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20年来的发展主要是消费互联网的发展

描述

互联网20年来的发展主要是消费互联网的发展。而近年来互联网对产业的影响正在凸显,互联网主体已经逐渐渗透到企业和全产业链条、全生命周期,产业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优势产业平台将凭借对实体资源的把控,凭借互联网的力量实现对信息、交易、定价的全面把控。公司的价值将由收入、利润等财务指标延伸到客户数、服务能力和可扩展空间等互联网要素进行重估。

一、产业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

(一)产业互联网一片蓝海

1. 消费是过去20年互联网的主题

Yahoo,Amazon这两大互联网巨头同样于1995年成立,Google成立于1998年,因此1995年也被称为世界互联网商业元年。在这20年中,以消费为主线,互联网迅速渗透进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生活和消费的习惯。

互联网

消费互联网从提供资讯为主的门户网站发端,目前已经可以满足人们绝大多数的消费需求,包括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在线旅行等行业获得极大的发展。

互联网

依托于互联网强大的信息能力,消费互联网企业发展迅速,传统线下的规模经济演变成为多业务、多品种的范围经济。消费互联网的数字化、网络化,以及几乎为零的货架成本、库存成本,使得互联网公司在于传统公司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零售,娱乐,旅游等领域传统企业受到极大的冲击,互联网公司已经成为这些领域的领头羊。  2. 消费互联网行业发展充分,格局趋向稳定

经过20年的发展,消费互联网的渗透率极高,用户数增长已经放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2013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已达6.18亿,同比增速已经下滑至个位数,用户周均上网时长也已经趋向稳定,这两个指标显示用户数和用户活跃度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有限。

互联网

从竞争格局角度来看,在经历了野蛮式生长后,大多数细分行业的洗牌已经完成,拥有资本和先发优势的巨头在行业类的领先地位得到巩固,格局走向稳定,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

当前中国的消费互联网呈现BAT三国演义之势,这种格局的形成是基于一种差异化的市场,三方基于搜索,购物,社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实力范围。但是由于三家均在各自的领域里已经做到极限,相互渗透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2013年BAT三巨头不约而同选择了加速扩张,分别以娱乐,搜索,电子商务为中心,移动互联网为扩张主线,通过投资并购加速整合资源,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生态体系。使2013年成为中国消费互联网行业投资并购最为活跃的一年。

互联网

通过迅速并购和扩展业务线,BAT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业务线,建立了自己的生态系统。

百度:30亿美元并购确保开放搜索的四大战略布局

百度无疑是2013年最大的买家,围绕着移动、O2O和LBS生活服务、中间页战略等,百度花去了超过30亿美元,进行了超过17起的投资或收购。

互联网

阿里巴巴:广泛布局,志存高远

阿里巴巴在2013投资极为广泛,投资标的包括从上市大公司到初创阶段公司、从国内公司到国外公司。2013年阿里巴巴较大的投资有22起,投资的金额超过25亿美元。如果把2014年初私有化高德算上的则有近40亿美元。

移动互联网是阿里巴巴业务的一块短板,所以几乎在移动的各个环节阿里巴巴都有动作,社交方面包括陌陌、新浪微博;O2O相关的高德地图、快的打车,以及之前入股的美团;旅游领域的穷游网、在路上;数字音乐方面有天天动听、虾米网;安全服务方面的LBE安全大师;数据统计服务的友盟;语音广告联盟的声盟等。方向非常宽泛,但是又过于零散,需要一个平台来聚拢。因此不排除2014年阿里巴巴仍然会在移动互联网上再出奇兵。

而在阿里驾轻就熟的电商产业链上,阿里巴巴的投资走向了更为基础的领域,在物流领域,除了据称投资规模达3000亿的菜鸟物流网,还有28亿港元战略投资海尔集团(日日顺物流);此外阿里还投资了1家网店SAAS服务提供商“360Shop淘店通”、美国体育用品电商Fanatics等。

互联网

腾讯:微信占据移动端

2014年2月23日,Facebook以190亿美元的价格豪购whatsapp,whatsapp拥有4.5亿活跃用户,而微信拥有超过6亿的活跃用户,且货币化能力远超whatsapp。2013年腾讯股价翻倍,市值超过1万亿港币,微信在其中起的作用匪浅。

相对于阿里,百度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加速并购,腾讯借助微信率先抢占一张移动互联网的门票,并由此涉足移动支付、理财、游戏、地图、电商以及生活服务等众多领域,轻松搭建起了新的生态体系。

因此在并购上,腾讯也显得更为从容,重量级投资大众点评和搜狗,一方面弥补了自身的短板,另一方面也进一步的完善了微信生态系统。合理的价格和节奏感十足的步伐,隐约彰显腾讯已经领先了半个身位。

