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硬件好还是软件好?软件和硬件哪个更吃香?

描述

  做硬件好还是做软件好?硬件真的不如软件有前(钱)途?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而是很多电子硬件工程师长久以来的无奈和痛楚。尤其近几年,全球互联网发展迅速,让软件人才变得炙手可热。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加之软件业的成本主要是人(硬件需要更多的设备投入),软件工程师的薪资也更为丰厚。

  有数据显示,单从美国方面看,电子工程师的工资增长不仅没有跟上软件工程师的增长速度,甚至还有下降。有网友说他认识的一个人,博士毕业,在硅谷排名前十的一家半导体公司工作近20年,最近工资被他女儿超过了。他女儿加州理工本科毕业,在Facebook工作了2年。

  然而,这种差异不单单只是制造业和互联网的行业差别,在传统制造业内部,软件的发展也要好于硬件,这是为什么呢?EDNC网友分享了一位经验人士的看法。(为什么选择做硬件而不是吃香的软件?)文章作者从自己的从业经历谈起,并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消费类电子因为量大,同质化,IC厂家会针对性的提供完善的,集成的芯片解决方案,在早期的智能手机中应用处理器,基带modem,射频单元,音频单元和很多其他功能模块都是分立的,但现在满眼都是集成了各个通信制式和功能模块的单芯片解决方案,设计在这时其实只是应用,别犯错,整机射频音频EMC性能把住关就OK了,当然肯定也没这么简单,但不可否认这样给硬件设计留出的发挥空间少之又少。而硬件同质化之后沦为后台,产品体现差别的是软件,攻城拔寨创收的也是软件,舞台大了自然在公司内更加受重视,待遇和发展自然也好于硬件,但跟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差别比,这个差别相对小一些。”

  “另外一点很尴尬的是,硬件的博大精深,体现硬件设计水平的一些技术,在消费电子中慢慢变的没必要了,开始我们也研究对标诺基亚,想把质量做到最好,但后来发现手机大家玩一两年就扔了,根本不需要你设计的这么精细,高层领导还嫌增加成本,浪费工时。手机都这样,其他消费类电子更不必说,可以看出这个行业市场对硬件技术能力,需求并不高,此处深深的叹口气。”

  也有一些好信息。“在大型设备比如工控和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硬件的处境就好很多,但对知识的要求也会高一些,不光数字电路和嵌入式底层软件,模拟电路,大功率,高可靠性设计的知识也是必须的。没有现成的芯片解决方案;没有现成设计可供参考,系统的庞大,很长的生命周期,可靠性设计相关的需求(出错可能出人命),都决定了硬件有更大的空间去发挥。深度的硬件技术也有了用武之地。”不过,在这种复杂度下,硬件工程师的受重视程度也是和待遇跟软件相当。

  学软件更有前景?

  IT行业依然前途光明,前景大好!但是作为一个即将选择在IT业学什么的大学生来说很难抉择!两者的分别已经不是太大,但是现在的选择依然会改变很多!

  计算机的核心是操作系统是软件,大量的应用程序是软件,所以一般来说软件更有前景。从就业的角度来看,软件程度人员要求量大,但工作量较大,到一定的岁数之后,企业内的程序员可能会向管理演化。计算机硬件研发,在中国是弱势,大量的硬件产品都是进口。我们期待中国的硬件有一天能超过世界发达国家,现在在努力中。部分学硬件的人员将来可能会专注于智能家电等智能设备的研发上。

  从高等教育的角度,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专业,实际情况是,软硬专业都会学习软件开发和硬件基础。企业的角度看软件或硬件专业的毕业生,对大部分的企业而言都差别不大。因为大部分的学生都得补充一定量的知识后才能胜任计算机相关的研发岗位工作。当然,如果是做计算机行业的销售代表,软件硬件专业无差别。

  我个人觉得前景取决于所学专业+毕业学校+个人兴趣+社会需要等多个要素,在软件或硬件专业学习过程中,尽可能了解外界和企业的现实需要,尽量在学校内建立实用的学科基础,就可能在企业内领先其他同学一步。

