逐渐增加了更为丰富的功能支持,一些Android系统的手机自此开始逐渐支持NFC功能。尤其是2010年以来,在由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带来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中,NFC技术伴随着Android系统的迅速普及得到了极大的推广。NFC技术逐渐应用于更多的生活化的服务领域,比如特定应用的NFC标签等,更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便利需求。

手机开始支持NFC技术,为其在汽车上的应用提供了必备的土壤,本文将主要就NFC技术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应用进行简述。

汽车防盗系统是当前NFC技术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主要应用之一。汽车无钥匙进入与启动系统(PEPS)集成NFC功能,可以在保证车辆防盗安全的情况下,提升用户用车的便利性和舒适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使用NFC技术实现车辆状态的查询。汽车PEPS系统在集成具有NFC功能的智能钥匙后,通过射频信号将车辆状态信息写入到智能钥匙中。通过智能钥匙与手机的接触,手机屏幕可以方便地显示车辆状态、门窗状态、剩余油量、车内温度信息。即使在用户离开车辆后,同样可以查看已存储在钥匙内的信息,方便用户了解车辆状态,增强舒适性。

同时,使用NFC技术可以实现寻车功能。汽车在导航系统获取得到最新的地理位置后,通过PEPS系统将地理位置信息写入到智能钥匙进行存储。用户使用手机进行车辆位置信息的查询,如果配合手机端的地图软件,即使在很大的停车场也能轻易地找到自己的爱车,免去了四处寻车的烦恼。

第三,使用NFC技术可以实现汽车的路线规划功能。当我们在其他设备上将出行路线规划完成后,通过NFC技术将信息存储到智能钥匙中。当用户进入到车辆后,PEPS系统可以及时将规划的路线获取并提供给导航系统,自动帮助用户载入导航信息,方便了用户的出行。

第四,使用NFC技术可以实现汽车故障信息的获取,方便汽车维护和保养。当汽车出现特定故障时,PEPS通过CAN总线获取该信息并将信息存储到智能钥匙中。通过手机等NFC终端读取该信息,用户便可以及时获取车辆的故障信息,合理地选择维护方式和保养策略。

第五,使用NFC技术可以实现更加方便的娱乐功能。用户同样可以使用NFC终端将已经遴选完毕的音乐信息存储到智能钥匙中,在用户进入车辆后PEPS获取这些信息并发送到信息娱乐系统,后者可以直接实现音乐的播放和推荐功能,由此实现用户娱乐的无缝迁移。

此外,据报道BMW汽车已成功通过带有NFC功能的智能钥匙打开了用户已预订酒店的房门。这项功能的实现方法和流程比较复杂,除了使用NFC技术外,还应用到了LBS服务等,而且整个方案需要结合特定的商业模式实现盈利。虽然NFC技术只是整个系统的一小部分,但NFC技术的应用前景由此可见一斑,未来的应用潜力也被普遍看好。

在NFC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与蓝牙技术的对比尤其值得关注。由于都是近距离的无线通信方式,而蓝牙技术已经历经多个版本升级且应用广泛,NFC技术凭借如何的优势来挑战蓝牙一直都是最为关注的问题。然而实际上,作为一种面向大众消费者的支付交易机制,NFC技术由于自身更短的通信距离的特点,具有不易监听、更加安全的优点,适用于交换保密等级更高的财务交易信息和敏感度更高的个人身份信息等数据。而蓝牙技术适用于比较远的通信距离的应用,也在通信距离上弥补了NFC技术的不足。所以从当前状况来看,NFC和蓝牙技术会继续在各自领域发挥作用,相互弥补和促进。事实上,NFC协议已支持蓝牙设备的配对,也促进了蓝牙技术的推广。

毫无疑问,NFC技术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尤其是在中国大陆移动网络运营商大力发展移动支付的背景下,从技术成熟度到政策支持,NFC技术似乎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在物联网(IOT)概念盛行、实践不足的今天,NFC技术提供了一条将想法变成现实的可靠通道,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