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LED发光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OLED发光材料市场规模约60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约8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超100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亿元人民币。
国产化率:约20%,高端发光材料被国外垄断,中低端材料国产化已起步。
国外企业清单:美国UDC(约25%)、德国默克(约20%)、日本出光兴产(约15%)、韩国三星SDI(约12%)、日本住友化学(约8%)
国内企业清单:奥来德、万润股份、海谱润斯、北京夏禾、濮阳惠成、莱特光电、瑞联新材、阿格蕾雅等
2、液晶材料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液晶材料市场规模约50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约8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约70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约150亿元人民币。
国产化率:约40%,中低端液晶材料基本国产化,高端材料仍需进口。
国外企业清单:德国默克(约25%)、日本JNC(约20%)、日本DIC(约18%)、韩国LG化学(约10%)、美国杜邦(约5%)
国内企业清单:诚志永华、八亿时空、飞凯材料、江苏和成、烟台显华、中节能万润等
3、偏光片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偏光片市场规模约130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约25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约180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约400亿元人民币。
国产化率:约35%,高端偏光片依赖进口,普通偏光片国产化较好。
国外企业清单:韩国三星SDI(约22%)、日本住友化学(约20%)、日本日东电工(约18%)、韩国LG化学(约15%)、日本三立化学(约8%)
国内企业清单:三利谱、盛波光电、杉金光电、恒美光电、奇美新材
4、玻璃基板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玻璃基板市场规模约150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约20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约200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约300亿元人民币。
国产化率:约30%,高世代玻璃基板技术仍被国外把控,低世代有一定国产化成果。
国外企业清单:美国康宁(约35%)、日本旭硝子(约30%)、日本电气硝子(约20%)、韩国三星康宁(约10%)、德国肖特(约5%)
国内企业清单:
东旭光电:是中国本土重要的玻璃基板生产企业,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了电气硝子,并且预计出货量还将继续提升。
彩虹股份:主要业务是基板玻璃、显示面板,并已形成了全球唯一的具有 “面板 + 基板” 上下游产业联动效应的产业布局。
京东方:基于自身技术积累构建以 tgv 为特色的半导体解决方案,已启用标准 510x515mm 玻璃芯板及封装载板,封装尺寸为 50x50mm,8(2+3+3)层,具备高强度、低翘曲的优势。
沃格光电:业务布局涵盖光电玻璃精加工、背光及显示模组、车载显示触控模组、高端光学膜材模切、玻璃基半导体先进封装载板等模块,湖北通格微作为其玻璃基 tgv 技术在 microled 新型显示及半导体先进封装载板材料领域应用的实施主体,产能建设稳步向前推动。
厦门云天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面向新兴半导体产业的先进封装与系统集成,披露其先进封装技术 —— 晶圆级封装(throughglassvia,tgv)出货量已突破 2 万片大关。
5、彩色滤光片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彩色滤光片市场规模约80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约12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约100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约180亿元人民币。
国产化率:约45%,中低端彩色滤光片国产化程度较高,高端产品部分依赖进口。
国外企业清单:日本住友化学(约28%)、日本凸版印刷(约22%)、韩国三星SDI(约20%)、日本大日本印刷(约15%)、韩国LG化学(约10%)
国内企业清单:莱宝高科、长信科技、欧菲光、水晶光电、合力泰
6、有机硅材料(用于显示面板封装等)市场规模:2023 年,全球有机硅材料在显示领域的市场规模约 15 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 20 亿元。预计到 2030 年,全球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20 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达到 30 亿元,随着显示技术对封装材料性能要求的提升,有机硅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
国产化率:35% 左右。国内企业在中低端有机硅材料上有一定产量,但高端显示面板封装用有机硅材料,如高纯度、低模量、高耐候性的有机硅产品,仍依赖进口,以保障显示面板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
