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T系列 | 从开关量、模拟量到RS485,TOF光电常见的Q&A

描述

 

TOF

传统的反射型光电传感器在检测过程中往往受到被测物颜色、材质、弧度及形状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不稳定,甚至产生误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明治的TOF(Time of Flight,飞行时间)光电传感器ELT系列,以其独特的检测原理,实现了远距离检测同时对被测物颜色、材质、弧度及形状复杂条件检测稳定性实现全面突破。

以下是关于ELT系列产品开关量、模拟量、RS485的使用过程中常见的疑问,明治的技术支持团队统一来一 一解答。

 

 

提问

Qustions

&

解答

Answers

 

 

 

 

开关量

 

 

 

 

Q

 

开关量输出如何接线?

TOF

 

TOF

 

Q

 

如何调试NO/NC?

1、常开(NO)设置:

固定好传感器,在传感器前方需要设定的距离放置检测物(比如需要在一米的位置检测,就在一米的位置放  置检测物体),长按黄色按钮2.5秒以上(5秒以内)松开按钮,橙色指示灯慢闪3下,熄灭,表示设置成功。

 

2、常闭(NC)设置:

固定好传感器,在传感器前方需要设定的距离放置检测物(比如需要在一米的位置检测,就在一米的位置放  置检测物体),长按黄色按钮5秒以上(9秒以内) 松开按钮,橙色指示灯快闪3下,熄灭,表示设置成功。


 

 

 

Q

 

示教不成功如何解决?

指示灯快闪6下,停止闪烁,检测无效,即说明示教失败,可能是以下原因导致,可逐一进行排查:
 

1、可能长按时间未达到2.5秒以上
 

2、实际感应距离超出量程范围,需查询该型号的实际量程

3、传感器的发射端口没有良好得对准被测物

 

 

 

Q

 

传感器在检测物体的时候

信号抖动不稳定,如何解决?

信号抖动可能是检测物到达临界点或者受到外界干扰导致,可以使用以下解决办法

1、增加应差距离:

应差距离在全量程统一为25mm(比如在设定的距离上延长25mm,防止检测物在临界值上导致信号抖动)

2、切换防抖动模式:

长按黄色按钮9秒以上后松开,绿色指示灯慢闪3下,停止闪烁,表示延迟响应模式开启(此模式有防抖动的功能)

3、切换即时响应模式:

长按黄色按钮9秒以上后松开,绿色指示灯快闪3下,停止闪烁,表示恢复即时响应模式(此模式为默认出厂模式)

 

 

 

 

 

 

 

 

模拟量

 

 

 

Q

 

模拟量的接线

 

黑色线和白色线对应的接到负载的±端

白色是模拟量﹢
 

TOF

 

 

Q

 

如何设置模拟量输出?

 

长按MODE键进入设置,按SET键切换,DISP键和MODE键短按调整数值

设置模拟输出下限

TOF

设置模拟输出上限
 

TOF

 

 

Q

 

如何设置响应时间?

短按DISP键进入设置上下限数值

然后按SET键可以设置当前位置的数值,或者短按MODE键选择通过按钮上下键(DISP键代表↑,MODE键代表↓)微调数值。

TOF

 

 

Q

 

产品的指令
 

 

长按MODE键进入模式,短按MODE键选择通过按钮上下键(DISP键代表↑,MODE键代表↓)调试对应的响应速度。

TOF

 

 

 

Q

 

如何恢复出厂设置?
 

 

长按MODE键进入模式,然后短按SET键进入到初始化界面,然后短按MODE键选择通过按钮上下键(DISP键代表↑,MODE键代表↓)选择NO或者YES

TOF

 

 

 

 

 

 

 

 

 

RS485

 

 

 

 

Q

 

如何接线?

白色接在串口模块的485-A(TX)接点,黑色接在串口模块的485-B(RX)接点

TOF

 

 

 

Q

 

如何设置通讯参数?

长按MODE键进入参数设置界面,调到需要修改的参数界面,按up/down键选择需要的参数

TOFTOFTOF

 

 

 

Q

 

串口指令

按照下图的指令菜单,正确发送串口指令就可以正常使用

TOF

 

 

 

Q

 

如何设置响应时间?

长按MODE键进入参数设置界面,调到响应速度界面,按up/down键选择需要的参数

TOF

 

 

 

Q

 

如何恢复出厂设置?

长按MODE键进入参数设置界面,调到初始化界面,按up/down键选择ON(是)就可以恢复出厂设置

TOF

 

 

以上便是本期TOF光电传感器ELT系列Q&A专栏中,我们为大家解答的的常见疑问。希望这些解答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我们的产品,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我们深知,每一个应用场景都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可能还存在一些我们未能详尽解答的问题。因此,我们非常欢迎广大工程师们在使用过程中,继续积极向我们提问或反馈问题。您的每一个疑问和建议,都是对我们产品改进和完善的宝贵动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