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1.海外IDC进入行业整合期,我国仍处于粗犷式发展期;海外以第三方IDC厂商为主,国内以运营商主导为主。
在发展阶段上,全球最大的IDC市场美国已经进入行业整合阶段,IDC建设以改建和扩建为主,我国仍处于以新建为主的粗犷式发展期。美国IDC新建规模占比约为20%,正逐步转向以改扩建为主,逐步进入企业通过并购整合实现强强联合的行业整合阶段,而我国新建IDC占比约为 75%,仍处于以新建为主的粗犷式发展阶段,预期未来将出现行业并购整合,使得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从全球的竞争格局来看,IDC市场服务商众多,但市场集中度CR5近40%,第三方IDC服务商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Equinix为全球唯一份额超10%的IDC服务商,市场呈现出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从国内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主要由运营商主导,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激烈,按照已运营机柜数测算,三大运营商是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整体市场的份额约为60%,其中中国电信的IDC约占三大运营商IDC总数的26%,其余约40%的份额主要是专业IDC厂商。
2. 资本扩张、技术实力、资源能力、地理位置为IDC企业核心竞争要素。
IDC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出租机柜的租金,IDC的成本分为CAPEX建设成本和OPEX运营成本,供电和空调设施成本在CAPEX中占比约为50%,电力成本在OPEX中占比约为50%,低电价和PUE是降低总成本的重要措施。资本扩张主要决定机柜功率密度和机柜数,从而决定机房规模和最大收入规模;技术实力影响机房规模、出租率和ARPU值,也影响CAPEX中供电和制冷成本;资源能力主要指拿地、拿电、拿带宽的能力,影响客户结构和成本控制;地理位置影响出租率,也是OPEX中电力成本的主要决定因素。
3. 数据指数级增长等驱动IDC需求爆发,与IDC线性供给之间差距扩大。
从需求端看,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IDC作为处理、存储、备份数据的重要物理载体将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伴随着摩尔定律的失效,硬件不再减小,计算能力的增加有限,对于机柜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8日下午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总数据再提大数据战略,大数据基础设施是IDC,为大数据发展的最受益环节。从供给端看,IDC供给呈现线性增长的态势,与数据的指数级爆发式增长差距逐渐拉大,IDC总体呈供不应求状态,而我国IDC呈现结构性过剩状态,二三线城市供过于求,北上广等核心城市未来3-5年依旧供不应求。
4. 云计算驱动IDC朝“超大规模+向下延伸”发展,边缘计算促使微型/小型分布式IDC出现。
未来3-5年,北上广等核心城市的IDC依旧供不应求,IDC的发展以北上广等核心城市为中心向周围辐射;长远来看,一方面,全球云计算集中化和价格下降倒逼IDC朝着大规模/超大规模发展,核心城市部署高等级大型云计算IDC来支持热数据,处理时效性较高的业务,偏远地区部署大型/超大型云计算IDC来存放冷数据,处理时效性不高的业务,以降低云计算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云计算+边缘计算”将成为物联网的新型数据处理模式,在高度靠近用户的网络边缘可以分布式部署小型/微型IDC,主要用来处理低延时业务。对于传统IDC提供商来说,只提供基础设施增值空间有限,云服务商的兴起,使得IDC云化成为必然趋势,IDC云化的最好方式是与云服务商合作,围绕公有云发展托管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服务;IDC已经成为公用网流量的源头,未来网络和资源的部署将逐渐转向以IDC为核心。
5.投资建议:
北上广等核心节点城市由于土地和电力资源有限,未来存在稀缺性价值,具备较高的议价能力;随着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IDC云化成为必然趋势,围绕公有云服务商提供托管云等服务的第三方IDC提供商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同时云计算IDC的发展利好批发型IDC提供商,拉动批发型IDC的需求。
建议关注光环新网(300383)(IDC机房位于北京、上海两大核心城市;为全球云巨头亚马逊AWS中国北京区域运营方,云牌照落地,未来将围绕AWS打造云计算生态圈);宝信软件(600845)(依托宝钢充沛的土地和电力资源,IDC机房位于上海核心地段);科华恒盛(002335)(自建IDC机房主要位于北京、上海、广州等核心城市,收购天地祥云向云计算服务运营商转变);数据港(603881)(国内批发型IDC领军企业,客户面向BAT等大型互联网企业)。
6.风险提示:
机柜建设和上架不及预期;云计算发展不及预期;IDC转云进程不顺利
目录
正文
一、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大数据时代IT基础设施,云计算的重要载体
(一)类型上第三方批发型IDC厂商成为主流,业务属性上增值服务收入占比不断提升
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作为数据存储中心和数据交换中心,是大数据时代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承载云计算与未来业务发展的重要载体。IDC的基础服务包括主机托管(机位、机架、机柜、机房出租)和管理服务(系统配置、数据备份、故障排除服务等),在此基础上提供安全防护(防火墙防护、入侵检测等)和增值服务(负载均衡、智能DNS、流量监控等)。
增值服务在IDC业务中占比不断提高,高端增值服务逐渐成为IDC服务商的核心竞争力。IDC最初主要提供网站和服务器托管、应用托管等基础业务,随着业务经营战略的不断转型,增值服务在IDC业务中的占比从2009年的23.08%逐年增加到2017年的51.03%。
根据资源不同和运营模式的不同,IDC服务商可以分为基础电信运营商、第三方IDC服务商和云服务商,IDC服务商在IDC机房租赁/销售以及提供云服务方面进行激烈竞争,同时在机房及带宽资源采购方面进行合作。基础电信运营商具备明显的资源优势,美国基础电信运营商逐渐出售IDC业务而专注其核心业务,我国电信运营商目前占据约60%的市场份额,但IDC并非其核心业务;第三方IDC服务商能够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未来将朝着集中化、规模化发展,并朝着云化的趋势演进;云服务商的IDC主要用来承载云服务,国外云服务商正在大规模自建大型/超大型IDC,国内云服务商未来3-5年将在北上广等核心城市周边大力建设云计算IDC,长远来看,将在偏远地区建设大型/超大型云计算IDC,建设的方式主要是与第三方IDC服务商合建。
第三方IDC服务商可以区分为批发型IDC服务商和零售型IDC服务商,批发型IDC服务商同时也是零售型IDC服务商的供应商。零售型IDC服务商通过自建IDC或者租用基础电信运营商或批发型IDC服务商的IDC为各类客户提供专业的IDC服务,通常是先行建造标准化的IDC并配置带宽网络,基于单个标准机柜的方式出售,提供标准的机柜托管服务及互联网接入服务,代表企业为 Equinix、光环新网等。批发型IDC服务商主要通过自建大型IDC的方式向客户提供IDC服务,客户包括基础电信运营商、零售型IDC服务商、IaaS服务商、IT外包服务商/集成商以及各类最终用户,批发型IDC提供的IDC通常按机房模块单元出租,一般不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代表企业为 Digital Realty Trust、Global Switch、数据港等。
批发型IDC服务商和基础电信运营商不仅是客户关系也是合作伙伴。合作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批发型IDC服务商为基础电信运营商提供所需的IDC基础设施服务,而基础电信运营商再向客户转售批发型IDC服务商提供的基础设施服务,并同时向客户提供网络带宽资源;二、批发型IDC服务商直接向客户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同时基础电信运营商向客户提供网络。
由于批发型IDC的客户主要由云计算企业构成,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批发型IDC市场增速将高于零售型IDC市场增速。在零售型IDC业务中,大多数最终用户会同时租用机架和互联网接入带宽,并且互联网带宽存在一定量的复用,所以零售型IDC业务单机柜收入高于批发型IDC业务;在批发型IDC业务中,大客户的议价能力较强,同时由于没有互联网接入带宽的收入,单机柜收入较低。根据 Synergy Research Group 的统计,2014 年三季度,全球IDC市场中零售型IDC服务收入占 80%,批发型IDC服务收入占 20%,但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的加速发展,IDC将朝着大型化、规模化、集中化发展,会提升对批发型IDC的需求。
(二)美国IDC进入行业整合期,我国仍处于粗犷式发展期
全球IDC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当前IDC服务市场正处于第三阶段向云计算IDC发展的深化演进期。VMvare的出现开创了IDC虚拟化的时代,一台普通的服务器可以用VMware虚拟化成更小的虚拟机服务器,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但是随着互联网业务爆发式的发展,基于传统服务器、数据库架构无法应对业务发展的需求。云计算技术的引入开启了IDC的IaaS时代,云计算将整个IDC数千台服务器进行更复杂虚拟化,实现了CPU、内存、存储、网络和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池化,做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云计算IDC的服务效率是传统IDC效率的5-7倍,除了高度的虚拟化等特征,云计算IDC还注重绿色节能标准,一般要求 PUE值不超过1.5。