国外企业清单:美国陶氏化学(约 25%)、日本信越化学(约 20%)、德国瓦克化学(约 15%)、法国阿科玛(约 10%)、美国杜邦(约 8%)
国内企业清单:合盛硅业、新安股份、东岳硅材等
7、光刻胶(显示面板制造用)市场规模:2023 年,全球显示面板光刻胶市场规模约 18 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 25 亿元。预计到 2030 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 25 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增长至 35 亿元,随着显示面板制造工艺的不断升级,对光刻胶的需求也在增加。
国产化率:20% 左右。在低端光刻胶领域,国内已实现一定程度的国产化替代,但在高端显示面板制造用光刻胶,如用于高分辨率、高精度面板制造的光刻胶产品方面,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和量产能力上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国外企业清单:日本信越化学(约 25%)、日本 JSR(约 20%)、日本东京应化(约 15%)、美国陶氏化学(约 10%)、德国巴斯夫(约 8%)
国内企业清单:鼎材科技、欣奕华等
8、靶材(用于显示面板溅射镀膜)市场规模:2023 年,全球显示面板靶材市场规模约 12 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 15 亿元。预计到 2030 年,全球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18 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达到 22 亿元,随着显示面板向大尺寸、高清晰度发展,对靶材的需求持续上升。
国产化率:30% 左右。国内企业在中低端靶材生产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高端显示面板用靶材,如高纯度、高精度的金属靶材和氧化物靶材,仍依赖进口,以满足先进显示面板制造工艺的要求。
国外企业清单:日本日矿金属(约 25%)、美国霍尼韦尔(约 20%)、日本东曹(约 15%)、德国世泰科(约 10%)、美国普莱克斯(约 8%)
国内企业清单:有研新材、江丰电子、阿石创等
9、光学膜(用于显示面板增亮、抗反射等)市场规模:2023 年,全球显示光学膜市场规模约 15 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 20 亿元。预计到 2030 年,全球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20 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达到 30 亿元,随着显示技术对光学性能要求的提高,光学膜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国产化率:35% 左右。国内企业在中低端光学膜产品上有一定产量,但高端光学膜,如用于高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显示设备的高透过率、低反射率、高硬度光学膜产品,仍需进口,以满足消费者对显示效果的高要求。
国外企业清单:日本住友化学(约 25%)、美国 3M(约 20%)、韩国 SKC(约 15%)、日本东丽(约 10%)、德国拜耳(约 8%)
国内企业清单:康得新、激智科技、长阳科技等
10、导光板(用于液晶显示背光源)市场规模:2023 年,全球导光板市场规模约 8 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 10 亿元。预计到 2030 年,全球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10 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达到 15 亿元,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广泛应用,导光板作为背光源的关键部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国产化率:50% 左右。国内企业在导光板的生产上已具备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部分产品已实现国产化,但在高端导光板,如用于超薄、高亮度显示面板的导光板产品方面,国外企业在光学设计和制造工艺上仍具有一定优势,国内企业在技术升级和产品优化上还需进一步努力。
国外企业清单:日本三菱丽阳(约 25%)、韩国三星 SDI(约 20%)、日本旭化成(约 15%)、德国拜耳(约 10%)、美国科思创(约 8%)
国内企业清单:苏州天禄光科技、东莞光阵显示器制品、中强光电等
11、量子点材料市场规模:2023 年,全球量子点材料市场规模约 10 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为 15 亿元。随着量子点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认可度的提高,预计到 2030 年,全球量子点材料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30 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将达到 45 亿元,成为显示材料领域中极具潜力的新兴市场。
国产化率:国产化率约 40%。在高端量子点材料,如用于高色域、高稳定性量子点显示的核心材料方面,国外企业仍具有技术优势,国内企业在产品性能和稳定性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满足量子点显示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需求。
国外企业清单:美国纳幕尔杜邦(约 30%)、德国巴斯夫(约 20%)、韩国三星 SDI(约 15%)、日本住友化学(约 10%)、美国 3M(约 8%)
国内企业清单:纳晶科技、苏州星烁纳米科技、广东普加福光电科技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