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码编码原理介绍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为了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并且在通信过程中,如果数据传输发生一位错误,能够将其矫正过来,将信息数据进行汉明编码后再进行数据传输。

汉明码(Hamming Code)也叫海明码,是Richard Hamming(贝尔实验室)于1950年发明的,汉明码也是利用了奇偶校验位概念,通过在数据位后增加一些比特以验证数据的有效性,故汉明码也属于线性纠错码(可纠错1-bit错误检出2-bit错误)。汉明码无法实现2位及2位以上纠错。

汉明码原理

汉明码运算需要构造G生成矩***和H监督矩***,关于构造方法可参考相关计算机原理书籍,这里只需了解些简单的概念即可。

设数据位数为m,校验位数为k,则总编码位数为n,所以,n=m+k,则,

有Hamming不等式:

2^k-1》=n

也可表示为:2^k》=m+k+1,该不等式用于对比运算计算数据位数和检验位数,举个例子假设数据位为64,那么校验位则为(“2^k-k》=65” =》k=7)。

校验位数一般指最小值,因为k越小总信息位会越小,传输开销自然越小。

信息位数一般指最大值,但由于2^k-k只能在固定的离散值里取值,所以信息位也可能不是最大值,比如信息位为24,计算需要校验位5,但同样可信息位为25时,校验位同样是5。

校验位数VS信息位数关系如下表:

汉明码

注:汉明码的特性决定,一般不会做太多信息位的校验,信息位越长出现多余两个错误的概率会越高,这将带来纠错的难度。

汉明码编码原理

设码长为n,信息位长度为k,监督位长度为r=n-k。如果需要纠正一位出错,因为长度为n的序列上每一位都可能出错,一共有n种情况,另外还有不出错的情况,所以我们必须用长度为r的监督码表示出n+1种情况。而长度为r的监督码一共可以表示2^r种情况 。因此

2^r 》= n + 1, 即r 》= log(n+1)

我们以一个例子来说明汉明码。假设k=4,需要纠正一位错误,则

2^r 》= n + 1 = k + r + 1 = 4 + r + 1

解得r 》= 3。我们取r=3,则码长为3+4=7。用a6,a5,。。.a0表示这7个码元。用S1,S2,S3表示三个监关系式中的校正子。我们作如下规定(这个规定是任意的):

S1 S2 S3 错码的位置

0 0 1 a0

0 1 0 a1

1 0 0 a2

0 1 1 a3

1 0 1 a4

1 1 0 a5

1 1 1 a6

0 0 0 无错

按照表中的规定可知,仅当一个错码位置在a2,a4,a5或a6时校正子S1为1,否则S1为0。这就意味着a2,a4,a5,a6四个码元构成偶校验关系:

S1 = a6⊕a5⊕a4⊕a2 (1)式

同理,可以得到:

S2 = a6⊕a5⊕a3⊕a1 (2)式

S3 = a6⊕a4⊕a3⊕a0 (3)式

在发送信号时,信息位a6,a5,a4,a3的值取决于输入信号,是随机的。监督为a2,a1,a0应该根据信息位的取值按照监督关系决定,即监督位的取值应该使上述(1)(2)(3)式中的S1,S2,S3为0,这表示初始情况下没有错码。即

a6⊕a5⊕a4⊕a2 = 0

a6⊕a5⊕a3⊕a1 = 0

a6⊕a4⊕a3⊕a0 = 0

由上式进行移项运算,得到:

a2 = a6⊕a5⊕a4

a1 = a6⊕a5⊕a3

a0 = a6⊕a4⊕a3

已知信息位后,根据上式即可计算出a2,a1,a0三个监督位的值。

接收端受到每个码组后,先按照(1)~(3)式计算出S1,S2,S3,然后查表可知错码情况。

例如,若接收到的码字为0000011,按照(1)~(3)计算得到:

S1 = 0, S2 = 1, S3 = 1

查表可得在a3位有一个错码。

这种编码方法的最小汉明距离为d=3,所以这种编码可以纠正一个错码或者检测两个错码。

汉明码实例

下文示例为(30,24)汉明码计算方法,用在MIPI DSI包头部分(MIPI Alliance Specification for Display Serial Interface,Chapter 9),DSI包头格式固定为24bits Data+8bits ECC,8bitsECC中预设P6=P7=0,所以实际n=30,m=24,k=6。

检验位计算方法参考MIPI DSI table22生成矩***(Px vs [DataBit0~DataBitx]),比如P5=D10^D11^.。。.D23,表示对应DataBit23的P5列,只有这些DataBit位为1。

int main() {

char res;

char in[20]={0};

char D0,D1,D2,D3,D4,D5,D6,D7,D8,D9,D10,D11,D12,D13,D14,D15,D16,D17,D18,D19,D20,D21,D22,D23;

char P0,P1,P2,P3,P4,P5,P6,P7;

cout《《“Checking Codes(eg.0x1234AF, \”-\“ for exit): 0x”;

cin》》in;

if(in[0]==‘-’) {

return 0;

}

for(int i=0;i《6;i++){

if((in[i]》=‘0’) && (in[i]《=‘9’)) {

in[i] = in[i]-0x30;

}else if((in[i]》=‘A’) && (in[i]《=‘F’)){

in[i] = in[i]-‘A’+10;

}else {

return 0;

}

}

D0=in[1]&0x01; D1=(in[1]&0x02)》》1;

D2=(in[1]&0x04)》》2; D3=(in[1]&0x08)》》3;

D4=in[0]&0x01; D5=(in[0]&0x02)》》1;

D6=(in[0]&0x04)》》2; D7=(in[0]&0x08)》》3;

D8=in[3]&0x01; D9=(in[3]&0x02)》》1;

D10=(in[3]&0x04)》》2; D11=(in[3]&0x08)》》3;

D12=in[2]&0x01; D13=(in[2]&0x02)》》1;

D14=(in[2]&0x04)》》2; D15=(in[2]&0x08)》》3;

D16=in[5]&0x01; D17=(in[5]&0x02)》》1;

D18=(in[5]&0x04)》》2; D19=(in[5]&0x08)》》3;

D20=in[4]&0x01; D21=(in[4]&0x02)》》1;

D22=(in[4]&0x04)》》2; D23=(in[4]&0x08)》》3;

P7=0;

P6=0;

P5=D10^D11^D12^D13^D14^D15^D16^D17^D18^D19^D21^D22^D23;

P4=D4^D5^D6^D7^D8^D9^D16^D17^D18^D19^D20^D22^D23;

P3=D1^D2^D3^D7^D8^D9^D13^D14^D15^D19^D20^D21^D23;

P2=D0^D2^D3^D5^D6^D9^D11^D12^D15^D18^D20^D21^D22;

P1=D0^D1^D3^D4^D6^D8^D10^D12^D14^D17^D20^D21^D22^D23;

P0=D0^D1^D2^D4^D5^D7^D10^D11^D13^D16^D20^D21^D22^D23;

res = ((P7&0x01)*8+(P6&0x01)*4+(P5&0x01)*2+(P4&0x01))*16+(P3&0x01)*8+(P2&0x01)*4+(P1&0x01)*2+(P0&0x01);

printf(“Result:0x%02X\r\n”,res);

return 0;

}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