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Mediapipe LLM Demo到Kotlin Multiplatform

描述

以下文章来源于Android高效开发,作者2BAB  

作者 / Android 谷歌开发者专家 El Zhang (2BAB)

在今年的厦门和广州 Google I/O Extended 上,我分享了《On-Device Model 集成 (KMP) 与用例》。本文是当时 Demo 的深入细节分析,同时也是后面几篇同类型文章的开头。通过本文你将了解到:

移植 Mediapipe 的 LLM Inference Android 官方 Demo 到 KMP,支持在 iOS 上运行。

KMP 两种常见的调用 iOS SDK 的方式:

Kotlin 直接调用 Cocoapods 引入的第三方库。

Kotlin 通过 iOS 工程调用第三方库。

KMP 与多平台依赖注入时的小技巧 (基于 Koin)。

On-Device Model 与 LLM 模型 Gemma 1.1 2B 的简单背景。

On-Device Model 本地模型

大语言模型 (LLM) 持续火热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今年开始这股风正式吹到了移动端,包括 Google 在内的最新手机与系统均深度集成了此类 On-Device Model 的相关功能。对于 Google 目前的公开战略中,On-Device Model 这块的大语言模型主要分为两个:

Gemini Nano: 非开源,支持机型较少 (某些机型支持特定芯片加速如 Tensor G4),具有强劲的表现。目前可以在桌面平台 (Chrome) 和部分 Android 手机上使用 (Pixel 8/9 Samsung 和小米部分机型)。据报道晚些时候会公开给更多的开发者进行使用和测试。

Gemma: 开源,支持所有满足最低要求的机型,同样有不俗的性能表现,与 Nano 使用类似的技术路线进行训练。目前可以在多平台上体验 (Android/iOS/Desktop)。

目前多数移动端开发者尚无法直接基于 Gemini Nano 开发,所以今天的主角便是 Gemma 1 的 2B 版本。想在移动平台上直接使用 Gemma,Google 已给我们提供一个开箱即用的工具: Mediapipe。MediaPipe 是一个跨平台的框架,它封装了一系列预构建的 On-Device 机器学习模型和工具,支持实时的手势识别、面部检测、姿态估计等任务,还可应用于生成图片、聊天机器人等各种应用场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玩它的 Web 版 Demo,以及相关文档。

LLM

而其中的 LLM Inference API (上表第一行),用于运行大语言模型推理的组件,支持 Gemma 2B/7B,Phi-2,Falcon-RW-1B,StableLM-3B 等模型。针对 Gemma 的预转换模型 (基于 TensorFlow Lite) 可在 Kaggle 下载,并在稍后直接放入 Mediapipe 中加载。

LLM

LLM Inference

Android Sample

Mediapipe 官方的 LLM Inference Demo 包含了 Android/iOS/Web 前端等平台。

LLM

打开 Android 仓库会发现几个特点:

纯 Kotlin 实现。

UI 是纯 Jetpack Compose 实现。

依赖的 LLM Task SDK 已经高度封装,暴露出来的方法仅 3 个。

再查看 iOS 的版本:

UI 是 SwiftUI 实现,做的事情和 Compose 一模一样,稍微再简化掉一些元素 (例如 Topbar 和发送按钮)。

依赖的 LLM Task SDK 已经高度封装,暴露出来的方法一样为 3 个。

所以,一个好玩的想法出现了: Android 版本的这个 Demo 具备移植到 iOS 上的基础;移植可使两边的代码高度高度一致,大幅缩减维护成本,而核心要实现的仅仅是桥接下 iOS 上的 LLM Inference SDK。

Kotlin Multiplatform

移植工程所使用的技术叫做 Kotlin Multiplatform (缩写为 KMP),它是 Kotlin 团队开发的一种支持跨平台开发的技术,允许开发者使用相同的代码库来构建 Android、iOS、Web 等多个平台的应用程序。通过共享业务逻辑代码,KMP 能显著减少开发时间和维护成本,同时尽量保留每个平台的原生性能和体验。Google 在今年的 I/O 大会上也宣布对 KMP 提供一等的支持,把一些 Android 平台上的库和工具迁移到了多平台,KMP 的开发者可以方便的使用它到 iOS 等其他平台。