在发展阶段上,全球最大的IDC市场美国已经进入行业整合阶段,IDC建设以改建和扩建为主,我国仍处于以新建为主的粗犷式发展期。2016年美国IDC新建规模占比约为20%,正逐步转向以改扩建为主,逐步进入企业通过并购整合实现强强联合的行业整合阶段,而2016 年我国新建IDC占比约为 75%,仍处于以新建为主的粗犷式发展阶段,预期未来将出现行业并购整合,使得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三)国内IDC市场增速高于全球水平,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全球IDC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国内IDC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增速远高于全球水平,同时我国IDC利用率不断提升。2011年以前,全球IDC增长迅速,2012-2013年受经济影响,IDC增速有所放缓,从2014年开始,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开始快速发展,带动数据存储规模、计算能力以及网络流量的大幅度增加,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IDC建设进入加速增长期。2016年全球IDC市场规模达到451.9亿美元,同比增长17.5%,预计未来几年全球IDC市场将保持18%左右的增速稳定增长,2016年国内IDC市场规模为714.5亿元,同比增长37.8%,2010-2016年CAGR达38.38%,预计未来三年将保持37.35%的复合增速高速增长,到2019年市场规模有望近1900亿元。
从机房面积来看,欧美IDC市场机房规模最大,增速放缓,亚太IDC市场增长潜力巨大。根据DCD Intelligence数据,世界前三大IDC市场(美国、英国、日本)的机房规模约占全球IDC市场机房规模的50%,机房规模趋于饱和,增长率上趋缓,2016年北美IDC机房规模增速为4.3%、西欧增速为1.6%。新兴市场尤其是亚太地区的IDC市场机房规模增速较快,2016年亚太IDC机房规模增速为9.5%,东欧、中东及非洲增速为8.7%,拉丁美洲增速为5.8%,但是新兴市场IDC机房仍未达到成熟IDC市场的IDC机房规模水平,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在亚太IDC市场中,我国IDC机房面积为全球的6%,为日本的72%,未来仍具备较大发展空间。2015-2016年我国IDC机房规模分别为208万平方米、235万平方米,增速分别为16.20%、12.98%,约为全球IDC机房面积的5%、6%,约为日本IDC机房面积的61%、72%,我国IDC发展空间巨大。
(四)全球市场中第三方IDC厂商占据最大市场份额,我国市场中电信运营商占据最大市场份额
从全球的竞争格局来看,IDC市场服务商众多,但是市场集中度CR5近40%,第三方IDC服务商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Equinix为全球唯一份额超10%的IDC服务商,市场呈现出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根据Synergy Research 2017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由于Equinix于2017年上半年完成了对Verizon29个IDC的收购,Equinix的全球市场份额超10%;由于Digital Realty与杜邦Fabros进行了合并,Digital Realty的全球市场份额达到7%,仅次于Equinix。
从零售型和批发型IDC市场来看,Equinix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型IDC服务商,Digital Realty为全球最大的批发型IDC服务商。根据Structure Research 2016年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零售型IDC市场份额占比前三的公司为Equinix(11%)、中国电信(6%)和中国联通(4%),2017年一季度,由于Equinix完成了对Verizon29个IDC的收购,市场份额上升至17%。2016年全球批发型IDC市场份额占比前三的公司为Digital RealtyTrust(21%)、Global Switch(8%)和杜邦Fabros 技术(6%),2017年一季度,由于DigitalRealty与杜邦Fabros进行了合并,Digital Realty市场份额上升至31%。
从国内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主要由运营商主导,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激烈,专业IDC厂商相较而言,具备更好的技术能力、专业水平、定制化能力。按照已运营机柜数测算,三大运营商是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整体市场的份额约为60%,其中中国电信的IDC约占三大运营商IDC总数的26%,其余约40%的份额主要是专业IDC厂商。
二、IDC企业核心竞争要素:地理位置、资源能力、技术实力、资本扩张
IDC机房的建设,除了土地资源以外,还要给机房配置通信、电力、空调、消防、监控等系统,这些系统的供应商共同构成IDC行业的上游,IDC行业的下游的客户包括互联网公司、政府企业、云计算厂商等,客户可以直接付费获得相关服务,也可以自己购买服务器,通过租赁机柜的方式获得相关服务。
IDC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出租机柜的租金,IDC的成本中电力成本占据最大的份额,资本扩张、技术实力、资源能力和地理位置是IDC的核心竞争要素。资本扩张主要决定机柜功率密度和机柜数,从而决定机房规模和最大收入规模;技术实力影响机房规模、出租率和ARPU值,也影响CAPEX中供电和制冷成本;资源能力主要指拿地、拿电、拿带宽的能力,影响客户结构和成本控制;地理位置影响出租率,也是OPEX中电力成本的主要决定因素。
IDC的成本包括CAPEX建设成本和OPEX运营成本两部分。CAPEX建设成本主要包括建设费用(机房建设及装潢等)和设备费用(供电系统、空调系统、通信系统、安全系统等),单机柜投入目前约为8-10万,其中供电和空调设施成本在CAPEX中占比约为50%。OPEX运营成本主要包括电力费用、折旧摊销费用、带宽费用、维护费用等,不考虑折旧,电力成本在OPEX中的占比约为50%,甚至更高。
电价是IDC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低电价和PUE是降低总成本的重要措施。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是评价IDC电力使用效率的指标,PUE为IDC总设备能耗与IT设备能耗之比,IDC基础设施效率(DCiE)是PUE的倒数。PUE值为1即为IDC效率的最佳水平,意味着所有进入IDC的电力均被用于IT设备,实际应用中,IDC电力的一部分要被转移到支持制冷、照明和其他支持基础设施,同时一部分电力会因为损失而消耗。PUE值越大,则额外电力开销就越大,由于进入到IDC中的每一度电都需要支付费用,额外开销越大则额外费用越多,而减少额外开销有助于减少IDC的整体运营成本和总成本。假设电价假设为0.7元,PUE为2,IT设备每消耗1度电,则机房消耗2度电,简单相乘,则成本为1.4元,当PUE下降为1.7,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成本下降到1.19元。
三、数据指数级增长驱动IDC需求爆发,与IDC线性供给之间差距逐步扩大
(一)数据爆发式增长,海量数据云化
网络中数据流量和存量的高速增长以及海量数据的云化驱动IDC需求不断增长。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云存储、云平台等为代表的云服务规模不断扩大,绝大多数数据会存储在云上,同时大规模计算能力将集中在IDC中,IDC作为处理、存储、备份数据的重要物理载体将得到快速发展。
(二)摩尔定律正在失效,机柜需求增加
理论上摩尔定律硬件能力的指数增长能够匹配数据爆炸性增长,但是伴随着摩尔定律的失效,硬件不再减小,计算能力的增加有限,在找到新材料和新技术之前,对于机柜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根据摩尔定律,微处理器的晶体管数量每两年都将加倍,意味着芯片的处理能力将加倍,则芯片中会集成更多的电路,则越来越小的硅电路里的电子移动越来越快,造成的问题是芯片将变得越来越热;同时随着移动应用和数据向云端服务器迁移,云服务器对于微处理器提出更高和更严格的要求,并且移动设备需要内置特殊功能的电路来管理电源和能耗,对传统芯片制造商来说,这些特殊要求破坏了原本半导体行业的“自动升级”的经济循环流程,从而对摩尔定律产生挑战。
《自然》杂志2016年提出,半导体行业研究规划蓝图将史无前例地不以摩尔定律为中心。根据2015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ITRS)的结论,在经历50多年的不断小型化发展之后,晶体管体积将在2021年停止缩减,意味着届时摩尔定律将不再有效。2017年发布的这一路线图认为,在2021年之后,对公司来说继续缩微处理器中的晶体管不再经济,芯片制造商将使用其它手段提升晶体管密度,即从水平转为垂直,建立多层电路。目前顶级的芯片制造商的电路精度已经达到14纳米,比大多数病毒还要小,随着精度的进一步提高,电子的行为将受限于量子的不确定性,晶体管将变得不可靠。目前的研究仍然无法找到可以替代硅片技术的新材料或者技术。
(三)总数据再提大数据战略,IDC为大数据发展最受益环节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8日下午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总数据再提大数据战略,大数据基础设施是IDC,为大数据发展的最受益环节。这几年大数据的发展和重视程度屡创预期,我国这几年的国家层面的政策连续出台。大数据和云计算密不可分,大数据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所以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等;云计算提供给用户的是服务能力或者IT效能,需要依托传统IDC实现落地,网络中的数据存储和计算基本是在存储器和服务器完成,而服务器和储存器主要托管在IDC中;同时,理论上摩尔定律硬件能力的指数增长能够匹配数据爆炸性增长,但是伴随着摩尔定律的失效,硬件不再减小,计算能力的增加有限,对于IDC机柜的需求将持续高速增长。
(四)IDC总体供不应求,我国IDC呈结构性过剩状态
IDC的建设周期一般是2-3年,并且受到传统模式中多种因素的制约,比如:地皮审批、能源指标申请、机房设计规划建设、电力和网络的接入等,无论是从全球IDC的市场规模还是机房面积看,都呈现线性增长的态势,与数据的指数级爆发式增长差距逐渐拉大。全球IDC服务商在机房设施、IT设备和外包服务商的投资继续扩大,预计2016年全球IDC行业整体投资规模达到2030亿美元,同比增长9.37%,预计2016年全球IDC行业机房规模达到39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3%,美国、日本和英国的IDC规模仍占据全球一半左右,但是成熟的IDC市场在新建IDC数量上有所放缓,而金砖四国,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尽管在2015 年新建了大量的IDC项目,但仍未达到成熟IDC市场的机房规模水平。
我国IDC呈现结构性过剩状态。根据工信部2014年6月公布的数据,新建数据中心的投产率非常低,超大型数据中心的投产率1.8%,大型数据中心投产率21.5%,中小型数据中心投产率40%,投产率低主要是由于业务量不均衡,近年来,在二三线城市以及内蒙古、四川、贵州等偏远地区由于地价和电价便宜,加上政府大力支持,建设了大量IDC,但是由于距离客户远、网络延迟大、缺乏人才等原因,导致客户不愿意去租用从而出现产能过剩;而北上广等核心城市,由于土地和电力等资源缺乏,未来3-5年IDC依旧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