互联网

3.消费互联网巨头在产业互联网领域优势不在

阿里和腾讯虽然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牛气冲天,但是在产业互联网应用的尝试均未取得好的效果。由于BAT的客户积累和运营经验主要集中在个人客户,其向产业互联网拓展过程中优势将不再明显。

互联网

2007年1月马云在上海宣布旗下公司——先期投资1亿元的阿里软件正式成立,并宣布全面进入企业商务软件领域。这也是阿里巴巴旗下第五家子公司。至于敏感的收费问题,马云断然表示“要收费,一定要收费”!据阿里软件总经理王涛介绍,目前阿里巴巴网有用户15%愿意付钱。而收费则从几百元到万元不等。不过王涛也留了活话:“先体验后付款,用多少买多少。最长试用期为期一年。”从某种意义上说马云在管理软件上仍然采用了变通的“免费”方式。这种“马式”打法,多少会令管理软件厂商难以应付。

2009年3月31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公司阿里软件在京宣布:将投入十亿元巨资,向中小企业推广管理软件,并承诺未来三年免费,目标是在三年内使中小企业管理软件普及率从10%提升至40%。这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软件业为帮助国内中小企业“过冬”所推出的最大手笔。在国内8家银行的支持下,推出了面向中小企业的无抵押低息贷款计划“钱掌柜”。该计划的贷款总额将超过60亿元。

7月25日消息,阿里巴巴官方论坛发布公告称,将于2013年3月31日起关闭钱掌柜并终止提供相关服务,关闭后相关数据将不再保留。

阿里巴巴在企业软件市场开拓受挫,最终选择与软件商合作。2013年12月,阿里巴巴拟与金蝶合作共推针对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的专业级财务管理软件。

互联网

2007年,“QQ客服”诞生,半年多后,这个免费产品有了5万人次的申请。而到2013年2月更名为“企业QQ”的“企业QQ办公版”的经过了6年的积累企业用户也只有30万,与其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的地位相差甚远。

互联网

曾经有人寄希望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能够打破BAT一统天下的格局,但是2013年互联网的并购热潮显然是这三家互联网巨头瓜分二线资产的圈地活动,由于行业内巨头间跨界竞争的激烈程度在不断加剧,以及BAT手中资金依然充裕,有理由认为2014年行业中并购整合会继续,这会使得马太效应继续放大,新参与者难有立足之地。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消费互联网的格局已定,巨头已经牢牢把持住了行业发展的脉络。但是消费互联网巨头在向产业互联网领域拓展的时候原来的优势已经不在,产业互联网是一片蓝海。

(二)产业互联网正在兴起

1. 产业全面互联网化正当其时

产业互联网区别于消费互联网,泛指以生产者为用户,以生产活动为应用场景的互联网应用。体现在互联网对各产业的生产、交易、融资、流通等各个环节的改造。

从硬件环境来说,消费互联网的普及是由个人电脑、智能终端、网络连接成本的下降所推动的,产业互联网的突破是由更低成本的传感器、数据存储和更快的数据分析能力所推动的。

从推动因素来说,消费互联网得以迅速发展是因为个人生活体验借助互联网得到了极大大提升,购物、阅读、娱乐、出行等方面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产业互联网将会因为更高的生产、资源配置、交易效率而得到快速推进。

互联网

泛互联网化使得个人全面虚拟化,智能硬件终端设备的渗透和普及,让人们几乎24小时都“在线”。PC计算机的普及,给人们的工作效率带来了极大的提升,人们每天在工作的8小时内基本都会使用计算机。近些年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迅速兴起,出货量已经远超PC计算机,据统计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高达3.8亿台,平板电脑的出货量为1亿台,均远高于PC的出货量7000万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快速渗透使得人们的虚拟化程度进一步提升,除了8小时睡觉时间,几乎时刻都在“在线”。而今,穿戴式设备也开始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谷歌眼镜、苹果的iWatch、Jawbone UP等新型产皮层出不穷,未来随着穿戴式设备的应用与普及,人们将会实现全面的虚拟化。

互联网

电子商务和物联网的迅猛发展加速企业虚拟化进程。自20世纪90年代初,ERP、CRM、OA等运营管理软件陆续面世,并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开启了企业的虚拟化进程。电子商务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线上的采购与销售通道,尤其是经过2003年和2008年两次关键拐点,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应用大幅提升,几乎成为企业“标配”,且服务内容也日益丰富、深入,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撮合,已经开始向集信息、交易、金融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演进,据统计2013年中国B2B电子商务的市场交易规模高达6.8万亿元,企业用户为1850万。目前,部分企业已经推动生产制造的数字化、智能化,软控股份为橡胶行业提供智能设备、机器人,国际巨头GE更是举起了工业互联网大旗。

