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粮仓监控传感器技术解决方案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粮食储备是每个国家战略物资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储备;而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粮食产量和储备量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传统的粮仓由于修建年代久远,可能存在着设施落后,实时监控不到位的现象,导致粮仓容易出现存储温度、湿度、虫害等问题的发生。智慧粮仓是在现有规模化粮仓中,进行改造升级,通过加入多区域温、湿度、空气成分等多类传感器以及视频监控等设施,对粮仓内部以及粮食内部各个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另一方面,管理者根据储粮种类、季节气候等多个维度的变化,对粮仓内部进行周期性或应变性的翻拌、熏蒸、加氮、除虫等操作,保障储粮的安全性。

二、系统组成

根据应用场景以及实际方案实施的架构,内蒙古德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解决方案将智慧粮仓设计为三层结构,由下至上分别为:网络感知/控制层、业务和数据处理层以及应用层;根据实际粮仓规模以及存放区域等特点,可将各层级的结构部署进行灵活配置,以适应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

粮食测温系统是一种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对粮食仓库内的温度进行监测、自动处理、数据分析的系统。其主要能力包括:

1.自动化监测:能够实现全天候、实时的温度监测,避免了人工巡查的不足,并且监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2.报警处理:当温度出现异常波动或达到预警时,系统能够及时报警并进行处理,避免粮食堆积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引起的质量损失。

3.数据分析:粮食测温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处理,生成数据报表和图形化展示,帮助决策者快速了解粮食的储存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储存效率。

传感器

粮油存量监管手段缺失

粮库中存储了大量的食用油,目前只能依靠人工定期对油罐周围环境和存油量进行排查,投入人力大,时间周期长,而且数据缺乏精准性,对粮库粮油的合理化调配造成困扰。

粮库安全生产事故频频发生

传感器

粮库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工作有弱化的趋势,缺乏对粮库周边环境如火灾、降雨、气体浓度等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有效分析,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形势不容乐观。

智慧粮库解决方案

保证粮食安全是一个重要环节,针对粮库的管理还处在原始人力监管或初步信息化监管的阶段,造成了对粮库全系列复杂环境的视野“盲区”导致粮食大量损失,提供了可视化智慧粮库综合管理平台。通过AI视频分析技术,实现对粮面异动状态、仓门开关状态、人员作业行为、安全隐患等进行自动检测及报警,实现粮食仓储的透明化分析,降低劳动强度,提升管理水平。

异常精准预警

传感器

根据粮库实际需求,可部署佩戴安全帽识别、人员摔倒识别、吸烟识别、烟雾火焰识别、粮面异动检测、仓门开关检测、水位预警检测等相关算法,快速处理海量前端数据,及时做出事中判断和预警,准确识别异常状况,避免漏报。

 

传感器

基础设备层:本层为系统提供感知、控制、显示等功能,承担着对于粮库内部温湿度等多种环境数据的监测,通过各类传感器的多种数据上报,应用层可实时获取粮仓内部的环境信息,并通过控制器控制制氮机、翻拌设施等装置,对存粮进行物理干预,达到安全储存的目的。

网络层:通过有线网络、4G/5G/NB/LORA/ZigBee等多种网络覆盖形式 ,将传感器以及控制器装置部署于粮仓内外,通过综合控制柜与云端以及终端应用层进行交互

平台层:通过云端综合数据处理平台,可将感知层的汇报数据与策略层的控制命令进行实时的整合和转发,最终实现策略层到感知层的实时交互。同时,通过感知层的数据积累,平台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以及实时粮情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结果实现应急状态预警、辅助策略等智能化场景工作。

应用层:基于本方案架构中底层数据的采集、传输、整合,终端策略层可为粮仓管理提供粮仓环境信息和粮情的实时数据,同时,根据不同的环境数据信息,粮仓管理者可通过远程控制,实现对粮仓内部环境的动态调整和人为干预,进一步保障储粮的可靠存储;另一方面,得益于移动终端的飞速发展,手机、平板等移动智能设备也可作为信息平台的监测、操作端口,为智慧粮仓的多场景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系统价值

智慧粮仓方案以智慧粮仓综合控制系统作为应用端核心,粮食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机遇,优化信息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现代化治理能力, 逐步实现仓库管理信息化、仓储智能化、流程标准化、决策科学化,以主动适应粮食局的智能化储粮管理要求,将加快推进粮食流通信息化建设进程,有利于提高粮食宏观调控决策水平,有利于粮食局及时准确地把握涉粮信息, 随时跟踪监测粮食流通发展态势,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提升面向企业和公众涉粮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效地增强工作透明度, 加强粮食流通工作横向和纵向的立体业务协作程度,使信息沟通更加通畅,使形成粮食流通工作的有机整体,推进粮食流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因此,智慧粮仓的建设对发挥储备粮在粮食安全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审核编辑 黄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