四、云计算驱动IDC朝“超大规模+向下延伸”发展,边缘计算促使微型/小型分布式IDC出现
未来3-5年北上广等核心城市的IDC依旧供不应求,IDC的发展以北上广等核心城市为中心向周围辐射;长远来看,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IDC将朝着超大规模和绿色节能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云计算+边缘计算”将成为物联网的新型数据处理模式,在靠近用户的网络边缘将分布式部署许多微型/小型IDC。全球云计算集中化和价格下降倒逼IDC朝着规模化、集中化发展,IDC服务商多新建大型、高等级IDC,机柜普遍在1000个以上,大型IDC可以大幅降低采购成本和运营成本,核心城市由于距离客户近、网络延迟低、人才聚集等优势,部署高等级的大型云计算IDC来支持热数据,处理时效性较高的业务,偏远地区部署大型/超大型云计算IDC来存放冷数据,处理时效性不高的业务,以降低云计算的成本;在高度靠近用户的网络边缘可以分布式部署小型/微型IDC,主要用来处理低延时业务。
(一)未来3-5年国内核心城市IDC机房仍供不应求,IDC发展以北上广为核心向周边辐射
机房选址需要考虑众多因素,针对IDC的选址,国内外的许多规范都给出选址的标准,从选址到建成投入使用要耗费很长一段时间,IDC机房建设周期一般为2-3年。总的来说,IDC选址具备七大要求,按重要性排序为自然地理条件、配套设施、周边环境、成本因素、政策环境、高科技人才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简单来说需要考虑靠近客户(需求大、网络延迟低)、靠近骨干网(网络延迟低)、地价低(决定固定成本)、电力成本低(决定可变成本)、自然条件好(可降低能耗)。
从选址结果来看,中美IDC都是围绕中心城市发展起来并逐渐向中心城市周围扩散,但中美IDC在数据跨网环节起着不同的作用,所以二者建立过程有所区别,美国IDC围绕中心城市主电信机房(CarrierHotel)发展,我国IDC围绕主干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骨干网络结构发展。在美国IDC需求较旺盛的大城市逐渐形成重要的骨干网节点,大量光纤网络聚集在骨干网节点逐渐形成物理性的主电信机房(Carrier Hotel)分布,同时美国电信业竞争激烈,跨运营商网络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为主要方式,主电信机房提供的Meet-Me-Room(MMR)数据交换服务可以通过交叉连接的方式提供不同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直接连接,或者第三方服务器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数据连接,美国IDC节点主要由多家运营商的网络汇合而成,IDC节点地位相对中立,在数据跨网环节起着重要的中间人地位;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大运营商主导我国IDC节点,跨网信息交互服务欠缺,我国IDC在数据跨网环节中间人作用不强,从IDC机房的接入带宽和网速来看,北上广具有独特的网络优势,在中西部地区网络连接成本较高。
根据JLL在2017年发布的《Data CenterOutlook》报告,截至2016年底,全球IDC需求主要集中在主要中心城市,并有向中心城市集中的趋势。从全球来看,IDC需求主要集中在伦敦、新加坡、法兰克福、东京等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从美国来看,需求主要集中在北弗吉尼亚(华盛顿)、北加州(旧金山)、芝加哥、西雅图等主要城市,如弗吉尼亚是北美IDC最多的地区,该地电力充足并且电价很低,知名互联网公司基本都在弗吉尼亚布局IDC,全球每天约有70%的互联网流量经过。
我国IDC主要集中在胡焕庸线右侧经济发达区域。胡焕庸线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信息发展分割线,胡焕庸线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将我国分割成两部分,线两侧的面积比为57%:43%,两侧的人口比却是5.8%:94.2%,两端GDP比例为4.3%:95.7%,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夜晚灯光图也显示,夜晚的中国在“黑河-腾冲线”东南部更亮。胡焕庸线左侧为我国西北部偏远地区,现阶段具备低成本能源、地方政府优惠政策以及自然环境适宜等优势,但是远离骨干网,网络条件相对落后,铺设专线的成本较高,并且技术人员匮乏,缺乏客户需求;右侧为我国东南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具备客户需求旺盛、网络质量好、人才储备丰富等优势,目前为IDC机房主要聚集地。
从胡焕庸线右侧来看,我国IDC目前主要分布在北上广等一线核心城市,占比约为50%,由于一线核心城市IDC机房属于稀缺资源,未来3-5年仍然呈供不应求状态。从客户结构来看,互联网公司、政府、金融机构为国内IDC的主要客户,游戏、视频、电子商务等行业也是互联网企业的重点投资领域,而互联网公司、政府、金融机构主要分布在北上广地区;通常说的骨干网指的是中国电信宽带互联网ChinaNet,即中国公用Internet骨干网,在骨干网层面分为核心层、汇接层和接入层三层,北京、上海、广州为核心层的三大超级核心节点,接入骨干网的跳数越少网络质量越好,最好方式为多线BGP直连骨干网核心节点;从人才角度看,优秀的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核心城市。
由于核心城市资源稀缺,国内大型云计算公司只能在北上广等核心城市周围建立大型云计算IDC,未来几年IDC的发展以北上广等核心城市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对于云计算公司而言,云计算的成本包括总拥有成本(TCO)和使用成本,TCO包含资源池内所有服务器及所有支持这些服务的设施等成本,包括硬件成本、软件成本、网络带宽成本、设备维护成本、场地成本和电力成本(二者占据总成本的35%以上)等,为云计算成本的主要部分,使用成本指的是被使用的部分资源成本随着各种工作负载而不断变化带来的成本即由用户使用带来的成本。对于大型云计算公司而言,热数据依然选择存放在北上广等核心城市IDC机房,冷数据主要存放在北上广周边城市,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城市地价和电价等较低,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同时离核心城市较近,网络质量较好。
未来核心地区IDC出租率和价格呈上升趋势,周边地区IDC价格趋于下降。核心城市由于资源有限,在中心城市拿地和取得能耗指标变得越来越难,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下,IDC出租率和价格会呈现上升趋势,如全球最大IDC提供商Equinix单机柜月经常性收入(MMR)呈不断提升趋势;在周边城市,主要是大型云计算IDC,由于云计算的价格趋于下降,同时云计算服务商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所以大型IDC的价格会趋于下降。
(二)云计算集中化和价格下降驱动IDC未来朝着“超大规模+向下延伸”发展
1.全球云计算高速发展,国内云计算市场规模增速(29.45%)高于全球水平(22.10%)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产业生态处于加速构建过程中,大数据和云计算相辅相成。大数据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大数据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成为数据的主要部分,根据IDC报告显示,企业中80%的数据都是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每年都保持60%的增速增长。大数据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所以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等,大数据也为云计算提供了具有价值的用武之地。
根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云计算的架构模式包括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三种。IaaS企业通过互联网提供IDC、基础架构硬件和软件资源,IaaS企业包括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PaaS企业将开发平台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客户,这些平台允许客户创建个性化的应用以及独立软 件厂商或者其他的第三方机构针对垂直细分行业创造新的解决方案,PaaS企业包括环信、容联云通讯等;SaaS企业通过互联网络向客户提供软件,客户无需购买软件,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SaaS企业包括有道云笔记、Office 365、好视通等。
不同类型的云计算公司有不同的收费模式。IaaS企业阿里云云服务器、对象存储服务包括按使用量付费和预付费(包年包月/按周付费),轻量应用服务器主要是按月预付费,负载均衡服务按流量和固定带宽计费,根据实例类型和性能类型的不同,具体的收费项不同;PaaS企业Salesforce不同类型的CRM服务收费标准也不一样;SaaS企业NetSuite 则依据项目是否完工、是否实现了项目里程碑目标,或是依据日程表来收费。
欧美国家的云计算市场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2015年达到522.38亿美元,2015-2020年将保持22.10%左右的复合增速发展,预计到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35.28亿美元。
北美占据全球云计算最大市场份额,中国市场全球占比上升至5%。根据《2016年云计算白皮书》数据,2015年北美地区在全球占据了59.54%的市场份额,居全球首位,增速达19.4%,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15%以上的增速增长。亚洲在全球占据了12.04%的市场份额,其中中国市场全球占比已由 2012年的3.7%上升到 5%,保持快速增长。
国内云计算市场规模增速(29.45%)高于全球水平(22.10%),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国内云计算市场规模2015年达到14.42亿美元,2015-2020年将保持29.45%左右的复合增速发展,高于全球水平(22.10%),预计到2020年国内云计算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2.42亿美元。
云计算正加速成为提供IT资源的新方式。根据Gartner统计,全球云计算收入占IT支出占比不断提升,从2009年的1.82%不断提升至2016年的5.92%,同时云计算收入增长率远高于同期IT支出增长率,这种趋势在我国发展更加明显,IT支出正在不断向更为高效的配置方式转变。
2.公有云马太效应显著,未来将呈现寡头垄断格局