  当然,就计算机来说,软件是运行在硬件基础上的。没有硬件的支持那么软件就无从谈起。也就是说硬件最先开始,而后才有了硬件。

  硬件学习难度比较大,特别是开始阶段,必须从电子技术,信息方面的只是开始。这些只是基础,目前掌握计算机核心硬件技术的公司都是老外。基本上,我们更多的是应用别人的东西。但是,就电子硬件技术来说,从原理图设计,PCB线路板设计需要更多的是经验。所以作为一个电子工程师往往是越老越吃香。

  软件学习难度比硬件低,而且发展速度很快。需要掌握的基础是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软件工程等基础只是,另外就是掌握一门或多门编程语言。对软件来说,经验没有硬件那么重要,知识和一个人的智商反倒比较重要。所以这是一个年轻人热衷的行业,也是年轻人短期就可以拿到高薪的一个行业。

  这里说点题外话,要想成为一个高手,就做底层最好了。比如单片机开发。涉及到软件和硬件。必须对硬件非常了解才能编写出很好的程序,当然这样的软硬件高手也是炙手可热的人才。身价很高!

  不过话有说回来。无论什么行业,如果你端正态度,认真学习工作,哪怕整个行业就剩下一个人,那么那个人肯定也是你。

  一些网友也都是和作者抱有相似的看法。

  

软件

  

软件

  

软件

  

软件

  做硬件真的不如做软件发展好吗?也有人持不太一样的观点。

  有人认为,软件工程师只是看起来比电子硬件工程师发展更好。

  他们表示,相对来说,软件的创新比较容易,也就是说入门门槛比较低,而硬件需要长期的技术和经验积累。他们认为,对于门槛较高的方向,加上长期的积累,即便现在的待遇不会太高,但这份饭碗一定是稳妥的。

  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平常接触密切的消费电子行业,做硬件的投入相对较少;而在工业、医疗、汽车等领域,硬件往往是核心,但这些领域相对来说更远离人们的日常视野,也造成了人们觉得硬件不如软件有出路有发展。

  不可否认软件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但很多技术和功能单靠软件的创新是难以实现的。硬件才是产品的基础。不论产业如何变化,基础的东西总是要有人做的。

  软件

  

软件

  对于上述观点有人也分别给出了辩驳。首先,软件化趋势是潮流。不管是设备商巨头思科的转型,还是热议多年的SDN技术逐步开启商业化,都是这一趋势的体现。我们看到硬件处理能力过剩,通用硬件取代专用硬件,由软件提供功能。让大量传统上由电子工程完成的工作,正在变成软件工程的工作。

  产业的重要性并不代表从业人员会获得更多的利益和发展。 其次,对于注重经验积累的“越老越吃香”,如若其他人在你年轻时就已经获得丰厚的收入,而你在中年之际终于开始“吃香”的时候,其他人已经赚足了本儿开始计划退休了。所以我们看到,国外也不少电子工程师转行做码农,当然,转行有风险,大家需谨慎。

  从业几年的工程师这样说,的确,由于电子集成度越来越高,硬件工程师的工作量越来越少了。但只要有技术,吃饭是不愁的。而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想要技术过硬,首先基本功要扎实,另外,理论结合实践非常重要,不要觉得那些电子竞赛没有意义。正如下面这位网友说的,行业环境固然重要,但更多的是自身能力,真没点本事,哪里都吃不开。

  

软件

  智能硬件、创客,硬件工程师需要更多正能量!最后,来点正能量,“硬件复兴”。智能硬件、创客、硬件创业是“硬件复兴”的几个关键词,而这其中留给硬件领域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总结来说:没有一定成功的行业,只有坚持的努力。如果是想问哪一个更容易找工作?那一个更容易拿高一点的工资的话?那就只能说,21世纪最缺的就是人才,只要你是人才,不愁没饭碗的;当然,严格来说,社会需求量上应该是软件更多一些的。软件范围更广,发展潜力巨大,就是要学的精才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