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10%,比亚迪挥刀砍向传感器供应商?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日前,比亚迪发布了十一月份的汽车销量——单月再次超过了50万辆,同比增长达67.2%。

此前,据全球汽车行业权威研究机构Car Industry Analysis发布的今年1-9月的全球汽车销售数据显示,比亚迪成为中国唯一进入全球前十的中国车企,以274万台排名全球第八。

传感器

传感器

与此同时,近日,一封题为《2025年比亚迪乘用车降本要求》的邮件在网上广泛传播,并引起网友的激烈讨论。

该邮件的内容核心,是比亚迪要求供应商所供货产品从2025年1月1日起降价10%。

在邮件中,比亚迪首先陈述的是近几年取得的销量暴涨的亮眼成绩,1-10月累计销量超过325万辆,同比增长达36.5%,并且预计全年将突破420万辆。

之后,比亚迪给出的降价理由是,2025年新能源汽车竞争将更加激烈,进入大决战和淘汰赛的关键阶段,因此“为增强公司乘用车竞争力,我们需要整个供应链共同努力、持续降本。”

显然,比亚迪这把降本增效的镰刀,举向了供应链。

有眼尖的网友已经发现,这封邮件的回执来自Sensata,Sensata(森萨塔)是全球领先的工业传感器巨头,致力于开发传感器、控制器和软件等基于传感器的解决方案,其传感器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器、工业、重型车辆、越野车辆、暖通空调及船舶等多个行业。

传感器

是真是假?

次日,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微博公开回应,侧面印证了该降价函确实其事:

与供应商的年度议价,是汽车行业的惯例。我们基于规模化大量采购,对供应商提出降价目标,非强制要求,大家可协商推进。

传感器

之后,第一财经采访了比亚迪内部人士,称“比亚迪共有8000多家供应商,收到降本通知邮件的供应商不到1%”,而更进一步的信息显示,本次降本中,比亚迪传感器供应链企业成重灾区

此次降本要求邮件主要发给了电控和传感器供应商,数量为几十家;未来不排除会扩展到其他领域的供应商。”

此外,采访中亦提到了比亚迪的金融信息平台——迪链,比亚迪以迪链凭证向供应商进行结算,通常兑付周期为6个月。由于迪链凭证不能直接在二级供应商之间流通,只能等到到期拿款,相当于延长了回款周期。

为什么向传感器开刀?

可以看到,比亚迪向森萨塔发降价函并不是偶然,比亚迪传感器供应链成为本轮降本的重灾区。

为什么向传感器开刀?

森萨塔成立于1916年,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已有100多年历史,最初从事珠宝行业的金属饰件制造,1959年,德州仪器收购了它,成为德州仪器传感器和控制器业务的一部分,2006年,德州仪器将传感器和控制器业务整体出售给贝恩投资,2010年森萨塔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为巩固和扩展传感器业务,森萨塔曾收购了第一科技(First Technology)、埃博斯电子(Airpax)及其四个子公司,并在2010年,收购了霍尼韦尔全球汽车传感器业务(Automotive-on-Board),该业务部为全球汽车生产商供应曲轴、变速器、车轮转速等传感器产品,是霍尼韦尔传感与控制部的一部分。此外,森萨塔还收购了Sensor-NITE高温传感器公司、舒瑞德胎压传感器公司等。

传感器

▲森萨塔发展历史

资料显示,目前森萨塔在中国拥有四家工厂,其中位于常州的工厂规模最大,同时常州工厂也是森萨塔亚太乃至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上海则为森萨塔亚太区总部所在。

森萨塔在全球拥有员工达19,000人,生产车间遍布三大洲,拥有550条生产线,生产各类传感器和控制器。在11亿只产品中,包含了47,000种不同型号。

据森萨塔年报显示,2023财年营收40.5亿美元,毛利率约为31.1%,其中54%来自汽车行业,其余部分则涵盖重卡、航空航天及工业应用等领域。按区域划分,美国市场占比45%,中国及亚洲市场占29%,欧洲市场超过20%。

森萨塔企业经营稳健,2022年营收约为40.3亿美元,毛利率约为32.7%,净利润为3.1亿美元。森萨塔2023年净利润为-0.04亿没有,存在账面亏损,亏损原因是当年有一笔3.76亿美元的一次性商誉计提和重组费用——也即是2023年净利润也有3亿美元左右。

因此,近两年森萨塔毛利率约为30%左右,净利润率约为7.5%左右。

传感器

传感器

▲森萨塔部分财务数据,来源:森萨塔2023年度报告

作为对比 ,比亚迪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的毛利率2023年为23.02%,而2022年为20.39%,净利润率约为5%左右,然而比亚迪并未单独公布汽车业务的营收和利润水平。

从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看,目前只有特斯拉、比亚迪、理想三家车企实现盈利,大多数仍为亏损状态。

传感器

本轮降价函主要向电控和传感器供应商发出,在2023年,国内亦有多家汽车及工业传感器龙头上市,其中第一大客户均为比亚迪。

譬如开特股份第一大客户为比亚迪,据2023年度财报显示,比亚迪销售额占比达28.98%,开特股份是国内知名的汽车热系统产品提供商,主要有传感器类、控制器类和执行器类等产品线。

财务数据显示,近几年开特股份毛利率维持在30%左右,净利润率维持在17%左右。

传感器

传感器

▲开特股份主要财务数据,来源:开特股份2023年报

国内知名的传感器厂商安培龙,据此前招股书显示,第一大客户亦为比亚迪,安培龙以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氧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为主要产品。

传感器

▲来源:安培龙招股书

然而,在汽车传感器领域,尤其是需求占比达70%的车身感知传感器领域,仍然是由博世、大陆、德尔福和森萨塔等国际传感器巨头主导,国产传感器渗透率仅5%左右。

除森萨塔外,想必已有多家国际传感器巨头收到相关降价函。

传感器

汽车智能化时代传感器越来越重要,成本占比越来越高!比亚迪加强自研!

