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下电力营销应该如何应对?

描述

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发布的《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实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正在加速推进。这一新型电力系统强调“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基本原则,并带来了电力市场的一系列深刻变革。在此背景下,电力营销作为电网企业面向市场主体提供服务的关键环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和挑战。

1

源网荷储互动化带来的变化

新型电力系统中,电源的构成逐渐从确定性可调控的大型化石能源发电转移到具有随意性、间歇性、波动性的可再生能源。这一转变使得电网形态也发生了变化,从“输配用”单向逐级输电网络向多元双向混合层次结构网络转变。同时,分布式电源、多元负荷和储能的广泛应用,使得大量用户侧主体兼具发电和用电双重属性,终端负荷特性由传统的刚性、纯消费型向柔性、生产与消费兼具型转变。这些变化对电力营销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更加灵活地应对源网荷储的互动,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

电源构成:由确定性可调控的大型化石能源发电的常规电源,逐渐转移到具有随意性、间歇性、波动性的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源。

电网形态:由“输配用”单向逐级输电网络向多元双向混合层次结构网络转变,形成交流电网与直流电网互联的形态。

负荷特性:电动汽车、虚拟电厂、分布式储能系统等新型负荷的出现,使得终端负荷特性从被动型逐渐过渡到灵活互动的主动型。

技术基础:新型电力系统呈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特点,其物理形态将从以同步发电机为主导的机械电磁系统,转变为由电力电子设备与同步机共同主导的功率半导体、铁磁元件混合系统。

运行特性:由“源随荷动”单向计划调控向源网荷储多元协同互动转变,实现非完全源荷间实时平衡。

 

2

负荷管理常态化的挑战

新型电力系统“双高”(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特征明显,负荷特性日趋复杂。负荷管理不再仅仅是在极端天气下的应急措施,而是需要常态化进行。这要求电力营销部门不仅要精准识别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还要深入了解大型用户生产规律、用电企业在上下游产业链条中的关系。同时,需要开展分布式光伏、空调等新型负荷监测调节,并通过负荷、用电数据识别,精准定位目标用户,为电气化及节能改造、科学用电方案和负荷响应方案制定等提供支撑。

电力系统

3

能效服务多态化的需求

基于终端客户高效、灵活用能诉求,电网公司需要利用平台化服务优势,推进能效服务公司融合售电、能效提升、负荷管理等一揽子综合能耗管理服务。这要求电力营销部门不仅要提供电力产品和服务,还要关注用户的能效提升和节能改造需求,为用户提供多维价值。同时,需要探索平台化路线,构建新的合作激励模式和分润机制,与新能源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综合能源服务商等生态伙伴共同创造价值。

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

4

市场机制多元化的冲击

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是用市场化手段来解决用电供需平衡的问题,鼓励更多新能源主体、储能、可调负荷等主动参与能源供需结构的自我平衡。新型电力系统下的电力营销需要加强交易规则的理解和运用,具备面向电力交易的代理服务能力,降低用户的入市难度,更好服务能源服务商。同时,需要适应电力市场、碳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绿电绿证市场等多类型市场的不断完善和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电价选择和能源服务。

电力系统

综上所述,新型电力系统下电力营销面临着源网荷储互动化、负荷管理常态化、能效服务多态化以及市场机制多元化等多重变化和挑战。为了应对这些变化和挑战,电力营销部门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以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