尽管 Mediapipe 也支持多个平台,但我们这次主要聚焦在 Android 和 iOS。一方面更贴近现实,各行各业使用 KMP 的公司的用例更多在移动端上;另外一方面也更方便对标其他移动端开发技术栈。

移植流程

初始化

使用 IDEA 或 Android Studio 创建一个 KMP 的基础工程,你可以借助 KMP Wizard 或者第三方 KMP App 的模版。如果你没有 KMP 的相关经验,可以看到它其实就是一个非常类似 Android 工程的结构,只不过这一次我们把 iOS 的壳工程也放到根目录,并且在 app 模块的 build.gradle.kts 内同时配置了 iOS 的相关依赖。

LLM

封装和调用 LLM Inference

我们在 commonMain 中,根据 Mediapipe LLM Task SDK 的特征抽象一个简单的接口,使用 Kotlin 编写,用以满足 Android 和 iOS 两端的需要。该接口取代了原有仓库里的 InferenceModel.kt 类。

 

// app/src/commonMain/.../llm/LLMOperator
interface LLMOperator {


    /**
     * To load the model into current context.
     * @return 1. null if it went well 2. an error message in string
     */
    suspend fun initModel(): String?


    fun sizeInTokens(text: String): Int


    suspend fun generateResponse(inputText: String): String


    suspend fun generateResponseAsync(inputText: String): Flow>


}
在 Android 上面,因为 LLM Task SDK 原先就是 Kotlin 实现的,所以除了初始化加载模型文件,其余的部分基本就是代理原有的 SDK 功能。
class LLMInferenceAndroidImpl(private val ctx: Context): LLMOperator {


    private lateinit var llmInference: LlmInference
    private val initialized = AtomicBoolean(false)
    private val partialResultsFlow = MutableSharedFlow>(...)


    override suspend fun initModel(): String? {
        if (initialized.get()) {
            return null
        }
        return try {
            val modelPath = ...
            if (File(modelPath).exists().not()) {
                return "Model not found at path: $modelPath"
            }
            loadModel(modelPath)
            initialized.set(true)
            null
        } catch (e: Exception) {
            e.message
        }
    }
    private fun loadModel(modelPath: String) {
        val options = LlmInference.LlmInferenceOptions.builder()
            .setModelPath(modelPath)
            .setMaxTokens(1024)
            .setResultListener { partialResult, done ->
                // Transforming the listener to flow,
                // making it easy on UI integration.
                partialResultsFlow.tryEmit(partialResult to done)
            }
            .build()


        llmInference = LlmInference.createFromOptions(ctx, options)
    }


    override fun sizeInTokens(text: String): Int = llmInference.sizeInTokens(text)


    override suspend fun generateResponse(inputText: String): String {
        ...
        return llmInference.generateResponse(inputText)
    }


    override suspend fun generateResponseAsync(inputText: String): Flow> {
        ...
        llmInference.generateResponseAsync(inputText)
        return partialResultsFlow.asSharedFlow()
    }


}

 

而针对 iOS,我们先尝试第一种调用方式: 直接调用 Cocoapods 引入的库。在 app 模块引入 cocoapods 的插件,同时添加 Mediapipe 的 LLM Task 库:

 

// app/build.gradle.kts
plugins {
    ...
    alias(libs.plugins.cocoapods)
}
cocoapods {
    ...
    ios.deploymentTarget = "15"


    pod("MediaPipeTasksGenAIC") {
        version = "0.10.14"
        extraOpts += listOf("-compiler-option", "-fmodules")
    }
    pod("MediaPipeTasksGenAI") {
        version = "0.10.14"
        extraOpts += listOf("-compiler-option", "-fmodules")
    }
}

 

注意上面的引入配置中要添加一个编译参数为 -fmodules 才可正常生成 Kotlin 的引用 (参考链接)。

一些 Objective-C 库,尤其是那些作为 Swift 库包装器的库,在它们的头文件中使用了 @import 指令。默认情况下,cinterop 不支持这些指令。要启用对 @import 指令的支持,可以在 pod() 函数的配置块中指定 -fmodules 选项。

