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芯微立志打破"缺芯"的困局 为电表加把"安全锁"

智能电网

334人已加入

描述

“只要一想到我们团队自主研发的安全芯片为电表加了把"安全锁",大伙儿都觉得付出再多也值了。”日前,国网信通产业集团智芯微电子公司芯片传感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海峰在公司举办的“我身边的最美国网人”分享会上的一番话,道出心中感慨。

2010年,国网公司大力推动智能电网建设,急需自主研发的芯片产品支撑。当时,中国电力行业所用的芯片90%以上都是国外的芯片,国外芯片供货周期长、成本高,更重要的是,国外芯片可能会埋下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打破“缺芯”的局面,当年5月,张海峰和同事们扛起了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芯片的千钧重担。

张海峰团队成立之初,陷入没有人、没有设备、也没有场地的“三无”境地。经过努力,张海峰组建起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他带领团队开始研发第一颗安全芯片。

8月,智芯微电子公司的第一颗主控芯片等待他去研发,征求他意见时,张海峰说,“只要能打破"缺芯"的困局,让我干啥都行。”张海峰带领团队成员没日没夜投入研发中。

12月,智芯微电子公司第一颗光通信芯片又在向他招手。这次张海峰主动请缨,“我们愿意做打造"中国芯"的吃螃蟹者,这颗芯片还是我们来研发。”

就这样,到2010年年底,张海峰团队同时进行三颗芯片的研发。为了顺利推进工作,大家索性把“家”安在了办公室,连续40多天,吃住都在办公室。当时妻子已怀有7个月身孕,忍不住打电话责问张海峰,“你心里还有家吗?”张海峰充满歉意,“我也想回家,可最近工作太忙了,等这几个项目忙完了,我加倍补偿你和孩子。”

2011年春节,张海峰有家不回,只给父母和妻子打了个电话,就一头扎进了实验室。2011年2月27日,爱人临盆住院,张海峰仍然在实验室忙碌着,直到儿子呱呱坠地,他才抽空回家看了儿子一眼。

张海峰团队把加班当成了家常便饭,经过一番鏖战,三颗芯片全部如期投产,一举打破了外国公司对我国电力行业终端设备中的技术和产品垄断。

“每逢有重大项目,为了方便沟通,减少外界干扰,提高效率,整个团队都会进行封闭开发,每个人的生活都变得异常简单,全部心思都花在项目研发上。”张海峰如此描述。

2015年春节刚过,张海峰团队在怀柔的一个研发基地封闭长达两个多月,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全部精力攻克基于40NM工艺的金融芯片研发中遇到的“拦路虎”。

有一天,3个年轻同事实在受不了长期封闭的研发生活,决定回一趟北京城里,散散心。离开偏僻的基地,没有公交车,也没有出租车,他们只能步行,走了五六公里,终于发现了一个公交站牌,过去一看,距离北京还有近50公里。在站牌下等了快一个小时,也没等来一辆车。他们面面相觑,还是决定回基地继续工作。

攻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们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40NM工艺的金融芯片,为国网信通产业集团挺进金融行业打造了一张亮丽“名片”。

正是靠着这股拼劲,张海峰团队先后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控制、通信、身份识别、时钟”等多类芯片系列产品,申请专利37项,同时申报国际专利6项。他们完成的“智能电表关键芯片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了“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完成的“高安全电子封印防伪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制”项目获得了“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奖”一等奖。

芯片,打上了张海峰团队成员的深深烙印。说起“中国芯”,每个人都如数家珍。“我们自主研发的主控芯片把原来的三四个芯片的功能集成到一个芯片内。电表的元器件减少了,电路板的加工成本也降低了,用户相应也得到了实惠。”“我们自主研发的基于智能电网电表中的主控芯片可以实时监测每一户居民用电的电压和电流波动,并自动调整电流和电压,提高用电质量,对居民的家用电器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现在,“中国芯”的升级换代又成为张海峰要攀登的新高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