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完整性的守护者:背钻技术

描述

背钻(Back Drilling)是高速PCB设计中的一项关键工艺技术,特别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信号速率不断提高,这项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背钻的基本概念

 

 

背钻是指在PCB制造过程中,对已经完成镀铜的通孔进行二次钻孔,去除不需要电气连接的部分,只保留有效互连区域。传统的通孔(Through-hole Via)会贯穿整个PCB板,而背钻则有选择地移除多余部分,将通孔变为"部分通孔"。

电子设计

 

 

背钻的技术意义

 

 

背钻技术在高速PCB设计中至关重要,它通过精确移除通孔中不需要的部分,减少了存根长度。这项工艺有效降低了高频信号传输中的反射和谐振问题,改善了阻抗匹配,提高了信号完整性。随着数据传输速率不断提高,背钻已从高端可选工艺发展为GHz级信号设计的标准技术,为现代高速电子设备提供了关键支持。
 

 

 

保留多长的Stub?
 

 

 

一旦决定背钻,我们就需要确定多少残余存根长度可以保留。这个取决于几个相互关联的因素,包括期望的信号完整性性能和实际(成本效益)的制造考虑和限制。通常情况下,增加需要回钻的通孔数量和减少最大剩余存根长度会增加PCB/背板的制造成本。下面给出的是一个表,详细描述了对应于stub长度的信号损失。

电子设计

不同stub长度的近似信号损耗(典型的6.25Gb/s背板/背板结构)

 

 

 

EDA工具中背钻的实现

 

 

在现代EDA工具中,背钻通常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设计阶段识别:设计工具(如为昕MarsPCB)提供功能来识别需要背钻的过孔

电子设计


 

2.参数设置

背钻深度(Back Drill Depth)

剩余存根长度(Stub Length),通常控制在10mil以内

背钻公差(Tolerance),通常为±3-5mil

电子设计


 

3.DFM检查:设计规则检查(DRC)功能验证背钻设计是否符合制造能力

电子设计


 

4.生成制造数据:输出NC钻孔文件,包含背钻信息

电子设计

 

 

 

背钻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EDA行业中,背钻技术正朝着更高精度、自动化智能控制、绿色环保及多层高密度互连板兼容性方向发展。

 

 

更高精度:背钻深度控制精度从±5mil提高到±2mil甚至更高

 

 

自动化程度提高:EDA工具提供更智能的背钻规则设置和自动识别算法

 

 

与其他技术结合:背钻与填充过孔(Via Filling)、激光钻孔等技术结合使用

模拟仿真集成:将背钻效果直接纳入信号完整性仿真模型

 

 

 

背钻的经济性考量

 

 

在EDA设计中,需要权衡背钻的成本和收益:

背钻会增加PCB制造成本(约10-20%)

对于6Gbps以上的信号,背钻几乎是必需的

EDA工具可以帮助优化背钻数量,仅在关键信号路径应用背钻


 

随着数据传输速率不断提高,背钻已经从高端产品的可选工艺发展为PCB设计的标准技术,成为EDA工具中必不可少的设计功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