之后,我们在 iosMain 中便可直接 import 相关的库代码,如法炮制 Android 端的代理思路:

 

// 注意这些 import 是 cocoapods 开头的
import cocoapods.MediaPipeTasksGenAI.MPPLLMInference
import cocoapods.MediaPipeTasksGenAI.MPPLLMInferenceOptions
import platform.Foundation.NSBundle
...
class LLMOperatorIOSImpl: LLMOperator {


    private val inference: MPPLLMInference


        init {
        val modelPath = NSBundle.mainBundle.pathForResource(..., "bin")


        val options = MPPLLMInferenceOptions(modelPath!!)
        options.setModelPath(modelPath!!)
        options.setMaxTokens(2048)
        options.setTopk(40)
        options.setTemperature(0.8f)
        options.setRandomSeed(102)


        // NPE was thrown here right after it printed the success initialization message internally.
        inference = MPPLLMInference(options, null) 
    }


    override fun generateResponse(inputText: String): String {...}
    override fun generateResponseAsync(inputText: String, ...) :... {
        ...
    }
    ...
}

 

但这回我们没那么幸运,MPPLLMInference 初始化结束的一瞬间有 NPE 抛出。最可能的问题是因为 Kotlin 现在 interop 的目标是 Objective-C,MPPLLMInference 的构造器比 Swift 版本多一个 error 参数,而我们传入的是 null。

 

constructor(
  options: cocoapods.MediaPipeTasksGenAI.MPPLLMInferenceOptions, 
  error: CPointer>?)

 

但几番测试各种指针传入,也并未解决这个问题:

 

// 其中一种尝试
memScoped {
    val pp: CPointerVar> = allocPointerTo()
    val inference = MPPLLMInference(options, pp.value)
    Napier.i(pp.value.toString())
}

 

于是只能另辟蹊径采用第二种方案: 通过 iOS 工程调用第三方库。

 

// 1. 声明一个类似 LLMOperator 的接口但更简单,方便适配 iOS 的 SDK。
// app/src/iosMain/.../llm/LLMOperator.kt
interface LLMOperatorSwift {
    suspend fun loadModel(modelName: String)
    fun sizeInTokens(text: String): Int
    suspend fun generateResponse(inputText: String): String
    suspend fun generateResponseAsync(
        inputText: String,
        progress: (partialResponse: String) -> Unit,
        completion: (completeResponse: String) -> Unit
    )
}


// 2. 在 iOS 工程里实现这个接口
// iosApp/iosApp/LLMInferenceDelegate.swift
class LLMOperatorSwiftImpl: LLMOperatorSwift {
    ...
    var llmInference: LlmInference?


    func loadModel(modelName: String) async throws {
        let path = Bundle.main.path(forResource: modelName, ofType: "bin")!
        let llmOptions =  LlmInference.Options(modelPath: path)
        llmOptions.maxTokens = 4096
        llmOptions.temperature = 0.9


        llmInference = try LlmInference(options: llmOptions)
    }


    func generateResponse(inputText: String) async throws -> String {
        return try llmInference!.generateResponse(inputText: inputText)
    }


    func generateResponseAsync(inputText: String, progress: @escaping (String) -> Void, completion: @escaping (String) -> Void) async throws {
        try llmInference!.generateResponseAsync(inputText: inputText) { partialResponse, error in
            // progress
            if let e = error {
                print("(self.errorTag) (e)")
                completion(e.localizedDescription)
                return
            }
            if let partial = partialResponse {
                progress(partial)
            }
        } completion: {
            completion("")
        }
    }
    ...    
}


// 3. iOS 再把代理好的(重点是初始化)类传回给 Kotlin
// iosApp/iosApp/iosApp.swift
class AppDelegate: UIResponder, UIApplicationDelegate {
    ...
    func application(){
        ...
        let delegate = try LLMOperatorSwiftImpl()
        MainKt.onStartup(llmInferenceDelegate: delegate)        
    }
}