全球范围内,亚马逊AWS是全球云服务第一大巨头,占据近一半的市场份额(44%)。亚马逊AWS在全球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且份额不断提升,2014-2016年其在全球公有云市场分布占据28%、31%、44%的市场份额,远超过其他对手,根据Forrester的研究,AWS和微软Azure2017年将占公有云市场四分之三的市场份额。
从Gartner 的魔力象限来看,亚马逊AWS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其连续七年被Gartner定位在“领导者”象限中,拥有最深刻的洞察力和最强大的执行力。在“全球云基础设施即服务魔力象限”中,Gartner根据业内公司远见的完整性和企业的执行力,将市场的重要竞争者分布在4个象限,2016年和2017年全球仅有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 被列在了“领导者”象限中,但是亚马逊AWS的执行力远胜微软Azure,且二者差距不断拉大。
亚马逊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均保持高速增长。亚马逊AWS2016年全球营业收入达到122.19亿美元,同比增长55.06%(排除汇率影响),经营利润为31亿美元,同比增长66.79%。亚马逊AWS2017年前三季度的收入为123.45亿美元,同比增长42.17%(排除汇率影响),经营利润为29.77亿美元,同比增长36.37%(排除汇率影响)。
国内阿里云占据近一半的市场份额(47.6%),市场份额最大,增速高达三位数,且为2016年中国公有云领导者以及跻身2017年全球云存储魔力象限四强。根据IDC发布的数据,2017年上半年阿里云IAAS营收5亿美元,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到47.6%,同时市场份额占比排第二到第五位云服务商分别为腾讯云(营收约1亿美元,份额为9.6%)、金山云(营收6839万美元,份额为6.5%)、中国电信云(营收6254万美元,份额为6%)和Ucloud(营收5774万美元,份额为5.5%);同时根据Gartner在2017年9月发布的全球公共云市场份额报告,2016年阿里云营收规模在全球市场排名第三,仅次于亚马逊和微软,并且阿里云的增长速度为市场前三位最快,亚马逊AWS增速为45.9%,微软为61%,阿里云达到了126%。在Forrester 2016年中国公有云公司分析象限中,阿里云处于领导者地位;在Gartner 2017年的全球云存储魔力象限图中,排在阿里云前面的只有AWS、Microsoft、Google,并且阿里云和Google的位置已经非常接近。
阿里云营收保持高速增长。从2015年开始披露云计算收入开始,阿里云连续八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同比增速高速增长,2016年营业收入达到55.66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37.76%,云计算业务保持强劲增长。阿里云2017年前三季度的收入为75.69亿元,同比增长99.08%。
云计算市场集中化的发展,以及云服务价格的不断下跌,共同驱动IDC朝着集中化、大型化、规模化发展。全球云计算市场朝着垄断竞争格局发展,加之大型IDC的IT资源利用效率要显著高于小型IDC,比如微软在 2010 年针对随机波动的负载与云计算中心服务器数量的关系进行了建模,当云计算资源池中的服务器数量达到 1000 台时,服务器的平均利用率能够达到 90%,显著高于小型IDC ,大型云计算公司对于大型IDC的需求不断提升;云服务商之间价格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成本的竞争,则具备较强议价能力的大型云计算厂商会不断压低云计算基础设施即IDC的价格,同时对于IDC企业而言,新一代高密度服云计算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等需要投入较高的电力和冷却成本,从而IDC企业的毛利率有下降的风险,倒逼IDC朝着大规模发展,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3.全球超大型IDC近400个,我国超大型IDC发展空间巨大
从全球来看,IDC建设的数量在逐步减少,但是单体建设规模不断加大。根据IDC统计的数据,全球IDC数量2015年为855万座,2016年数量规模开始下降,预计2017年将减少到840万座,2021年将减少到720万座。根据思科预测,2016年全球超大规模IDC为297座,2020年将增加到485个。Synergy Research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德国、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巴西和美国等地涌现一批新开放的IDC,Google尤其活跃。
从区域分布上看,北美市场规模最大,亚太增长速度最快。2015年全球超大型IDC共有259个,其中51%分布在北美、29%在亚太和17%在欧洲;2016年全球超大型IDC共有297个,其中 51%分布在北美、29%在亚太;2020 年,亚太地区超大规模IDC将由 29%上升到 33%,北美将由 51%下降到 43%。
从国家分布来看,美国超大型IDC数量位列全球第一,我国超大型IDC位列全球第二,发展空间巨大。2016年全球超大型IDC共有297个,其中美国占据45%份额、中国8%的份额,而中国带宽数是美国的约3倍,反差巨大,说明我国IDC的发展空间巨大;根据Synergy Research最新数据,2017年全球超大型IDC接近400个,其中44%的主要云和IDC位于美国,其次是中国、日本和英国,占比为20%。根据IDC预测,2012-2017年全球IDC复合增速为17.39%,中国为39.57%,中国增速远高于全球水平。
从全球来看,互联网巨头通过自建或者共建的方式大规模投资云计算IDC,国际领先的大型IDC服务商在全球各地建设IDC进行全球扩展。全球第三方IDC龙头Equinix通过不断并购的方式在美洲、EMEA、亚太地区48个主要业务市场拥有超过190个IBX IDC,拥有超19万个机柜,总面积超130万平方米,拥有超过9500家客户;谷歌在全球13个区域分布有39个IDC,网络遍布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具有10万英里光纤线缆配置的全球网络和超过100个入网点;亚马逊AWS在全球18个区域内运营着49个可用区和边缘站点网络(每个可用区由1个或多个分散的IDC组成);阿里云在全球12个区域运营着16个IDC。
(三)IDC云化成为必然趋势:围绕公有云做托管云、私有云、混合云等服务
对于传统IDC提供商来说,只提供基础设施增值空间有限,同时也无法适应逐渐复杂的云环境,同时云计算的发展也使得IDC面临更加复杂的竞争。IDC传统业务模式单一,附加值低,随着云计算的发展,IDC的传统业务逐渐流失,而作为云计算IDC的物理设施提供者,议价能力较弱,随着云服务价格的不断下跌,IDC行业的利润空间大幅压缩,同时由于由于传统架构导致的资源分散,资源复用率很低,导致管理成本较高。
IDC云化的痛点主要表现在技术、管理、人才和业务等方面。IDC云化最大的痛点是IDC企业一般不具备搭建云计算的技术,难以进行实施、维护以及管理;在管理方面,表现在IDC云化需要全新的资源组织模式、全新的巡检模式和监控体系和全新的维护对象;在人才方面,表现在IDC云化需要云计算的运维管理、实施、定制化开发、客户引导和培训、市场运营等人才;在业务方面,表现在IDC云化需要客户业务迁移,适应不同行业云需求以及需要新的市场策略。
云服务商的兴起,使得IDC云化成为必然趋势。云计算的优势在于可以将物理资源池化,使得硬件的性能瓶颈可以被突破,资源的弹性架构为云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云服务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能源利用率,加之政府在推动云计算的普及,使得用户逐渐向IT架构转型,IDC服务商在云服务领域的竞争力将成为未来市场竞争力的关键,IDC云化可以优化资源结构、提升利润、降低管理成本以及取得差异化服务的优势。
公有云是巨头的游戏,IDC企业不适合发展公有云,IDC云化的最好方式是与云服务商合作,围绕公有云发展托管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服务。IDC云化的方式包括自建和与云服务商合作两种方式,自建方式的技术门槛较大、投入大、见效慢,同时与云服务商形成竞争,不是好的方式;对于IDC企业来说,公有云服务商是IDC企业的客户,IDC企业围绕公有云服务商做托管云具备天然的优势,同时,公有云服务商具备较成熟的技术,与云服务商合作可以快速实施上线,具备投入小、见效快、合作运营以及资源共享的优势,IDC厂商主要提供资源(机房、机柜、网络设备、服务器),云服务厂商提供统一的云计算平台,双方运营合作,一起对外提供云计算服务。
1.顺应IDC模式演进,托管云为IDC企业切入云计算市场最佳模式
公有云市场的竞争门槛日趋增高,随着AWS中国区业务的正式开展,未来中国市场有望形成几家云巨头寡头垄断的格局,中小型服务商和创业公司向托管云服务商转型。在公有云市场中,既定的技术积累、资本、资源、IDC的搭建等共同筑就了较高的进入壁垒,公有云市场逐渐成为供应商资源高度消耗型的市场,在资本、品牌、技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拥有雄厚实力的公司方能脱颖而出,在公有云巨头占据统治地位的市场格局中,中小型服务商如Rackspace和创业公司逐渐开始向托管云服务商转型,托管云即将云服务部署在专业IDC,云服务商具备完全的云资源管控能力,托管云服务商不仅提供基础设施和托管服务,还可提供从方案咨询、应用部署、数据迁移、服务监控以及运维支持的全周期服务。
全球OpenStack创始人Rackspace开始转型为托管云服务提供商。Rackspace成立于1998年,2005年开始布局公有云业务,2010年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创始了开源云平台OpenStack,2014年开始专注于托管云业务,2015年开始从公有云提供商转向与云服务巨头AWS和Azure合作,成为云服务巨头的托管云服务提供商,2016年11月,Rackspace从纽交所退市,以43亿美金的价格被私募基金阿波罗(ApolloGlobal)收购。
Rackspace的公有云业务在2010年以后增速持续下跌,目前提供的服务包括专用基础架构托管服务、托管云服务、应用服务、专业服务和安全与合规服务。Rackspace 公有云业务收入从2007年到2010年每年保持三位数以上的增速增长,从2010年开始,Rackspace公有云业务收入增速持续下跌,从2010年的78.55%逐年下降到2013年的36.53%,下滑趋势非常明显,从2014年开始,Rackspace转向托管云业务,托管云业务收入为其全部收入。
2.大型企业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私有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政府、金融企业等大企业主要出于安全性、可控性的考虑,倾向于选择私有云,加上定制化需求的存在,驱动私有云市场不断发展。根据信通院201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64%的企业出于安全性考虑选择使用私有云,42.9%的企业出于可控性的考虑选择使用私有云。
