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电路的混沌现象

电子常识

2585人已加入

描述

1、引言

混沌理论(ChaosTheory)是架起确定论和概率论两大理论体系之间的桥梁,与相对论、量子力学一起被称为20世纪物理学的三大科学革命。混沌研究最先起源于1963年洛伦兹(E.Lorenz)研究天气预报时用到的三个动力学方程,后来又从数学和实验上得到证实。混沌来自非线性,是非线性系统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复杂系统,如气象系统、太阳系,还是简单系统,如钟摆、滴水龙头等,皆因存在着内在随机性而出现类似无轨、但实际是非周期有序运动,即混沌现象。近年来,混沌现象及其应用已成为通讯工程、电子工程、生物工程、经济学等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由于电学量(如电压、电流)易于观察和显示,因此非线性电路逐渐成为混沌及混沌同步应用的重要途径,其中最典型的电路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蔡少棠教授1985年提出的著名的蔡氏电路(Chua’sCircuit)。蔡氏电路是能产生混沌行为的最简单的自治电路,是至今所知唯一的混沌实际物理系统,已被希尔尼柯夫定理严格证明存在混沌现象。就实验而言,可用示波器观察到电路混沌产生的全过程,并能得到双涡卷混沌吸引子,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亲自搭试电路,实际观测一番。

2、蔡氏电路

混沌

图1就是讨论非线性电路系统的一种简单而又经典的电路———蔡氏电路,它是由两个线性电容C1和C2、一个线性电感L、一个可变线性电阻R0和一个非线性电阻R构成。电感L和电容C2并联构成振荡电路,线性电阻R0的作用是分相。非线性电阻R的伏安特性iR=g(uR),是一个分段线性的负电阻,如图2所示,整体呈现对称但非线性。负阻是出现混沌的原因,其特性至少可用三种方法来实现:两个晶体管和两个二极管;一个运算放大器和两个二极管;一个双运算放大器和六个线性电阻组合。

混沌

图1电路中有3个状态变量uC1,uC2和uL,电路的非线性动力学状态方程为:

混沌

式中:uC1,uC2和iL分别表示C1、C2两端的电压,L中的电流。g(uR)是负阻曲线。蔡氏电路是能产生混沌行为的最小、最简单三阶(3个状态变量)自治(方程右端不显含时间)电路。

3、电路混沌的实验研究

混沌实验电路如图3所示。这里将蔡氏电路中的非线性电阻R的特性通过一个双运算放大器和6个线性电阻组合来实现,具体参数选取如下:R1=5.1kΩ,R2=3.3kΩ,R3=1kΩ,R4=R5=100Ω,R6=5.6kΩ。每次取两个状态变量在示波器上观察李萨如图形。

混沌

3.1、改变电阻R0,其它参数保持不变。

在合适选取C1、C2和L以后,如取C1=4700pF,C2=0.1μF,L=10mH,调节R0。当R0由3kΩ逐渐减小时,在示波器上看到,例如由uC1-uC2呈现的变化规图3非线性电路混沌实验电路图律。由1个点(稳态平衡点)→1个圈(Hopf分岔,出现单周期极限环)→2个圈(倍周期分岔,出现2周期极限环)→22圈(4周期极限环)→……→2∞个圈(单涡卷混沌吸引子)。实验中一般能观察到周期8,由于变化速度太快很难看到大于8的周期。周期为无穷大也就是没有周期,这就是混沌。在上述参数值下,R0=1.5kΩ左右时电路可进入混沌状态。继续减小R0,还会出现双涡卷混沌吸引子,只见环形曲线在两个外涡卷的吸引子之间不断填充与跳跃,这就是混沌研究文献中所描述的“蝴蝶”图像,也是一种奇异吸引子,它的特点是整体上的稳定性和局部上的不稳定性同时存在。图4是一个单涡卷混沌吸引子,图5、图6都是双涡卷混沌吸引子。

利用这个电路,还可以观察到周期性窗口,仔细调节R0,有时原先的混沌吸引子不是倍周期变化,却突然出现了一个三周期图像,再微调R0,又出现混沌吸引子,这一现象称为出现了周期性窗口。
#p#

混沌现象的本质

#e#

3.2、调节电容C1(或C2)。

固定C2(或C1)、L和R0在某一适当的数值,改变C1(或C2)所得分岔和混沌规律与1中相类似。

3.3、改变负阻曲线。

在1、2中都是保持负阻曲线对称不变的情况下调节电路参数观察到的结果。在合适选取C1、C2、L和R0以后,调节其中一个运算放大器的电源电压改变负阻曲线,也能得到漂亮的混沌规律。

4、混沌现象的本质

混沌是一种确定系统中出现的貌似不规则的有序运动。这种有序是乱中有序,是有序与无序的结合,是非线性序———混沌序。变是混沌的本性。分岔是进入混沌的途径。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运动状态在不断变化。当控制参量λ(λ=0对应于平衡态)由小到大变化时,系统由稳定有序逐渐失稳,开始分岔,随着分岔按几何级数的不断增长,系统由有序到无序。当控制参量达到一个临界值时系统进入混沌区,当再增大时又会遇到一个个的周期窗口,一个个混沌区……当控制参量不断减少时系统又会由混沌逐渐向有序演化。现已知道在倍周期分岔进入混沌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普适常数———费根鲍姆常数(Feigenbaumcontant),即

混沌

上式中λn是第n次分岔出现的参数值,δ是相继分岔的间距之比的极限,是一个类似π、e和普朗克常数的无理数。这是美国物理学家费根鲍姆利用计算机在1978年计算发现的。现已有数学家用泛函方法得到证明。费根鲍姆常数的存在反映了混沌演化过程中的有序性。

5、结语

电路混沌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非线性电路的本质,发现新规律,也有助于将这些结果直接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去,因为描述各种系统中的运动方程有时是类似的。混沌电路的实验研究仍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蔡氏电路介绍了最基本的混沌概念,说明了如何实现5段分段线性的非线性负阻以及观察混沌的三种方法,表明蔡氏电路虽然结构非常简单,但其非线性动力学行为极其丰富,Feigenbaum倍周期分岔过程是蔡氏电路中典型的通向混沌道路。这一内在规律在完全不同的非线性电路系统中都会出现,具有普适性。感兴趣的读者不妨亲自试一试,蔡氏电路的应用研究目前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蔡氏电路易于控制和同步,既可以控制它由混沌状态转变为周期性或定常轨道,也可以使两个相同的蔡氏电路同步工作于周期振荡或混沌状态,使混沌电路有可能在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如混沌保密通信技术、数字水印技术和混沌扩频通信技术等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