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区别 交换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描述

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区别

1. 工作层次不同

  • 交换机 :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它主要负责在局域网内部进行数据帧的转发。
  • 路由器 :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三层,即网络层。它负责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包转发,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

2. 转发依据不同

  • 交换机 :根据MAC地址表进行数据帧的转发。交换机内部有一个MAC地址表,记录了各个端口的MAC地址。
  • 路由器 :根据IP地址进行数据包的转发。路由器内部有一个路由表,记录了不同网络的IP地址范围。

3. 功能定位不同

  • 交换机 :主要用于构建局域网内部的高速数据传输,减少网络拥塞,提高网络效率。
  • 路由器 :主要用于连接不同网络,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

4. 配置复杂度不同

  • 交换机 :配置相对简单,主要涉及到端口配置、VLAN划分等。
  • 路由器 :配置较为复杂,涉及到路由协议、NAT、ACL(访问控制列表)等多种网络技术。

5. 应用场景不同

  • 交换机 :常用于企业内部网络、数据中心等局域网环境。
  • 路由器 :常用于家庭宽带、企业出口、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等场景。

交换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交换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涉及到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学习阶段

  • 当交换机首次启动时,它的MAC地址表是空的。交换机会通过监听经过的数据帧来学习MAC地址。
  • 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帧后,会检查数据帧的源MAC地址,并将其与接收数据帧的端口号一起记录到MAC地址表中。

2. 转发阶段

  • 当交换机收到一个数据帧时,它会查看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并查找MAC地址表。
  • 如果在MAC地址表中找到了匹配的条目,交换机会将数据帧转发到对应的端口。
  • 如果没有找到匹配的条目,交换机会将数据帧广播到所有端口,除了接收数据帧的端口。这个过程称为“泛洪”(Flooding)。

3. 过滤阶段

  • 交换机通过MAC地址表过滤不需要的数据帧,减少不必要的数据转发,提高网络效率。
  • 只有当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与接收端口的MAC地址匹配时,数据帧才会被转发到该端口。

4. 交换机的三种转发模式

  • 存储转发(Store-and-Forward) :交换机在转发数据帧之前,会先完整地接收整个数据帧,并检查数据帧的CRC(循环冗余校验)。这种方式可以减少错误帧的转发,但会增加延迟。
  • 直通转发(Cut-through) :交换机在接收到数据帧的前6个字节(目的MAC地址)后,就开始转发数据帧。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延迟,但可能会转发错误帧。
  • 碎片隔离(Fragment Free) :交换机在接收到数据帧的前64个字节后,就开始转发数据帧。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错误帧的转发,同时保持较低的延迟。

5. VLAN(虚拟局域网)

  • VLAN是一种将物理局域网划分为多个逻辑局域网的技术。通过VLAN,可以隔离不同用户的数据流量,提高网络安全性。
  • 交换机支持VLAN功能,可以配置不同的VLAN ID,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隔离和通信。

6. 交换机的堆叠和级联

  • 堆叠(Stacking):通过特定的连接方式,将多个交换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单一交换机。这样可以简化管理,提高带宽。
  • 级联(Cascading):通过交换机的端口将多个交换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网络。这种方式可以扩展网络的覆盖范围,但可能会增加转发延迟。

7. 交换机的高级功能

  • 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 :将多个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链路,提高链路的带宽和冗余性。
  • 端口镜像(Port Mirroring) :将一个或多个端口的数据帧复制到另一个端口,用于网络监控和故障诊断。
  • QoS(Quality of Service) :通过优先级队列、流量整形等技术,保证关键业务的数据传输质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