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化需要虚拟化的东西相对消费互联网来说更多,要将企业,工厂的整个流程进行虚拟化,主要的工作包括:智能机器:以新的方法将现实世界中的机器、设备、团队和网络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和软件应用程序连接起来;大数据分析:使用基于物理的分析法、预测算法关键学科的深厚专业知识来理解机器与大型系统的运作方式;人员:建立公司之间的实时连接,连接各种工作场所的人员,以支持更为智能的设计、操作、维护以及高质量的服务与安全保障。

互联网

互联网在产业领域的拓展尚属于初步阶段,但是市场巨大,需求的信息和计算量亟需互联网的支持,根据GE白皮书给出的测算,仅在航空,电力,医疗保健,铁路,油气这五个领域如果引入互联网支持,假设只提高1%的效率,那么在未来15年中预计可节省近3000亿美元。

产业领域的互联网化相对更专业,需要更加深入的积累和研究,与消费互联网赢家通吃的格局不同,产业互联网中会有更多细分领域的龙头,提前进行产业互联网化的布局和研究,对某一领域有深入理解的公司会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

2. 互联网产业应用是国家战略层次的需求,掀起一轮新的生产力革命

国家战略需求: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很多经济领域大而不强,受西方国家的制约。比如我国是橡胶的最大进口国和消费国,橡胶对我国来说是重要的战略商品资源,但是我国在橡胶定价上却缺乏话语权。构建重要资源的产业平台,集合产业力量做大做强,抢夺在全球定价的话语权也是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使命。

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器: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主席亲自担任组长,***、***任副组长。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成立显示出高层在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决心。从党的“十五大”提出“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到“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再到“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推动取得巨大成果,为互联网的产业应用打下良好基础。在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引领下和良好的两化融合的基础上,产业互联网将成为我国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器。

德国将工业4.0提升到国家战略层次:工业4.0研究项目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联手资助,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形成,并已上升为德国的国家级战略。德国联邦政府投入达2亿欧元。“工业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工业4.0”的设想要把生产设备联网,就是生产的“一体化”。把不同的设备通过数据交互连接到一起,让工厂内部,甚至工厂之间都能成为一个整体。这种工业设备生产数据的交互在德国正在变为现实。

工业4.0能够持续带来覆盖整个价值网络的资源生产率和效率的增益。同时能够将人口结构变动和社会因素考虑在内,并设定合适的方式来组织生产。智能辅助系统可以把工人从单调、程式化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能够将精力集中在创新和增值业务上。

GE在美国推动工业互联网:GE提出了工业互联网革命(Industrial Internet Revolution),一个开放、全球化的网络,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这是一个庞大的物理世界,由机器、设备、集群和网络组成,能够在更深的层面和连接能力、大数据、数字分析相结合。” 正如过去互联网的普及是由个人电脑、网络连接成本的下降所推动的,工业互联网的突破是由更低成本的传感器、数据存储和更快的数据分析能力所推动的。现在工业机器的监测诊断系统已得到改进,并且信息技术的成本有所下降,基于越来越多的实时数据的计算能力得到了提高——可处理大量信息的远程数据存储、大数据集和更先进的分析工具日趋成熟,并且应用更加广泛。

二、产业互联网中国机会巨大

中国工业化信息化进程与互联网化浪潮叠加的独特节奏、经济结构的调整进程、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BAT等互联网巨头虎视眈眈的威胁都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快互联网在传统产业的应用,促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从而推动整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一) 工业化信息化与互联网化浪潮叠加

中国工业化信息化进程起步较发达国家晚几十甚至上百年,而互联网化的滞后却并不明显,尤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可以说是并驾齐驱。工业化与信息化进程的相对滞后,与互联网化进程的相对超前,两股浪潮的叠加激荡出产业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在工业化信息化程度达到一定水平后跨越进产业互联网时代,产生出很多有中国特色的产业互联网应用。

互联网

我国企业信息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发展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企业产品设计信息化阶段,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CAD的应用为代表;第二个阶段是企业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信息化阶段,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生产设备的自动化和现代化为特征;第三个阶段是企业管理信息化阶段,开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从会计电算化开始。其中,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历程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大概是从80年代中期到1995年前后,以会计电算化为特征;第二个阶段大致是从1995年至1997年,以财务业务一体化为主要内容;第三个阶段大概是从1997年至今,以制造资源计划(MRPII)和企业资源计划(ERP)为主要特征。

