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出货量将达百万!当下,人形机器人的商业拐点在哪?

描述

电子发烧友原创 章鹰

3月17日,上海机器人企业傅利叶正式开源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数据FourierActionNet, 首批上线超3万条高质量真机训练数据。同一天,美国人形机器人公司Agility Robotics表示,将在2025年底推出全球首款通过安全认证的人形机器人Digit,其能在较开放的工作区工作。3月12日,黑芝麻智能宣布,公司产品A2000和C1236芯片将用于人形机器人。

2025年,可谓是人形机器人元年。优必选、智元、乐聚等先后发布了不同形态、功能的人形机器人,今年人形机器人市场的总体趋势和技术走向是怎样的?3月14日,在英飞凌ICIC峰会上,来自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带来了市场的前瞻和成本、量产等系列热点解读。

特斯拉开启人形机器人时代!核心软硬件,国内外厂商主要差距在哪里?

2024年,各种机器人硬件产品持续涌现,发展迅速。比如2024年全球工业协作机器人出货量超过50万,2024年全球物流机器人出货量超过20万台,2024年四足机器人的出货量超过3万,扫地机器人则是细分品类中出货量最大,2024年全球出货量超1900万台。而人形机器人目前全球厂商数量超过140家。

“人形机器人70年代就已经出现,我们看到扫地机器人、工业协作机器人已经充分产业化,机器狗正处于产业化的初期。”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表示,之前,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主任、元化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孟庆虎在高交会的论坛上曾对电子发烧友记者表示,在传感器技术、机器学习、AI技术和大模型的加持下,智能机器人加速到来,人形机器人就是其代表。
人形机器人
以Tesla为例,2022年10月,Tesla在AI Day上发布Optimus;2023年12月,Tesla发布Optimus Gen2。2024年在10月份发布会上Optimus Gen3现身,马斯克在股东大会上表示,目前已有2台人形机器人在工厂,预计2025年将有上千台机器人在特斯拉工厂工作。Optimus Gen3比较前代有明显改进:一是走路没有椎间盘压迫,人机交互、运动流畅性、操作都比原来有大幅度的提升;二是Optimus Gen3,手的关节变成22个自由度,人的手是27个自由度,基本上可以像人一样,拿起一个25磅的电池盒,这是革命性参数的突破。
人形机器人
“中国在人形机器人市场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现象,国内的机器人玩家如优必选、小鹏、宇树科技、银河通用等在整机层面优势更明显。美国的人形机器人做主机的玩家不多,一些厂商在做AI大脑、小脑,他们在基础模型和平台操作系统,无框力矩电机等方面比中国厂商的实力更强。”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表示。

技术VS成本,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拐点在哪里?

卢瀚宸表示,有些预测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我们更加谨慎和保守的判断是,2026年人形机器人可能在工业、商业化的场景中真正批量化落地。当下人形机器人商业落地主要挑战在于软件、硬件,还有软件和硬件之间的解耦和适配,这些都是无人区,都没有可以参考的案例。技术实现之后,下一个挑战就是成本的问题。

卢瀚宸总结认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短期堵点在于技术,长期堵点在于成本。过去一两年,人形机器人的成本下降比较快,特别是供应链企业加入的话,我们调研当中发现不少玩家表示,当人形机器人的出货达到千台量产级别时,硬件报告的成本可以降低50%,千台级产量将会是第一道坎。当下,整个人形机器人的核心矛盾点可能不是成本,而是能力的实现。他们的动作还不能达到人类常规的水准,还没有在工业、商业领域发挥真正的价值。面向家庭场景使用的机器人技术壁垒比较高,当下很多人形机器人是面向教育、科研和开发的。

关于人形机器人落地的瓶颈,卢瀚宸指出两大方面:首先在人形机器人的AI模型最大的数据集在240万,还跟不上机器人发展的需要;其次,数据集与文本、图像统筹应用功能,目前数据的量级和质量没有突破之前,功能实现就是卡点。

卢瀚宸指出,具身智能正推动人形机器人走向更多的应用场景,AI技术已成为加速具身智能发展的核心因素。预计2026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真正的“元年”,2035年中国市场技术、成本发展顺利的话,国内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有望达到百万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