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智能教育与教育均衡发展百县示范建设工程暨首届中国智能教育大会专家咨询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基地——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主办。与会专家针对智能教育与教育均衡发展畅所欲言,交流真知灼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人工智能对当前经济社会冲击最大的有四个领域,第一个是制造,第二个是教育,第三个是医疗,第四个是金融。教育是重要的民生,也是将来人才培养最大的红利,所以,智能教育是人口红利的最大红利。开展智能教育研究,推动智能教育与教育均衡发展百县示范建设工程,对于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要着重关注人工智能时代给教育带来哪些变革。
要深刻理解终身教育。将来的教育必定是终身教育,而不仅是学校里的课堂教育。我们特别要关注脑认知技术、技术感知、自然语言与处理理解、知识共享,这四个是核;外围的是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其中一个叫软件理论与工程,另一个叫计算机应用。
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我将带领学会,汇集全国人工智能的主要人员,以中国智能教育大会为契机,以智能教育和教育均衡发展百县示范建设工程为切入点,广泛开展科学研究、产品研发和运用,引领未来教育和人工智能发展潮流,为党和政府出谋划策,为广大民众提供智能服务。
国家语委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周建设教授:刚才有关专家以精彩案例解说了智能教育变革的关键性科学技术问题,生动地演示了英语作文智能批改系统、英语智能测评系统、汉语智能学习系统——IN 课堂、汉语作文智能批改系统、汉语作文智能写作系统、语图生成系统和智能教学AR平台等7项智能教育最新研究成果。从2017年5月开始,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就智能教育与教育均衡发展百县示范建设工程暨首届中国智能教育大会进行了9个月的准备,开展前期调研,编制相关规划,召开部分教育厅局长论证会,深入广西、湖南、江西、江苏、上海、北京等13省市区35个区县进行调研,历经50余次小范围征求意见,听取了各界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掌握了一线师生的迫切需求。人工智能助力教育精准扶贫、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得到了教育部、国家语委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学界、业界的鼎力支持。
智能教育与教育均衡发展百县示范建设工程是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成果,在积极开展语言智能、智能教育产品研发和推广落地的基础上提出并推动实施的,能够让智能教育产品惠及更广大区域,力争以点带面、实现“百县示范、千县试点、万校应用、亿人受益”的目标,让教育搭乘人工智能的快车,助力教育精准扶贫、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哈佛大学语言与脑信息工程中心研究员李太豪:目前可以说智能教育的时代已经来临。智能教育要从教育的信息化谈起,教育的信息化在全球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技术化、智能化、智慧化。技术化就是要让表现的手段达到一种极致,比如,从传统的粉笔、黑板到多媒体,到投影仪等等;智能化就是要让算法达到一种极致;智慧化就是要让理解达到极致。在智能教育变革性过程当中,有各种各样的技术性问题和科学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
我们的团队主要是围绕读脸知心、情感计算进行研究。过去人们认为情感是大脑在思维过程中的一种附属产物,没有自己产生的机制。但是,慢慢人们发现不是这样的,情感对于人的思维,对于人的行为,对于人的学习,对人的记忆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情感计算到底是什么?怎么去计算?情感计算可以是文本的情感计算,就是写的文本里面可以计算;另外,人们说话时的语音、语调、姿势,血压、体温、心率、脑电等也都是可以运算的。怎么让机器人知道情感呢?这是我们要研究的。
情感计算在教育教学当中怎么用?如今课堂中的很多教育软件的作用是做一种反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但是,我认为教师讲完之后再出题还不是真正的交互。情感计算如何解决这种问题?我们可以适时收集教学信号,通过课堂上的一个大屏幕,教师就能够随时知道学生的听课状态,知道讲知识要点的时候学生听的效果怎么样。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个性化教学,让机器有针对性地生成不同学生的习题。长远来看,学生还可以定制自己的学业等。情感计算应用于教学是可行的。我们的下一步目标是希望能够通过情感计算的手段,进行适时的分析,帮助教师适时地把握上课的状态,帮助学校管理者适时了解教师的授课状态。我们经常说精准治疗、精准扶贫,精准的前提是个性化,而个性化的基础是个人数据的收集。我们通过问答形式的语言语调分析,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交流,通过脉搏或者心率,相信能够做到真正的个性化与精准化。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