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布局_中电熊猫改写液晶面板产业的版图

显示光电

95人已加入

描述

在双流区,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广圣干劲十足。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50英寸液晶面板产品就将实现量产。试验和调试等各种复杂工艺都要反复斟酌,确保量产时万无一失。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时间回到除夕那天,公司第二款产品58英寸液晶面板成功被点亮。橙红色液晶面板旁,李广圣笑得格外灿烂。“我们再一次挑战成功,提前半个月完成第二款产品点亮任务。”

“企业要抢抓机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电子信息产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产业。中电熊猫如何书写新时代的成都新答卷?提前半个月点亮任务,让李广圣的底气更足,对下个月实现50英寸液晶面板产品量产充满更多期待。

作为全国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成都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网络通信、电子元器件、信息安全等领域已具备相当规模,具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整机终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是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全国首批、中西部唯一的“中国软件名城”,在电子信息领域已形成了领先中西部乃至全国的发展优势。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成都将通过积极融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垂直整合产业链,打造功能配套完善、彰显文化风貌、体现生态宜居的产业功能区,全面构建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

在不断刷新高清液晶面板记录的同时,中电熊猫也在改写着世界液晶面板产业的版图,更让“成都造”液晶面板绽放出别样精彩。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项目拥有三大核心技术,首次导入五道光罩新型金属氧化物制造工艺,生产成本和产品性能上都更具优势,是中国首条以金属氧化物为核心技术、面向8K以上超高分辨率电视市场的液晶面板生产线。

一块玻璃板进入生产流水线,经过200多道工艺,摇身变成一块50英寸的高清液晶面板……更神奇的是,这个总投资280亿元的中国电子成都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从打桩建设到建成投入试运营仅用时16个月,创造了液晶面板项目建设的“世界速度”。

一年多前,中电熊猫公司还是一片繁忙的工地,如今现代化的厂房林立,总建筑面积达87万平方米。“目前整个工厂土建基建基本完成,进入试生产阶段。”李广圣介绍。工艺设备安装调试基本结束,现在处于品质和可靠性验证阶段及整个智能工厂磨合状态。4月上旬第一款50英寸4K液晶面板就能量产,4月下旬第二款58英寸4K高清面板将量产。

中电熊猫提前布局50英寸4K液晶面板,是基于良好的市场预期。自今年伊始,家庭电视开始出现了新趋势——比现有超高清4K分辨率还要高出一个档次的8K电视正慢慢崭露头角,有分析认为,2018年的家庭电视市场或将成为“8K元年”。随着8K的试水应用,未来将为显示产业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那么,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和竞争力在哪里?“项目拥有三大核心技术,首次导入五道光罩新型金属氧化物制造工艺,相较传统工艺技术,生产成本和产品性能上都更具优势,是中国首条以金属氧化物为核心技术、面向8K以上超高分辨率电视市场的液晶面板生产线。”李广圣介绍。

更为超前的是,无论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还是技术投入,中国电子成都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都进行了提前布局,可直接生产8K超高清液晶面板。预计到2019年上半年,中国电子成都8.6代液晶面板新型绿色智慧工厂全面达产,将带动成都地区新型显示及其周边配套产业年产值达200亿元,实现上下游产业产值500亿元以上,不断提升四川乃至全国新型显示产业的层次和水平。

事实上,不仅中电熊猫,更多的企业凭借领先技术,打响了“成都造”的品牌:京东方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竣工投产——更省电、比纸薄、可弯曲折叠的“下一代屏幕技术”,彻底打破日韩半导体巨头的垄断,一举奠定“中国造”和“成都造”在全球的领先地位;格芯12英寸特色工艺晶圆制造项目,建成后有望改变目前国内厂商始终处于追赶地位的现状,实现“换道超车”;由中科曙光与美国超威半导体公司合作,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代X86 CPU芯片,装载第一款CPU芯片的曙光服务器今年将正式投放市场,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美国之后第二个有能力设计X86服务器CPU的国家,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信息产业“缺芯少魂”的问题……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为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我市积极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及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创新成果本地转化、产业化。

构建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 提升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全球竞争力

以电子信息产业主体功能区为核心,形成协同发展的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布局,构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

中电熊猫是近年来我省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化项目之一,目前已成功吸聚南京熊猫PCBA、南京冠石科技、江友光电等一批关键配套项目入驻,这些企业将在偏光片、液晶膜片、新型导热材料等方面为该项目提供就地配套,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成链发展、集群发展。“一年能生产近千万枚大尺寸液晶面板,主要供应创维、长虹、熊猫等客户。”据李广圣介绍。

不仅是中电熊猫、英特尔、IBM、华为、德州仪器、格罗方德、紫光、戴尔、西门子……越来越多的全球业界“巨头”都把研发机构和前沿生产线布局于此,支撑起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从千亿级向万亿级攀爬跃升。而这样集生产、研发和居住、消费、生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功能区,全市统筹规划了66个,已成为成都在新时代加快推动率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

为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今年初,我市印发了《全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实施方案》,从创新规划编制、完善政策体系、深化校院企地合作、加快发展新经济、强化人才供给、创新资本供给、优化功能配置、转变招商方式等方面对产业功能区建设各方面进行了明确,同时,《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总体规划》正在抓紧编制,这也将是首个编制完成的产业功能区“总规”。

以电子信息产业主体功能区为核心,我市将形成协同发展的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布局,构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未来将重点聚焦五大重点领域,强化产业链;完善五大产业配套,提升服务链;构建两类创新空间,激发创新全生命周期服务,形成人才链,建设多要素集聚、融合、共生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

此外,根据功能区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行业发展趋势,突出引领性、绿色化、高端化的原则,聚焦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网络通信和新经济(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五大重点行业,重点发展关键组件、整机终端、软件开发、创新服务等产业高端,一般性材料、零部件等配套环节在区域统筹布局,不断提升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全球竞争力。

强化分类服务企业能力 加快形成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合力

采取龙头企业、重点项目量身定做,中型企业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思路,多措并举推进重大项目,服务重点企业。

“一般从打桩到试生产要18到20个月时间,我们提前了至少2个月。”李广圣介绍,企业根据自身多年积累的经验,在厂房交叉建设、工艺调试优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努力,更离不开省、市、区各级部门的强力支持。

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更好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从一开始,项目便创建“省项目协调小组—市推进领导小组—区建设领导小组—园区推进工作组”四级联动机制,协调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先后协调解决事项1000余项,其中省市区领导召开专题会议30多次,协调解决重大事项310余个……自项目启动建设以来,西航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专门选派4名骨干人员,作为“编外职工”入驻项目建设现场办公,收集解决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如何做好服务,夯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成都通过实施分类服务,采取龙头企业、重点项目量身定做,中型企业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思路,多措并举推进重大项目,服务重点企业;建立重大项目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相关领导小组作用,为成都芯谷、紫光IC国际城、格芯等重大项目保驾护航。同时,建立重点企业定期走访制度,推动富士康、戴尔、联想、OPPO等一批重点企业扩大产能,开放供应链,加强与本地企业的协作配套,促进英特尔、德州仪器、莫仕、捷普等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实施和完成投资计划,实现产能增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