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帧速率,也通常被描述为每秒帧数(FPS),指每秒所显示的静止帧格数。对影视制作人而言,它是你在拍摄时选择的第一个设置:24,25,30。24FPS被视为“电影”帧速率的标准。30FPS广泛应用于北美洲、日本、南亚,25FPS是欧洲、中国的广播电视级标准。
例如下面这个时长一秒的电影片段:
我们将这个镜头一帧帧的分开,每帧画面就代表1/24秒。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24?为什么不是22,23,28.59?你的经验告诉你大部分电影制作人会选择24FPS,那么为什么我们要使用24FPS拍摄?
对于人眼来说,我们每秒可以感知十到十二帧图像,一旦每秒钟有更多的图像通过,每个图像之间的间隙就缩短,我们的大脑就会将图像识别为运动。心理学家马克斯·韦特海默(Max Wertheimer)首次发明了Phi Phenomenon(飞现象)。
从20世纪早期到20世纪20年代,帧速率是没有工业标准,没有规则的。电影公司的为了获得最佳利益,必须保持帧速率尽可能的低,因为帧率越高,使用的胶片就越多,使用的胶片越多,所需的成本就越高。虽然更高的帧速率会产生更好的视觉持久性,但是16FPS还是成为了无声电影的非官方标准。
至于电影工业史上帧速率的发展变革,直到今天我们为何以24FPS作为行业标准,通过下面的视频讲解,可以更深入的体会到。
选择24FPS,这其中还牵扯到一点基本数学,24是一个容易被整除的偶数,剪辑师会在瞬间算清楚半秒是12帧,1/4秒6帧。。。。。。
聊完了电影帧速率的原理及发展历程,该回到当下了,那么我们在平时的影视创作中该如何选择帧速率呢?
24fps(电影拍摄)
20世纪20年代末的电影公司以24帧作为行业标准,以这个标准拍摄电影不仅成本能达到最低而且还能带来不错的观影体验。现在大多数电影也都基本按这个标准来进行拍摄,较低的帧率能捕捉到更多的运动模糊,让动作显得更为真实和流畅。当然为了追求更为极致的视觉体验,有些电影也选择了更高的帧速率,例如《霍比特人》,《阿凡达2》采用48帧拍摄,48帧放映,《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采用120帧拍摄,120帧放映。
25/30fps(适用于电视拍摄)
美国电视的制式自古以来是30fps,广播电视实际是29.97fps。选择30fps是为了与美国电力标准60赫兹同步,这个格式常被叫做NTFS。在欧洲,这个制式是25fps,因为欧洲电力标准是60赫兹,这种制式叫PAL。网络视频一般是30fps,或者60fps。
50/60fps(适用于运动类动作拍摄)
50fps和60fps非常适合运用在快速动作的拍摄上。拍摄完成之后你还可以通过后期制作进行帧速率转换,让较高的帧速率慢慢降低到30fps然后变成一个慢动作视频。
120/240fps(慢动作)
超高的帧率能够让慢动作镜头产生极端的效果,根据你的摄影机参数设置的上限可以拍摄120fps或240fps的慢动作。
dro frame TimeCode
下面这个gif是dro-frame timecode(左),Non dro-frame timecode(右)。注意看左侧29.97FPS在一分整的时候跳过了2帧。
当彩色电视诞生时,对黑白电视产生了小小的冲击。因为彩色信号对黑白信号产生了干扰。业界学名叫彩色副载波频率,这个信号提供色相和饱和度,但是在黑白电视显示的画面是“静止”的。所以,只能将帧速率降低至29.97来避免这个问题,所以后来就变成了业界标准制式了。这个格式就是dro-frame,同时30fps就被叫做Non dro-frame。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