// 4. 最初 iOS 在 KMP 上的实现细节直接代理给该对象(通过构造器注入)
class LLMOperatorIOSImpl(
   private val delegate: LLMOperatorSwift) : LLMOperator {   
   ...
}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两端的 Impl 实例需要不同的构造器参数,这个需求一般使用 KMP 的 expect 与 actual 关键字解决。下面的代码中:

 

利用了 expect class 不需要构造器参数声明的特点加了层封装 (类似接口)。

利用了 Koin 实现各自平台所需参数的注入,再统一把创建的接口实例注入到 Common 层所需的地方。

 

// Common
expect class LLMOperatorFactory {
    fun create(): LLMOperator
}
val sharedModule = module {
   // 从不同的 LLMOperatorFactory 创建出 Common 层所需的 LLMOperator
  single { get().create() }
}


// Android
actual class LLMOperatorFactory(private val context: Context){
    actual fun create(): LLMOperator = LLMInferenceAndroidImpl(context)
}
val androidModule = module {
    // Android 注入 App 的 Context
    single { LLMOperatorFactory(androidContext()) }
}


// iOS
actual class LLMOperatorFactory(private val llmInferenceDelegate: LLMOperatorSwift) {
    actual fun create(): LLMOperator = LLMOperatorIOSImpl(llmInferenceDelegate)
}


module {
    // iOS 注入 onStartup 函数传入的 delegate
    single { LLMOperatorFactory(llmInferenceDelegate) }
}
小结: 我们通过一个小小的案例,领略到了 KotlinSwift深度交互。还借助 expect/actual 关键字与 Koin 的依赖注入,让整体方案更流畅和自动化,达到了在 KMP 的 Common 模块调用 Android 和 iOS Native SDK 的目标。

 

移植 UI 和 ViewModel

原项目里的 InferenceMode 已经被上一节的 LLMOperator 所取代,因此我们拷贝除 Activity 的剩下 5 个类:

LLM

下面我们修改几处代码使 Jetpack Compose 的代码可以方便的迁移到 Compose Multiplatform。

首先是外围的 ViewModel,KMP 版本我在这里使用了 Voyage,因此替换为 ScreenModel。不过官方 ViewModel 的方案也在实验中了,请参考这个文档。

 

// Android 版本
class ChatViewModel(
    private val inferenceModel: InferenceModel
) : ViewModel() {...}


// KMP 版本,转换 ViewModel 为 ScreenModel,并修改传入对象
class ChatViewModel(
    private val llmOperator: LLMOperator
) : ScreenModel {...}

 

Voyage https://github.com/adrielcafe/voyager

文档 https://www.jetbrains.com/help/kotlin-multiplatform-dev/compose-viewmodel.html

相应的 ViewModel 初始化方式也更改成 ScreenModel 的方法:

 

// Android 版本
@Composable
internal fun ChatRoute(
    chatViewModel: ChatViewModel = viewModel(
        factory = ChatViewModel.getFactory(LocalContext.current.applicationContext)
    )
) {
    ...
    ChatScreen(...) {...}
}


// KMP 版本,改成外部初始化后传入
@Composable
internal fun ChatRoute(
    chatViewModel: ChatViewModel
) {


// 此处采用了默认参数注入的方案,便于解耦。
// koinInject() 是 Koin 官方提供的针对 Compose 
// 的 @Composable 函数注入的一个方法。
@Composable
fun AiScreen(llmOperator:LLMOperator = koinInject()) {
    // 使用 ScreenModel 的 remember 方法
    val chatViewModel = rememberScreenModel { ChatViewModel(llmOperator) }
    ...
    Column {
        ...
        Box(...) {
            if (showLoading) {
                ...
            } else {
                ChatRoute(chatViewModel)
            }
        }
    }
}
对应的 ViewModel 内部的 LLM 功能调用接口也要进行替换:
// Android 版本
inferenceModel.generateResponseAsync(fullPrompt)
inferenceModel.partialResults
    .collectIndexed { index, (partialResult, done) ->
        ...
    }


// KMP 版本,把 Flow 的返回前置了,兼容了两个平台的 SDK 设计
llmOperator.generateResponseAsync(fullPrompt)
    .collectIndexed { index, (partialResult, done) ->
        ...
    }

