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趋势及落地策略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智能传感器作为第三代传感器,是数字经济重要“底座”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化程度、数字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不断涌现,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逐步完善,在可穿戴设备、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应用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十五五”时期,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2779亿元,占据全球市场的四成以上。未来,智能传感器将朝着微型化、集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力量。为此赛迪顾问重磅推出《赛迪顾问“十五五”重点产业落地工具册——智能传感器》,厘清当前中国智能传感器发展基础,研判“十五五”时期发展形势,为各地智能传感器产业深度落地、高质发展提供参考。

   01   度势

  产业链: 需求带动,智能传感器产业链日趋完善

中国已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链,并在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持续深耕,技术水平不断增长,图像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十五五”时期,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将保持中游制造优势,并在上游材料、设备及配套软硬件方面有所突破,不断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敏感材料仍面临较大国际市场竞争,“十五五”时期需加快核心材料研发突破。作为智能传感器产业链上游关键领域,敏感材料多种多样,涉及半导体材料、陶瓷材料等细分产品。当前,在介电陶瓷、钼、有机驻极体、蛋白质等敏感材料方面,中国仍在一定程度上面临较大国际市场竞争。“十五五”时期,围绕智能传感器新材料、新技术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智能传感器企业亟需突破高端材料核心技术瓶颈。

工业软件市场以国际品牌为主,“十五五”时期国产软件将逐步崛起。作为一种精密的机械、电子产品,智能传感器的设计、仿真需要用到EDA、CAE等软件工具。但目前,中国智能传感器软件市场仍以国际品牌为主,国内厂商产品进入大型企业供应链仍然较为困难。“十五五”时期,随着国产基础软件不断突破,国内工业软件产品在传感器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有望持续提升,技术水平也将逐步提升并达到国际水准。

  区域: 东部领先,中西部崛起有望

中国智能传感器区域发展整体呈现东部持续领先、中西部崛起有望的态势。目前,东部地区聚集了全国67.1%的产业资源,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上海等省(市)的企业资源领跑全国。近年来,中部的安徽、河南、湖北等地以及西部的四川、陕西、重庆等地,也在持续加大对智能传感器产业的支持力度。“十五五”时期,中国的智能传感器产业资源将仍以东部为引领,但中西部的部分省份也将逐步崛起,实现区域多点开花的发展格局。

智能传感器

数据统计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4.11

广东:产业资源占据全国首位,“十五五”时期将形成以代工为优势、以应用为引领、上下游协同发展的格局。2022年底广东建设了国内首条12英寸MEMS智能传感器晶圆代工产线,并已成功投产。同时,广东在医疗设备、无人机、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下游应用领域企业资源也较为丰富。预计“十五五”时期,广东将依托智能传感器代工制造优势,加快推动面向本地下游的行业应用,在智能传感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方面有望成为全国标杆。

江苏:产品种类丰富,特色园区众多,“十五五”时期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有望大幅提升。江苏拥有众多的智能传感器领先企业,以及专业特色平台载体,在汽车传感器等重点应用领域实力较强。预计“十五五”时期,在压力、惯性等重点传感器产品以及智能传感器封测等领域,江苏有望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并在国产MEMS传感器领域持续保持领跑态势。

安徽:举全省之力发展智能传感器,科研实力较强,“十五五”时期产业规模有望大幅提升。依托科研资源优势,安徽举全省之力发展智能传感器,在MEMS传感器的设计、制造、封测等领域实力较强。预计“十五五”时期,安徽将以MEMS传感器制造为核心,以MEMS压力传感器、MEMS惯性传感器、磁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等产品为重点,融合本地存储芯片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的大幅提升。

  企业: 深耕细分,拓展多领域应用场景

截至2024年9月,中国智能传感器全产业链企业数量达到2.0万家,其中,上市企业227家、高新技术企业2215家。“十五五”时期,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中国智能传感器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移动终端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将不断增加。

智能传感器

数据统计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4.11

敏感材料行业布局多点开花,“十五五”时期产品发展将向高端化转型。中国智能传感器企业在敏感材料领域的布局涵盖了从基础材料研发到高端应用等多个方面,涉及陶瓷材料、MEMS技术、柔性传感器、石墨烯传感器以及车规级传感器等多个方向。“十五五”时期,国内传感器敏感材料企业将朝着纳米化、生物兼容性、智能化、低功耗和多功能集成等方向发展,以实现对高端传感器市场的突破。此外,国内企业也将更加注重国际合作与竞争,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产业链协同将进一步优化,推动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物联网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十五五”时期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国物联网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企业通过差异化经营和自主研发,积极开拓智能制造与工业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家居、车联网等领域,国际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十五五”时期,物联网和信息服务领域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其中,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传感器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自主决策能力,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推动传感器产业向智能化、网络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

   02   谋远

  向“新”而行,注重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研发

建议地方政府摸底本地智能传感器产业基础现状,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一是引导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形成协同创新体系,积极探索和优化设计方法、制造工艺、封装技术以及新材料的开发和选择,持续开展关键基础技术联合研发、专利运营、标准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加快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核心技术攻关。二是培育壮大竞争力强的创新主体,鼓励企业深耕细分市场,围绕传感器、物联网操作系统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逐步提高产品性能、缩短设计周期、降低制造成本,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产品。

  向“用”发力,抢抓汽车、医疗、低空等应用蓝海

建议地方政府以下游应用为导向,以关键领域需求为牵引,持续拓展终端应用场景与市场。一是搭建智能传感器供应商信息平台,推动应用端企业与智能传感器供应商加强战略合作,以定制化方式促进传感器产品升级,建立技术研发与终端产品一体化的协同交互发展体系,形成以技术开拓市场、市场促进技术能力提升的循环发展模式。二是抢抓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关注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场景以及其与传感器产品的融合发展,尤其是自动驾驶、家庭健康管理、无人机等新型终端产品的市场开拓和服务应用。

  向“群”集聚,构建全链条、全要素、全方位生态

建议地方政府立足自身优势、瞄准特色领域,加快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一是强化差异化布局,建议有条件的地区规划建设智能传感器特色园区,持续完善交通、通信、供电等基础设施,着力集聚上游材料设备及器件、中游设计制造及封测、下游系统集成应用的全链条企业,推动打造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二是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研究出台涵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业支持政策,完善质量检测、标准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等专业服务,加强人才、资金等全要素保障,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配套服务体系。

  审核编辑 黄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