我国私有云市场规模呈快速发展态势。根据信通院的数据显示,预计 2017 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将达到425.25亿元,同比增速达到23.33%,预计2020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将达到762.4亿元,2016-2020年私有云市场规模复合增速为21.94%。
硬件厂商在私有云市场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软件厂商和服务厂商份额略有提升。2016年硬件厂商在私有云市场中的份额为71.7%,相较2015年下降0.9个百分点,但仍然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软件厂商和服务厂商2016年市场份额分别为15.4%、12.9%,占比分别提高 0.3 个百分点和 0.6 个百分点,预计未来用户对软件和服务的需求将不断扩大,软件和服务市场占比会进一步提升。
私有云在企业中的认可程度不断提升,以政府、金融为代表的行业将成为未来私有云的重点客户。根据信通院的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511家企业中,2016年使用私有云时间在一年以上的企业占比为58.1%,较2015年提升了13.1个百分点,同时在接受调查的2873家企业中,已经应用云计算的企业有1286家,占比为44.8%,较2015年提升了25.4%,其中,只采用私有云服务的企业占比为12.5%,较2015年提升了8.9个百分点,同时采用私有化和混合云的企业占比为5.3%,较2015年提升了0.5个百分点。
私有云供应商在开源社区形成了“众筹”式的发展局面,超过八成部署私有云的企业会选择开源软件,热点开源社区的产品技术能力迅速提升,未来会有更多企业拥抱开源。OpenStack已经在基础设施领域取得了绝对压倒式地位,并开始应用在公有云领域。根据信通院的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511家企业中,83.2% 的企业基于开源类软件搭建私有云,较 2015 年有提提升近10 个百分点。
私有云目前主要应用于企业内部IT系统,企业部署私有云后IT效率不断提升、IT成本不断降低,同时IT运维工作减少。根据信通院的调查,在调查的511家企业中,2016年私有云应用于企业管理系统的占比最高,达到51.7%,同时从效果来看,实现IT运行效率提升的企业达到60.1%、降低IT成本的企业达到54.6%,IT运维工作量减少的企业达到39.9%。
3.混合云行业巨头产品快速落地,市场前景大
混合云同时具备私有云的安全性以及公有云的弹性,是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根据信通院的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企业采用混合云在云计算应用中的占比超10%,根据RightScale 2017调查报告显示,混合云在全球的部署较2015年提升了9%,根据Gartner则预测,到2020年,90%的组织将利用混合云管理基础设施。
众多云计算厂商不断推出自己的混合云。亚马逊AWS向客户提供了VPC(虚拟专线服务)、AWS DirectConnect专线连接、AWS Snowball Edge等服务;阿里云则针对混合云推出混合云专线服务、混合云托管服务等。
(四)物联网缔造“云计算+边缘计算”新型数据处理模式,边缘计算促使微型/小型分布式IDC出现
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将带来海量联网设备和数据的存储需求。从设备数来看,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将达260亿部,市场规模将达1.9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1万亿元);根据麦肯锡公司预测,到2025年,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11.1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6.6万亿元);工信部发布的《物联网分册》显示到2020年,包含感知制造、网络传输、智能信息服务在内的总体产业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公众网络M2M连接数突破17亿。
物联网的新型数据处理模式为“云计算+边缘计算”,需要位于网络骨干的大型/超大型IDC和位于网络边缘的微型IDC来共同支撑物联网相关应用。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 )是一种在物理上靠近数据生成的位置处理数据的方法。物联网由于受限于接入带宽和流量以及成本、能耗等,在靠近物或者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需要一个集连接、计算、存储和应用的开发平台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物联网数据的集中存储、处理、分析以及应用的支撑由大型/超大型IDC实现,同时大型/超大型IDC为微型IDC提供灾备;而微型IDC由于靠近网络边缘,主要用于支撑部分对时效性要求较高却无法通过骨干层面IDC提供及时响应的业务。
微型/小型IDC(通常IT部署在1MW以下)更接近数据生成的位置,有助于降低通信延迟和带宽成本,同时这种分布式IDC架构还提供了适用于任何微型/小型IDC的物理基础架构,具备资本成本优势。随着数字化业务的消费日益增长,对IDC的需求越来越多,数据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一般而言,距离IDC越远,提供数字业务所需的时间越长,带宽成本也越高,微型/小型IDC的部署有助于降低云或者其他远程IDC的延迟和成本,相较传统的IDC,微型/小型IDC具有可扩展性更强、部署速度更快、可靠性越高、可帮助企业留有一定数量的IT设备和资本成本优势。
(五)人工智能引发供电、制冷系统技术变革,模块化IDC和IDC绿色节能成为趋势
人工智能引发IDC向高密度电力、高密度网络连接、高密度的数据交互发展,高密度的计算需要高密度电力的支撑,高密度的数据交互要求要密度的网络连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对高密度计算的要求不断提升,高密度的计算需要高密度的电力进行支撑,对服务器等硬件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功耗显著提升,驱使单机柜功率密度不断提升,全世界和人工智能相适应的计算基本上市15Kw以上,应用在人工智能上面的服务器已经到了每个机柜配电到30kw,以阿里IDC例,过去每个机柜的功率密度为3-5kw,现在每个机柜的功率密度为7-19kw,未来部分可能将达到20-90kw。功率密度的提升也给IDC带来新的挑战,比如高密度机柜的冷却问题、如果降低快速上升的供电与冷却成本、如何降低IDC的PUE等。由于人工智能要连接,一旦和应用相结合,对数据的连接、对计算能力的连接以及对跨行业的数据的连接将变得非常重要,驱使网络进行高密度连接,对IDC来说,未来要求更简便、快速、成本更低的连接。
采取行级近端制冷的模块化方式有助于大大提升制冷的效率,模块化IDC建设方式成为必然的选择,模块化IDC有利于IDC绿色节能。IDC十三五规划提到,2018年IDCPUE达到1.5,在北京市规定只有PUE小于1.5以下的云IDC可以建设,2020年新建大型、超大型IDC的能耗(PUE)值达到1.4以下。模块化IDC通过模块搭建形成一套完整的IDC,具备部署时间段、成本低廉的特点,同时能够提供稳定的动力、冷却以及较高的安全性和监控手段。随着混合云将成为大型IDC发展的趋势,IDC需要的冗余性也将不再是以前的服务器为单位的冗余,而是以机柜和机柜甚至是机房和机房为单位的高冗余性,只有模块化IDC才能满足这种架构的快速部署和恢复。据相关数据显示,和传统IDC相比,模块化IDC能够节省将近50%左右的空间占用,以及节约高达30%的建设和维护成本。据相关数据统计,到2020年,国内模块化IDC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0亿元人民币。
(六)战略地位变化:IDC已经成为公用网流量的源头,未来网络和资源的部署将逐渐转向以IDC为核心
IDC的流量持续主导全球数据流量。全球互联网网络流量到2020年才达到2.7ZB,而全球IDC流量在2015年变达到4.7ZB,到2020年将增长到15.3ZB,2015-2020年复合增速达到27%,未来IDC流量持续在互联网流量中成为主导。
IDC内部流量成为IDC主要流量。根据思科的数据显示,2020年IDC内部流量将在IDC总流量中占比达到77%,2015-2020年复合增速为26.8%,该统计结果并未包含机架服务器内部的数据流量,如果加上这部分流量,则所有数据流量的 90%将在IDC内部产生;IDC与用户之间的流量在IDC总流量中占比为14%,2015-2020年复合增速为24.0%;IDC之间的流量在IDC总流量中占比仅为9%,2015-2020年复合增速为31.9%。
超大型IDC在IDC内部总数据、流量等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到2020年,超大规模IDC服务器数量在全部IDC中占比为 47%,处理能力在全部IDC中占比为68%,数据存储量在全部IDC中占比为57%,内部流量或将增加5倍,占所有IDC内部流量的53%。
五、全球领先IDC服务商Equinix和Digital Realty分析及启示
(一)Equinix:不断收购扩张,奠定全球IDC龙头地位
Equinix为全球最大的IDC提供商和全球最大零售型IDC提供商,Equinix的全球策略包括提高能源效率、互联网产品差异化以及实现全球互联等,Equinix最大的价值源于其全球互联形成的国际电路。Equinix通过收购Verizon的24个IDC,在美洲、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三地区合称)、亚太地区48个主要业务市场拥有超过190个IBX IDC,拥有超19万个机柜,总面积超130万平方米,拥有超过9500家客户;Equinix采用了最新冷却技术,使IDC更加高效节能,PUE值将在1.2-1.3之间;Equinix以IDC为基础,辅以互联网交换中心及各类专线连接,打造IDC的全互联,实现延迟最小化,建立了完善的互联“生态系统”,IDC+互联通道对企业增益附加效果明显。
1.在全球拥有超190个IDC,超9500家客户
Equinix成立于1998年,并于200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是全球最大的IDC提供商,其机架数量和机房等级在全世界IDC中第一,主营业务为IDC主机托管、互联和连接性服务,以及各类基础设施解决方案。Equinix上市以来不断通过收购进行规模扩张,奠定了全球IDC龙头地位。
公司在美洲、EMEA、亚太地区48个主要业务市场拥有超过190个IBX IDC,拥有超19万个机柜,总面积超130万平方米。公司所有的IDC均配备了完整的UPS电源、备用系统以及N+1(或更多)冗余,其经实践验证的正常运行时间大于99.99999%,属于行业领先,同时公司拥有超过1500个可用网络,通过公司的互联网交换中心可在10毫秒内抵达绝大多数市场。
公司在全球拥有超过9500家客户。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云和IT服务商,如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内容提供商,如Brightroll、eBay等,全球企业,如Anheuser-BushInBev、Bechtel等,全球金融公司,如ACTIV Financial、Bloomberg等,以及网络和移动提供商,如AT&T、British Telecom等。
