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应用案例:基于泓川科技白光干涉测厚传感器的PS涂胶厚度高精度检测系统

描述

一、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1. 检测目标

某光学元件制造商需对透明基材(玻璃/PET)表面的丙烯酸树脂(PS)涂胶层进行全自动厚度检测,具体参数要求:

膜厚范围:3μm~40μm

检测光源:波长>500nm(避免透明基材光反射干扰)

精度要求

重复精度:<0.1μm(3σ)

绝对误差:|测量值-实际值|/实际值 ≤0.5%

采样规范

采点间隔:5mm(空间分辨率)

采样频率:1ms/点(匹配产线速度)

系统扩展:预留2~3个工位,支持多探头同步测量。

2. 技术难点

透明基材与PS胶层折射率差异(n=1.0 vs. 基材n≈1.5)导致反射信号复杂。

高速产线(60m/min)下的动态测量稳定性。

涂层边缘区域因表面张力导致的厚度突变(±2μm)需精准捕捉。

二、系统设计与实施方案

1. 硬件配置

组件 型号 关键参数 功能说明
白光干涉传感器探头 HT-T10W 波长500-700nm,光斑直径4mm,工作距离5-10mm 非接触式厚度测量
控制器 HT-TC-100W 10kHz采样率,Modbus/Ethernet通信 多探头同步控制与数据采集
运动平台 定制线性模组 定位精度±1μm,最大速度1m/s 实现150mm长度扫描路径
编码器 ABZ型增量式 分辨率1μm,输出频率100kHz 触发采样与空间定位

2. 系统架构

3. 测量流程

标定阶段(每日开机执行):

使用标准厚度片(5μm/20μm/35μm)进行传感器零点校准。

基于PS胶折射率(n=1.0)设定光谱解析参数。

动态扫描

探头以5mm间隔触发采样(编码器信号同步),单次扫描150mm长度(30个有效点)。

4个检测位(中心/左/右/对角)全覆盖,消除涂布头偏移影响。

数据处理

实时剔除因气泡/杂质导致的异常值(阈值:±3σ)。

计算厚度均值(μ)、标准差(σ)及CPK值,生成厚度分布热力图。

传感器传感器

三、数据验证与性能分析

1. 静态重复性测试(File 3数据)

标称厚度(μm) 测量均值(μm) 标准差σ(μm) 3σ(μm)
10.00 10.02 0.008 0.024
25.00 24.97 0.012 0.036
40.00 40.05 0.015 0.045
结论:3σ值均<0.1μm,满足重复性要求。      

2. 动态线性度验证(File 2数据节选)

位置 标称值(μm) 测量值(μm) 绝对误差(μm) 相对误差(%)
P1 25.0 25.12 +0.12 0.48
P15 25.0 24.88 -0.12 0.48
P30 25.0 25.05 +0.05 0.20
结论:最大相对误差0.48% < 0.5%阈值。        

3. 产线实际数据(连续8小时运行)

指标 结果
平均厚度(μm) 26.38±0.21
CPK 1.83
不良品率 0.02%
单件检测时间 2.4秒

传感器

四、关键技术突破

抗干扰算法

采用傅里叶变换分离基材与涂层的干涉信号(图2):I(k) = I_{base}(k) + I_{coating}(k) cdot e^{-j2knd}I(k)=Ibase​(k)+Icoating​(k)⋅e−j2knd

传感器

动态补偿环境振动导致的相位偏移(<10nm残差)。

多工位同步策略

控制器通过ABZ编码器实现3探头采样同步(时间偏差<10μs)。

数据融合算法消除因基材翘曲导致的测量差异。

边缘补偿模型

建立厚度-边缘距离关系:h(x) = h_0 + alpha e^{-beta x^2}h(x)=h0​+αe−βx2

传感器

精准捕捉边缘5mm内厚度变化(分辨率0.1μm)。

五、应用效益

质量提升:CPK从1.2提升至1.8,年减少客户投诉320起。

成本节约:替代人工抽检(3人/班次),年节省人力成本¥65万。

工艺优化:通过厚度分布数据优化涂布头压力参数,材料损耗降低12%。

六、结论

本方案通过泓川科技HT-T系列白光干涉传感器,结合多工位同步控制与智能数据处理算法,实现了透明材料涂胶厚度的高精度动态检测。实测数据表明,系统重复性达0.015μm,绝对误差≤0.5%,完全满足光学级涂层的严苛要求,为半导体、显示面板等行业提供了可靠的在线检测解决方案。

 审核编辑 黄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