目前,国产汽车尤其是国产新能源汽车产量正在爆发式增长,并且随着汽车智能化时代的到来,高级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功能进一步增加传感器需求。

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157.3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63.9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3.8%,预计2026年中国汽车传感器市场将达到496.5亿元。

传感器

来源:亿度数据

譬如,比亚迪在仰望U8上搭载的易四方技术,依赖于数量众多的高精度传感器,整车深度融合感知实现车辆运动状态全方位感知,以远高于传统燃油车的感知效率和精准度,实时感知车身姿态、运动状态及车辆周边环境等信息。

其中,电机旋变传感器的采集精度为0.02度,相比传统汽车的轮速传感器的7.5度,识别精度高300多倍。配合惯导、电机旋变传感器、轮速、转向、胎压、垂直加速度等实时数据,以及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精定位等智驾传感数据的融合感知,各类信号的快速精准接收为“最强大脑”的决策和控制提供了更强大的数据支撑,让易四方真正做到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深度融合。

传感器

  从易四方到云辇,比亚迪的这些黑科技里面,感知都是首当其冲的关键节点,而这里面,传感器是最重要的基础部件。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诚曾表示,“汽车是长了腿的超级智能手机”,手机只有十几个传感器,汽车则有三百至四百个传感器。   作为新能源汽车王者,比亚迪认为汽车感知是未来智能汽车的重要能力,十分看重各种汽车传感器的研发。 比亚迪自研的基因,来自于其2003 年进入造车领域,因为规模小,没人愿意做配套产业,只能自研开始。据了解,除了轮胎、玻璃和少数标准件之外,比亚迪配套自产大量零部件,甚至座椅、雨刮器这种配件,都部分或者全部自产。   汽车传感器种类多达数十种,且许多汽车传感器研发难度较大,短期内难以为功,因此比亚迪的汽车传感器布局分两条路走,即:自研+外供。   以云辇系统为例,据媒体披露,比亚迪云辇系统由电磁减振器及螺旋弹簧+控制器+传感器+中央控制单元等一系列零部件构成,其中,轮速传感器外采自博世和一家内资供应商;高速、加速度、车身姿态传感器弗迪自己可做,当前主要外采自金驰,与保隆、斯沃博达有接触。   在传感器的自研方面,主要有旗下公司比亚迪半导体和弗迪科技为主。  

传感器

▲比亚迪汽车供应链,来自方正证券   比亚迪半导体曾一度冲击深交所创业板IPO,后因产能问题,亟需提升晶圆产能,等不及IPO而“霸气”撤回。   比亚迪半导体的传感器业务是其四大主要业务之一,据招股书显示,主要有CMOS 图像传感器、嵌入式指纹传感器、电磁传感器……等种类:

智能传感器方面,在 CMOS 图像传感器领域,公司实现了汽车、消费电子、安防监控的多领域覆盖及应用,根据 Omdia 统计,以 2019 年中国市场 CMOS 图像传感器销售额计算,公司在国内厂商中排名第四。在嵌入式指纹传感器领域,公司拥有全面的尺寸种类,在大尺寸嵌入式指纹芯片领域表现优异。

  可见,比亚迪半导体在智能传感器方面表现优异,CMOS图像传感器为中国第四大厂商,而其他前三的国产图像传感器企业为韦尔股份、格科微、思特威等企业,市值均超过2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半导体还是全球第二、中国第一的 IGBT 功率半导体企业。   弗迪科技是比亚迪于 2019 年底成立的全资子公司,主营汽车电子和汽车底盘,也是比亚迪体系内另一重要的传感器自研主体,前文提到的加速度、车身姿态传感器、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弗迪科技自己即可生产。   今年3月份,弗迪科技发布了全球首款基于DDMA(多普勒分集发射)波形的毫米波。据悉,弗迪科技于2016年组建该毫米波雷达研发团队,2022年底出货量突破百万颗,目前已承接了比亚迪角雷达全部份额。此外,4D成像雷达、智能车门雷达、舱内活体检测雷达也会陆续量产。

传感器

  随着垂直整合体系的建成,不仅能够保障比亚迪生产不受影响,也能让比亚迪通过业务高度集成化,形成成本、效率和技术优势,分摊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结语   据汽车业内人士分享,从行业角度看,每年厂商向供应商发出议价函,已成行业惯例,尤其是厂商大批量采购的某款成熟产品,往往以每年一定百分比的采购价格优惠下降——随着产量增大成本和研发费用被分摊。

  年初,亦有消息传出,特斯拉要求上游零部件供应商降价最多10%。  

比亚迪此次议价函引发的舆论风波——尤其是主要向电控和传感器供应商发出,你怎么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