2.营收CAGR高达42.15%,主机托管业务营收占比保持在70%以上 公司上市以来不断进行收购扩张,营业收入持续增加。公司2000年的营业收入仅为0.13亿元,2016年增加到36.12亿美元,2000年到2016年的复合增速为42.15%。公司2012年开始收入增速有所下滑,主要是因为公司从2012年开始布局REITS,并且在进行大型IDC并购项目,内生增长相对缓慢。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加32.51%,新增营业收入为8.86亿美元,收购合计贡献5.521亿美元收入,占新增收入的62.31%,其中1.48亿美元收入是由公司于2015年11月收购的Bitisle(日本第四大IDC)贡献,4.041亿美元收入是由公司于2016年1月和8月收购的TelecityGroup(英国最大IDC)和巴黎IBXIDC贡献。 |
公司业务模式和发展方向清晰,主机托管业务和网间结算收入一直保持90%左右的收入份额。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主机托管、网间结算、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其他业务和租金收入,其中,IDC主机托管业务一直保持在70%以上的收入份额,为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网间结算的收入份额保持在15%左右。公司于2012年宣布计划转变为REITS,并于2014年完成,在2015年正式转变为REITS。公司转变为REITS后有效税率由原来的30%-35%降低至10%-15%,但是美国REITS要求收入的75%以上必须是房地产出售或者租金收入,所以我们预计未来IDC主机托管业务会保持在75%以上。
主机托管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服务器机柜空间以及供电。主机托管业务2016年营收占比为73.29%,其收费方式是按月进行收费,每份合同的合同期通常为1-3年。
网间结算主要指的是互联和连通性业务,主要是为客户提供网络连接服务。互联和连通性业务2016年营收占比为15.03%,其收费方式为初始安装费用和每月定期的定期费用。
物理交叉/直接互联:客户需要通过单模或多模光纤进行直接和私人连接到另一家IBXIDC客户。这些交叉连接是客户之间的物理连接,可在24小时内实施请求。交叉连接产品的定价为初始安装费用和每月定期的定期费用。
Equinix Internet Exchange™:客户可以选择通过Equinix互联网的中央交换架构(交换机)进行连接和对等交换,而不需要购买直接物理交叉连接,在20个全球城市地区的22个互联网交换点(IXP)位置连接对等体。该产品的价格为初始安装费用和持续的每月定期费用。
Equinix Metro Connect:位于一个IBXIDC的客户可能需要与在同一城市地区的相邻或附近的IBXIDC的网络或所在其他客户互连,Metro Connect允许客户无缝地互连IBXIDC,可以直接访问超过1,500多个网络和9,500多家企业以及云,数字内容和金融公司。该产品的价格为初始价格安装费和持续的每月定期费用,取决于客户购买的容量。
互联网连接服务:在IBXIDC安装设备的客户通常需要IP连接或带宽服务,通过EquinixIDC,客户可以连接任何主要带宽提供商。这项服务针对需要单一帐单和单一帐户的客户,通过Equinix为他们提供带宽需求。该产品价格是初始的基于所承诺的带宽量,安装费用和持续的每月定期费用。
Equinix Cloud Exchange™:Equinix Cloud Exchange是一种先进的互连解决方案,能够实现无缝连接,直接连接访问来自世界各地多个网络的多个云。该产品的定价为初始安装费用,每月定期收取的费用取决于所购买的容量。
从收入的区域结构来看,EMEA和亚太地区收入增速远大于美洲地区,美洲地区收入占比持续下降,EMEA和亚太地区收入占比持续上升。2016年,美洲、EMEA和亚太地区的收入分别为16.80亿美元、11.71亿美元、7.61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04%、67.62%、47.92%。美洲地区的收入占比从2014年的56.31%持续下滑至2016年的46.50%,EMEA和亚太地区的收入占比从2014年的26.08%、17.61%不断上升至2016年的32.43%、21.07%。
美洲:2016年美洲地区收入增速为32.51%,新增1.67亿美元。美洲地区收入增加一方面是由于最近开放的IBXIDC或IBXIDC扩张产生0.29亿美元收入,另一方面是来自现有客户和新客户的订单增加。美国是美洲地区最大的收入来源,2015年贡献14.07亿美元收入,收入占比为93%,2016年贡献15.45亿美元收入,收入占比为92%。
EMEA: 2016年EMEA收入增速高达67.62%,新增4.73亿美元。EMEA地区收入增加主要是由于2016年完成了对TelecityGroup(英国最大IDC)和巴黎的IBXIDC的收购,共贡献4.041亿美元收入,占新增收入的85.52%。另一方面,在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巴黎和苏黎世地区开放的IBXIDC贡献约0.50亿美元收入,还有一部分收入来源于现有客户和新客户的订单增加。收购后英国继续为EMEA最大的收入来源国,2015年贡献2.59亿美元收入,收入占比37%,2016年贡献3.75亿美元收入,收入占比32%。
亚太地区:2016年亚太地区收入增速高达47.92%,新增2.47亿美元。亚太地区收入增加主要是由于2015年底完成了Bitisle的收购,2016年亚太地区的收入中1.48亿美元由Bitisle贡献,占新增收入的60.02%。另一方面,在香港,墨尔本,上海,新加坡,悉尼和东京等开放的IBXIDC扩张也贡献一部分收入,还有一部分收入来源于现有客户和新客户的订单增加。在收购Bitisle后,日本成为Equinix在亚太地区最大的收入来源,2015年贡献1.03亿美元收入,比为20%,2016年贡献2.66亿美元收入,占比为35%。
Equinix调整后EBITDA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公司2011年的调整后EBITDA为7.22亿美元,2016年增加到17.25亿美元,复合增速为19.05%,调整后EBITDA持续上升主要是由于公司IBXIDC的不断扩张导致收入不断增加。公司调整后EBITDA于2012年开始增速有所下滑,主要是由于公司从2012年开始收入增速有所下滑。
从调整后EBITDA的区域结构来看,EMEA和亚太地区调整后EBITDA增速远大于美洲地区,美洲地区调整后EBITDA占比持续下降,EMEA和亚太地区调整后EBITDA占比持续上升。2016年,美洲、EMEA和亚太地区的调整后EBITDA分别为7.87亿美元、4.94亿美元、3.76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2.70%、55.15%、47.72%。美洲地区的调整后EBITDA占比从2011年的66.18%持续下滑至2016年的47.50%,EMEA和亚太地区的调整后EBITDA占比从2011年的19.83%、13.98%不断上升至2016年的29.82%、22.68%。
美洲:调整后EBITDA的增长是由于IBXIDC的收入增加所致。截至2016年12月31日,货币波动对美洲调整后EBITDA的净不利外币影响大约220万美元,主要是与2015年12月31日相比,美元相对巴西雷亚尔和加元普遍较贵。
EMEA:EMEA地区调整后的EBITDA中,公司于2016年1月收购的TelecityGroup和2016年8月收购的巴黎IBXIDC共贡献1.89亿美元,占比为38.26%。剔除收购影响,调整后EBITDA为3.05亿美元,同比下降4.17%,主要是由于IBXIDC扩张导致的更高的运营成本和与之相关的整合成本。截至2016年12月31日,货币波动对EMEA调整后的EBITDA造成约0.11亿美元的净不利影响,主要是由于与2015年12月31日相比美元相对于英镑大幅上涨。
亚太地区:亚太地区调整后的EBITDA中,公司于2015年11月收购的Bitisle 2016年贡献0.50亿美元,占比为13.30%。剔除收购影响,调整后EBITDA为3.21亿美元,同比增加26.11%,亚太地区调整后EBITDA的增长主要来源于IDC的扩张的收入增加。截至2016年12月31日,美元相对于日元较2015年12月31日较弱,带来0.04亿美元的净有利外币影响。
公司的GAAP净利润上市以来扭亏为盈。公司的GAAP净利润从2008年开始实现了正增长,开始扭亏为盈,2014年由于公司转变为REITS导致公司对设备土地折旧核算法则发生了改变,导致公司一次性补缴了过去的折旧所带来的税款,导致公司的GAAP净利润为下滑为负2.6亿美元。
公司的毛利率保持在50%左右,调整后EBITDA率维持在45%左右,净利率较低。2016年公司的毛利率有所下滑主要是由于IBXIDC扩张导致的成本的提升,未来随着折旧摊销周期增长,公司的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3.股价上涨超百倍,估值高于全球水平
Equinix盈利模式主要为机柜租金收入,虽然收入持续增长,但是一直没有多少净利润(基本是亏损或者微利),但是公司的股价从03年至今上涨百倍,截至2017年12月28日,Equinix市值为353亿美元。
我们选取了全球主要的IDC企业进行计算,得到美股市场中IDC企业2016年EV/EBITDA 为 19.48倍,Equinix2016年EV/EBITDA 为21.67倍,高于全球水平。考虑到公司未来不断进行内生和外延并购扩张IDC的能力,我们认为公司未来的估值水平仍将略高于全球行业平均水平。
(二)Equinix的启示:IDC行业需求持续增长,企业成长性来自于产能扩张
Equini与国内IDC企业发展路径有所差异,其最大价值源于其全球互联业务。由于国内电信业环境与国外电信业环境有所差异,国内仅有三大基础运营商,国外的基础运营商比较多,竞争激烈,同时跨运营商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互较多,Equinix将全球大部分的运营商网络都接入自己的IDC,并且将其全球近200个IDC进行连接,打造了一个全球的IDC互联平台,所以Equinix最大的价值源于覆盖全球的国际电路。
Equinix不断通过内生及外延并购的方式在全球扩建IDC,给我国IDC的发展有所启示。IDC虽然是重资产行业,但是在行业需求长期稳定增长并且看不到天花板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给IDC企业较高的估值溢价;IDC企业成长性来自于产能扩张,虽然租金价格一直稳中有升,但是收入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机柜规模的扩张,未来国内IDC一定是朝着大规模、集中化发展;IDC行业类似于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比较合理的估值方法是现金流估值法(P/AFFO);对于第三方IDC企业,资源位于中心城市非常重要。
1. IDC企业成长性来源于产能扩张,收入增长来源于机柜规模的持续扩张
虽然IDC行业需求在持续扩张,但是对于单个企业来说,收入的增长动力来源于机柜数量的扩张(价格上涨因素影响较小)。Equinix机柜数量从2011年的9.04万个增加到2016年的19.76万个,翻了一倍多,收入从2011年的15.70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36.12亿美元,同样翻了一倍多,股价上涨了4倍多。