 

然后是 Compose Multiplatform 特定的资源加载方式,把 R 文件替换为 Res:

 

// Android 版本
Text(stringResource(R.string.chat_label))


// KMP 版本,该引用是使用插件从 xml 映射而来
// (commonMain/composeResources/values/strings.xml)
import mediapiper.app.generated.resources.chat_label
...
Text(stringResource(Res.string.chat_label))

 

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 ChatScreen ChatViewModel 的主页面功能迁移。

最后是其他的几个轻微改动:

LoadingScreen 我们如法炮制传入 LLMOperator 进行初始化 (替换原有 InferenceModel)。

ChatMessage 只需修改了 UUID 调用的一行 API 到原生实现 (Kotlin 2.0.20 后就不需要了)。

ChatUiState 则完全不用动。

剩下的就只有整体修改下 Log 库的引用等小细节。

小结: 倘若略去 Log、R 文件的引用替换以及 import 替换等,核心的修改其实仅十几行,便能把整个 UI 部分也跑起来了

简单测试

那 Gemma 2B 的性能如何,我们看几个简单的例子。此处主要使用三个版本的模型进行测试,模型的定义在 me.xx2bab.mediapiper.llm.LLMOperator (模型在两端部署请参考项目 README)。

gemma-2b-it-gpu-int4

gemma-2b-it-cpu-int4

gemma-2b-it-cpu-int8

其中:

it 指代一种变体,即 Instruction Tuned 模型,更适合聊天用途,因为它们经过微调能更好地理解指令,并生成更准确的回答。

int4/8 指代模型量化,即将模型中的浮点数转换为低精度整数,从而减小模型的大小和计算量以适配小型的本地设备例如手机。当然,模型的精度和回答准确度也会有一些下降。

CPU 和 GPU 指针对的硬件平台,这方便了设备 GPU 较弱甚至没有时可选择 CPU 执行。从下面的测试结果你会发现当前移动设备上 CPU 版本也常常会占优,因为模型规模小、简单对话计算操作也不大,并且 Int 量化也有利于 CPU 的指令执行。

首先我们测试一个简单的逻辑: "芦笋是不是一种动物"?可以看到下图的 CPU 版本答案比两个 GPU (iOS 和 Android) 更合理。而下一个测试是翻译答案为中文,则是三个尝试都不太行。

LLM

接着我们提高了测试问题的难度,让它执行区分动植物的单词分类: 不管是 GPU 或者 CPU 的版本都不错。

LLM

再次升级上个问题,让它用 JSON 的方式输出答案,就出现明显的问题: 

图 1 没有输出完整的代码片段,缺少了结尾的三个点 ```。

图二分类错误,把山竹放到动物,植物出现了两次向日葵。

图三同二的错误,但这三次都没有纯输出一个 JSON,实际上还是不够严格执行作为 JSON Responder 的角色。

LLM

最后,这其实不是极限,如果我们使用 cpu-int8 的版本,则可以高准确率地解答上面问题。以及,如果把本 Demo 的 iOS 入口代码发送给它分析,也能答的不错。

LLM

Gemma 1 的 2B 版本测试至此,我们发觉其推理效果还有不少进步空间,胜在回复速度不错。而事实上 Gemma 2 的 2B 版本前不久已推出,并且据官方测试其综合水平已超过 GPT 3.5。这意味着在一台小小的手机里,本地的推理已经可以达到一年半前的主流模型效果。总结实现这个本地聊天 Demo 的迁移和测试,给了我们些一手的经验:

LLM 的 On-Device Model 发展非常迅速,而借助 Google 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可以让第三方 Mobile App 开发者也迅速地集成相关的功能,并跨越 Android 与 iOS 双平台。

观望目前情况综合判断,LLM 的 On-Device Model 有望在今年达到初步可用状态,推理速度已经不错,准确度还有待进一步测试 (例如 Gemma 2 的 2B 版本 + Mediapipe)。

遵循 Android 团队目前的策略 "Kotlin First" 并大胆使用 Compose,是颇具前景的——在基础设施完备的情况下,一个聊天的小模块仅寥寥数行修改即可迁移到 iOS。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