互联网

工业化与信息化本身为产业互联网的推进奠定了重要基础,企业虚拟化程度的提升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必要前提。中国企业经过30多年的信息化进程,不少企业具备了相当的信息化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企业的虚拟化。

互联网

(二) 宏观经济结构

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我国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较高,在国内需求整体趋弱的环境下,这些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很大挑战,渠道利润被压缩,这些行业里面流通领域的企业面临很大压力。钢价波动幅度收窄使得贸易商赚取价差的盈利模式一去不复返,目前一吨钢几十元的微利是常态。钢铁业传统的多级销售体系迅速崩溃,搞服务、建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成为新的选择。在传统行业里面钢铁领域的互联网化进程比较领先,我国钢铁电商已达到30多家,主要分为三类:钢铁企业如宝钢办的上海钢铁交易中心,互联网企业如上海钢联办的钢银电子商务,中间流通商如西本新干线办的电商平台等。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激发小微企业经济活力尤为重要,但是我国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满足程度极低。

在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区域形成了自己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在应对竞争提高效率的过程中会借助互联网来提高沟通与交易的效率,打造了很多区域经济平台。

互联网

中国“人口红利”临近消失转折点。据统计,2012年中国大陆劳动年龄人口(15岁至59岁)数量为9.37亿人,占总人口的69.2%,比2011年年末,减少了345万人,下降了0.6个百分点。中国社会科学院预计中国人口红利的拐点在2015年会提前到来,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劳动力短缺、养老难等问题更加凸显,影响到中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人口红利消失压力下,企业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并进行劳动力的机器替代。将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三)互联网基础设施与巨头推动

我国互联网在基础设施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根据最新数据2013年三季度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08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4%。有1.3亿户家庭已经具备光纤宽带能力,3G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国所有的乡镇。截止2013年11月底,中国互联网宽带接入总用户达到1.88亿户,其中4M以上宽带用户比例达到77.4%。

在社会评价体系和支付体系方面都已经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互联网

三、产业互联网的影响全面深入

产业互联网环境下产业链中传统的优势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加强对产业链的控制,从而在产业链中的优势被放大,因此产业互联网环境下的微笑曲线将会变得更加陡峭。企业必须尽快加强互联网的产业应用,以提升并巩固在产业链中的地位。

互联网

互联网对产业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入的,从细分领域来说可以从生产、销售流通、融资、交付四个大的领域进行分析。互联网本身的高效实时、跨区域、普惠等特性与生产活动中各环节的结合将有效提升生产效率。而互联网更是产业优势平台价值的催化剂,拥有线下优势资源的产业平台,借助互联网可以实现信息平台、交易平台、定价平台等多重功能,进一步增强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

互联网

(一)生产体系——从设计到制造

产业互联网对生产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制造过程中高度自动化柔性化的生产方式,更体现在了产品的设计上面,包括产品设计方式和功能设计等方面。在互联网时代产品设计上将会更加强调用户的参与,尊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互联网

海尔的全套定制家电,瞄准个性化需求,采用在线定制,F2C的模式,为客户量身打造合适的家电产品,是一个有力的尝试。小米从一开始的就强调用户的参与感,让用户参与到设计中来,小米论坛作为一个产品论坛,他的流量10倍于同行网站,日活跃用户数100万,日发帖量30万。MIUI的很多特性功能的设计都是受论坛的启发。在产品的功能设计方面,越来越多的产品支持联网功能,具备一定智能程度。智能家居将是产品互联网化在家居家电领域的重要应用。

互联网

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高智能可联网通讯的制造装备在柔性化、个性化的制造业发展趋势中将尤为重要。德国提出的工业4.0与美国GE所倡导的工业互联网主要强调就是对制造过程的互联网改造。

(二)销售流通体系

据工信部统计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0万亿,其中B2B业务将近8万亿,远超B2C业务。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2013年我国B2B电商交易规模增长19.7%,达到7.1亿的规模。各产业园区重视线上平台交易平台的建立、网上支付手段的完善以及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体系的不断完善都推动企业电商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批发业务由线下转到线上交易。

互联网

特定商品领域的垂直企业电商平台深入发展,钢铁、化工品、农产品、中药等各种线上商品交易中心成立。个别平台已经打造成具有商品定价能力的电商平台,已经在产业里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B2B电商在经过了信息发布和营销推广的初级阶段,很多电商平台已经实现了在线交易、在线支付的功能,并且将线下的物流、退货等业务流程进行线上管理,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一体化。B2B电商发展到今天,除了几个综合性的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慧聪网外,还涌现出了很多垂直领域的电商平台,部分电商平台不仅实现了在线交易、支付,线上线下一体化,而且拥有了定价能力,在产业里面的地位相当重要。垂直深度的电商平台将是B2B电商未来的方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