EquinixIDC机柜数量的扩张来自于内生增长和并购扩张,内生增长主要来自于公司自建IDC、出租率的不断提高和单机柜月经常性收入(MMR)的不断提升。公司的IDC从2014年的101个扩张到2016年的146个,复合增速为20.23%。公司的机柜出租率始终保持在80%左右,未来随着公司机柜增量产能释放,机柜出租率有望不断提升,同时公司单机柜平均月经常性收入(MMR)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从2014年的1942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1961美元。
2. IDC企业采用现金流估值法更合适
IDC企业类似于REITs,其现金流比较稳定,美国很多IDC企业处于税收因素考虑也在申请成为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模式。REITs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有效税率从30-35%降到10-15%,公司股息支付率90%以上可免除所得税,转型为REITs企业的条件为,收入的75%来自地产出售或租金收入,同时设备土地折旧年限加长;REITs的底层资产是房地产,并且体现出来股票的形式,因此,REITs的估值也体现出了与股票和房地产不同的特征。由于房地产的投入成本虽然在会计上会按照一定年限折旧,但实际很多情况是物业价值不但没有随着时间降低反而由于通货膨胀等因素而增加,因此以净收入(净利润)来衡量REITs的盈利能力将会产生偏差,传统的PE或者算市值空间等估值方法对IDC企业并不合适。
FFO (Funds fromoperations),即营运现金流,将折旧值加回到净收入中,能够更准备的反映REITs的盈利能力,然而,的确有一些资本化的费用其折旧是真实产生的,因此将这些因素调整后得到的金额,即AFFO(Adjusted Funds FromOperations),即调整后的营运现金流,能够更加精确的反映REITs的盈利能力。国际上对IDC企业估值比较通用的方法是P/AFFO方法,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像Equinix这种并没有多少利润的IDC企业为何能够获得较高的PE和PB估值。
虽然Equinix净利润情况并不好,但是其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FFO和AFFO总体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主要是由于经营业绩的改善。公司的FFO从2014年的1.53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7.25亿美元,复合增速为117.51%,公司的AFFO从2014年的7.62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10.78亿美元,复合增速为18.98%。
全球IDCP/AFFO的平均值2016年为21.93倍,EV/EBITDA的平均值2016年为19.48倍,只要企业运营现金流每年增长,则企业的价值就会稳定增长。Equinix的P/AFFO(2015年为33.65倍、2016年为29.85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15年为23.52倍、2016年为21.93倍),EV/EBITDA2015年为21.10倍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1.19倍),2016年为21.67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67倍)。
3. 对于第三方IDC企业,资源位于中心城市很重要
前期市场一直有关于投资资源位于中心城市的IDC企业和投资资源位于边远地区IDC企业的争论,我们的看法是对于第三方IDC企业,资源位于中心城市很重要。我们的判断主要基于以下理由:一、IDC是需要运维的,中小企业客户由于运维因素不太会租用边远地区IDC;二、边远地区IDC长远来看没有稀缺性,单机柜产值会远低于中心城区机柜产值;三、目前我国带宽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边远地区带宽资源不足,修建了IDC也很难投入运营;四、边远地区建设IDC是很意义的,但是这更适合像谷歌或者中国的BAT这种企业去自建,第三方企业在边远地区建设了IDC出租给互联网巨头是卖不出好价格的。我们通过研究Equinix发现,其IDC资源也基本是位于中心城市。
(三)Digital Realty:全球最大批发型IDC提供商,规模和营收持续增长
Digital Realty为全球最大的批发型IDC企业,Digital Realty的全球策略包括强强合并以增强服务能力、积极拓展全球市场等。Digital Realty为全球最大批发型IDC提供商,也是全球第二大IDC提供商,目前在4大洲的11个国家超32个全球市场拥有156个IDC;公司于2015年10月收购了IDC托管,互连和云计算支持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供应商Telx,该收购使得公司成为美国领先的托管和互连平台,拥有全球最具连通性的IDC;公司于2017年6月宣布以约76亿美元的价值收购美国IDC托管厂商杜邦Fabros,这一合并将会创造一个全球IDC巨头,增强对顶级美国IDC市场的服务能力;同时Digital Realty进入德国IDC市场,以拓展其在欧洲的足迹。
1.在全球拥有156个IDC,超2200个客户
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9日,于2004年11月3日上市,公司通过其数字地产信托(LP)(运营合伙)和运营合伙公司的子公司的控股权益拥有、收购、开发和运营IDC。公司致力于为金融、制造业、能源、医疗保健、消费品等各行各业提供IDC、托管和互连解决方案。
公司于2015年10月收购了Telx。Telx是IDC托管,互连和云计算支持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供应商,该收购使得公司成为美国领先的托管和互连平台,拥有全球最具连通性的IDC。
公司于2017年6月宣布以约76亿美元的价值收购美国IDC托管厂商杜邦Fabros。杜邦Fabros的12个IDC位于三个主要的美国城市地区,总面积约32.52万平方米,总电力容量为301.5兆瓦,为客户的服务器和计算设备供电。此次收购将于今年下半年完成,有助于提高公司服务于美国顶尖地区的能力、扩大超大规模产品、巩固蓝筹客户基础、发展管道提供外部增长潜力、产生增量效益以及创造明显的预期成本效益和财务效益。
公司目前在4大洲的11个国家超32个全球市场拥有156个IDC,总面积超200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亚太地区,数量分别为119个、20个和7个。公司大多数IDC的物业都包含完全冗余的电力供应系统、多个电力供应、大型冷却系统、高架建筑面积、广泛的建筑通信电缆和高层安全系统。
公司在各个行业都拥有超过2200个客户。公司基于对社交网络、移动通信、分析、云和内容提供商、网络提供商、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和IDC用户(包括金融服务公司)的要求和趋势的深入了解,将公司的物业销售给国内和国际客户。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在云计算和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制造业、能源、游戏、生命科学和消费品等各行各业都有超过2200个客户。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最大的客户IBM占总年度租金的约7.8%,其他单一客户不超过公司投资组合年度总租金的约5.7%。
2.公司营收持续增长,租金收入收入占比保持在70%以上
公司的营业收入和调整后EBITDA保持持续增长。公司2003年的营业收入为0.63亿美元,2016年营业收入增加到21.42亿美元,年复合增速为31.15%,公司2003年的调整后EBITDA为0.09亿美元,2016年调整后EBITDA增加到10.22亿美元,年复合增速为40.22%。
租金收入在营收中占比保持在70%以上,为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公司营业收入主要由租金、承租人补偿、互联及其他、其他营建管理等几部分收入构成,其中租金收入和承租人补偿在营收中的占比从2003年到2015年一直保持在97%以上,2016年略微下降到88.62%,而租金收入在营收中的占比一直保持在70%以上。公司于2015年10月收购了Telx,Telx分别为租金收入和互连收入贡献了约4220万美元和3890万美元,互联及其他收入开始计入公司营业收入,随着公司互联业务的发展,其在营收中的占比也由2015年的2.31%提升至2016年的9.54%。
公司的互联服务主要包括交叉连接、都市连接、专用互联网接入(DIA)、互联网交换和服务交换。
交叉连接:交叉连接可以使得客户通过单个统一面板快速连接到一个或多个服务提供商,客户可以部署基础设施,扩大自己的产品组合,并达到数字服务的新市场。交叉连接服务提供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硬线电缆,同时提供更高的性能。
都市连接:都市连接提供了一种方便的连接多个位于该地区的数字地产设施之间的方式,同时还提供与特定市场中非数字地产设施的连接。都市连接可以在提供时选择正确的属性来部署服务,技术,网络或内容无缝地访问广泛的都市市场中的客户或合作伙伴。通过都市连接,客户可以以各种连接速度在同一市场内的IDC中专门访问服务提供商和企业客户。
专用互联网接入(DIA):专用互联网接入(DIA)服务是在美国大都会地区提供数字地产托管服务的弹性混合带宽互联网接入产品。客户使用DIA进行许多应用,包括互联网的网站连接,访问其IPSecVPNs,他们的共同设备的和带外管理。作为提供“最好的”的混合带宽产品,DIA提供了一种高可靠性的“永远在线”连接到互联网。DIA服务可提供从5Mbps高达1Gbit的速度,可以通过单次切换(DIA标准)或通过双切换产品(DIA保费)增加安全性。
互联网交换:数字地产互联网交易所是一个运营商中立的私有和受管理的IXP(互联网交换点),可以使交易所的成员,包括ISP,内容和游戏提供商,企业和其他人通用交换平台之间建立对等关系。通过部署在数字地产IDC,客户可以在一个高度可用的服务平台上与数百个主要电信和数据网络建立连接。 互联网交换允许成员通过一个共同的交换平台与其他成员建立对等关系。一旦这些对等关系建立起来,成员可以分享流量,而不会产生额外的IP中转费用。
服务交换:服务交换是由Megaport提供支持的一种软件定义网络(SDN),允许客户与多个云服务提供商(包括Amazon Web Services,Google Cloud和Microsoft Azure),平台的其他参与者建立直接的私有连接,以及从单一接口连接网络上的其他IDC。服务交换的基础平台由位于澳大利亚的支持SDN的互连解决方案的领导者Megaport提供。Megaport成立于2013年,建立了世界首个基于SDN的中性面料,以改变企业连接服务的方式。数字地产公司通过Megaport的API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了Megaport全球平台功能,并且已经建立了增强的功能,包括物理冗余和集成报告,仅在数字地产IDC提供。
(四)全球IDC启示:扩张为收入增长动力,IDC互联为未来发展大趋势
从IDC公司投资组合来看,IDC龙头企业均拥有较多的IDC,且都提供互联服务,其收入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IDC的扩张。Equinix为全球最大的IDC,在全球44个主要业务市场拥有超175个IBXIDC,总面积超130万平方米,拥有超9500家客户,总体租用比率为79.20%,交叉连接数量为23.73万个。Digital Realty为全球最大的批发型IDC,在全球32个主要业务市场拥有156个IDC,总面积超200万平方米,拥有超2300家客户,总体租用比率为89.40%,交叉连接数量为7.1万个。
从IDC公司IDC的模式来看,目前大部分批发型IDC都是TKF模式,大都提供互联服务,且大都分布于欧美核心区域。TKF模式(Turnkey Flex)相当于精装房的交钥匙模式,机房包间已经安装好配电和空调容量,客户只需要将设备运入上电即可。由于客户类型不一,客户的设备也无标准尺寸,所以通常不做通道密闭。PBB模式(Power basedbuilding/Powered shell)相当于住宅毛坯房,公司租下/拥有物业权,和容量规模较大的客户签订较长租赁托管合同,机电设施可以由租户自行设计和建设,也可以由租户出设计理念,剩下设计和建设,投资交由IDC公司。
全球IDC互联收入呈现较快增长趋势。Equinix2017年一季度互联收入同比增长18%,达到总经常性收入的16%,美洲、亚太和EMEA的互联收入分别为经常性收入的24%、13%和8%,并且大多数增长来自于交叉连接,云交换保持继续增长态势。Digital Realty互联在2017年一季度贡献了0.57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4%,互联收入占总收入的10.4%,新兴的服务交换平台(基于该公司与Megaport的合作伙伴关系)到年底将从全球8个美国市场扩展到数字三个地区的17个市场。
全球IDC交叉连接数持续增长。Equinix2016年四季度和2017年一季度的交叉连接数分别为23.02万个、23.73万个,同比增速分别为22.19%、3.08%。Digital Realty2016年四季度和2017年一季度的交叉连接数分别为7万个、7.1万个,同比增速分别为1.45%、1.43%。
六、投资建议
北上广等核心节点城市由于土地和电力资源有限,未来存在稀缺性价值,具备较高的议价能力;随着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IDC云化成为必然趋势,围绕公有云服务商提供托管云等服务的第三方IDC提供商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同时云计算IDC的发展利好批发型IDC提供商,拉动批发型IDC的需求。
建议关注光环新网(300383)(IDC机房位于北京、上海两大核心城市;为全球云巨头亚马逊AWS中国北京区域运营方,云牌照落地,未来将围绕AWS打造云计算生态圈);宝信软件(600845)(依托宝钢充沛的土地和电力资源,IDC机房位于上海核心地段);科华恒盛(002335)(自建IDC机房主要位于北京、上海、广州等核心城市,收购天地祥云向云计算服务运营商转变);数据港(603881)(国内批发型IDC领军企业,客户面向BAT等大型互联网企业)。
光环新网
国内IDC龙头企业,A股最纯正云计算标的。光环新网成立于1999年1月,为国内领先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互联网IDC服务(IDC及其增值服务)、云计算服务、互联网宽带接入服务(ISP)等互联网综合服务。公司为全球云计算巨头AWS中国(北京)区的运营方,并于2017年12月22日取得工信部颁发的互联网资源协作服务牌照(云计算牌照),目前公司正逐步打造中国基于AWS的云计算生态圈,公司云计算业务目前包括AWS 云计算、光环有云云增值服务、无双科技SAAS 云、中金云网私有云和混合云。
IDC机房位于核心城市,机柜产能逐步释放。公司目前拥有八大IDC(太和桥IDC为大股东持股,公司目前正在启动太和桥IDC并购事宜,预期于18年上半年并入公司),其中七个位于北京,一个位于上海,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公司目前拥有超2万个机柜,随着太和桥IDC的并入,2018年公司将拥有近3万个机柜,未来随着房山IDC机柜的逐步投放,以及上海嘉定和太和桥IDC的扩容,公司的机柜数有望达5万个,产值有望超40亿元,贡献近10亿的净利润。
云牌照落地,携手亚马逊打开国内万亿级云计算市场。公司运营亚马逊AWS中国(北京)区云业务,北京区域具备靠近客户、骨干网超级核心节点和拥有较多优秀人才等优势,在云牌照下发之前,已经有近千家客户采用由光环新网运营的AWS中国(北京)区域服务,其中本土企业占比约70%,外企客户占比约30%,公司已经拿到云计算牌照,意味着亚马逊AWS中国(北京)区的业务正式展开。亚马逊AWS占据全球云市场近一半的份额,作为全球云计算龙头,技术优势明显,基于AWS的技术,公司逐步开展云增值、混合云等业务,同时布局SAAS云,未来云计算有望驱动公司业绩高速增长。
宝信软件
IDC和智能制造双轮驱动,打造IDC和工业4.0领军企业。宝信软件是宝钢股份控股、中国宝武集团实际控制的软件企业,2001年4月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部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公司依托宝钢,经过三十年的积累,逐步形成了覆盖ERP、BI、OA、 MES等全层级、全业务领域的软件产品与服务体系,并且在智能化技术、机器人、轨道交通、大数据技术上均有积累和产品输出;在IDC方面,公司紧跟市场放量需求,稳妥推进和落实宝之云项目建设工作。
宝武合并与钢铁行业复苏,公司钢铁信息化业务持续发展。2016年12月宝钢和武钢正式合并成为宝武钢铁集团,成为全球第二特大型钢铁企业,随着宝钢和武钢的合并,原武钢使用的办公系统、生产系统等将逐步更换成和宝钢一样的系统,从2017年Q3开始,武钢部分财务和办公系统已经开始更换,未来ERP、MES、BI等系统也将逐步替换,武钢的体量约为宝钢的70%,合并后的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也将对宝武钢铁信息系统进行更新和升级,公司未来的钢铁信息化业务订单有望高速增长;同时公司今年首次获得首钢MES系统、ERP系统订单,公司新大客户取得突破,后续有望持续取得订单;16年以来钢铁行业持续复苏,国内强劲的钢铁生产需求带动钢铁企业开始陆续转亏为盈,钢铁行业的复苏也将推动公司钢铁信息化业务的增长。
宝钢为公司IDC提供廉价土地和电力等资源,IDC区位优势明显。公司依托依托宝钢集团罗泾厂区提供的天然优质的水、电、土地等资源开展 IDC 业务,“宝之云”IDC机房全部布局在核心城市上海,上海近年来能耗指标趋近,同时拿地较难,公司背靠宝钢,优势明显。“宝之云”IDC项目一共分为四期,一期到三期规划机柜总数为17500个,目前上架运营的机柜数超1万个,预期到2018年上架运营机柜数将超1.4万个;同时公司2017年6月与中国太保集团签订了合作合同,太保项目属于“宝之云”四期项目,随着“宝之云”一期到三期上架率的不断提升,以及四期项目的落地,公司IDC业务将进一步拉动公司利润的增长。
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推出,彰显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公司于2017年12月8日推出首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本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不超过780万股限制性A股股票,占总股本1%,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8.60元/股,激励对象不超过350人,包括: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等骨干人员,要求扣非净利润18/19/20年较16年增长率不低于50%/80%/110%。此次股权激励提升了公司发展动力,为公司未来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活力。
科华恒盛
以能基业务为“主体”业务,深化“一体两翼”战略布局。公司成立于1999年,目前有能基、云基、新能源三大业务板块,其中能基业务为“主体”业务,云基和新能源业务为“两翼”业务。能基业务中,公司为国内最大的高端 UPS 电源制造商与提供商,未来将聚焦轨道交通、国防军工、核电业务等新战略,继续保持在传统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云基业务中,公司于今年上半年完成天地祥云100%股权并购,同时成立“云集团”以更高效运营云基板块,我们预计云基板块未来将快速增长;新能源业务中,随着公司在光伏风电新能源产品方案、分布式发电、储能微网、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应用领域不断取得良好进展,我们预计新能源业务板块未来将快速增长。
天地祥云并表,云计算为未来发展重心。公司2016年10月完成对天地祥云25%股权收购,2017年5月完成对天地祥云剩余75%股权收购,天地祥云承诺 2017 年至 2019 年度实现的经审计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000万元、 7000 万元、 9000 万元,同时天地祥云于今年5月开始并表。公司自主投资运营的IDC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目前共建成约1万个机柜,在运营的机柜约5600个。北京IDC约有4500个机柜,上海约有4000个机柜,广州约有1200个机柜(在建约5000个),其中北京约有4000个机柜在运营,上海约有400个机柜在运营,广州约1200个机柜已经交付给腾讯使用。天地祥云目前在全球运营的IDC约20个,运营机柜约3000个。公司通过收购天地祥云,标志着公司从IDC系列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向云计算服务运营商转变,未来云计算为公司发展重心。
数据港
专业的批发型IDC提供商,客户包括BAT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公司成立于2009年11月,率先在国内推行IDC定制化业务模式,与零售型IDC提供商不同,公司通常采取“先订单,再建设,后运营”的经营模式,主要最终用户为大型互联网公司,首先由公司、基础电信运营商和最终用户共同定制IDC技术标准,由电信运营商提供带宽资源,公司提供定制化的包括规划、设计、系统集成和运营管理方案。截至2017年中报,公司共运营12个自建IDC(其中11个为批发型、1个为零售型),共运营机柜数量7035个,运营服务器数量超86054台。
合同充裕,保障公司业绩增长。公司定制IDC服务合同期限多为5-8年,公司批发型IDC业务订单主要来自于BAT、网易,在公司总订单中占比约为95%,批发型IDC业务订单中约50%来自阿里,为阿里服务的机柜主要分布在河北、杭州和上海。公司于2017年4月25日公告收到阿里关于《HB33机房项目需求意向函》,服务费约为28亿元,8月11日公告在河北张家口阿里巴巴已建成IDC内投资建设HB33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约5.47亿元,10月9日公告收到阿里巴巴HB33项目增项需求意向函,项目增加部分在合同服务期内IDC服务费总金额经测算约14亿元左右,增量约50%,合计服务费总额高达42亿元。此项目有利于加强公司与阿里之间现存的战略合作关系,有利于深化公司与阿里后续在云计算IDC领域的合作关系。
七、风险提示
机柜建设和上架不及预期;云计算发展不及预期;IDC转云进程不顺利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