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
4月21日,天津市科学技术评价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余贻鑫院士负责的“智能电网云-端协同式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技术”项目成果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鉴定会由中国工程院韩英铎院士和罗安院士担任主任委员,鉴定会委员包括东北电力大学李国庆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和敬涵教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白晓民总工、华北电力设计院张道农设计总工和清华大学电机系赵伟教授。
受项目组委托,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成山代表致欢迎词,简要介绍了该项目的研究历程。作为项目负责人,余贻鑫向鉴定委员会汇报了“智能电网云-端协同式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项目的总体工作。他介绍了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技术的基本概念、该项目的重大意义、项目组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以及其推广应用情况。
“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技术”是一项仅通过分析负荷总量数据,便能获取场景内各电器设备的用电信息的高新技术。作为项目架构总设计,国家“***”级特聘专家、天津大学客座教授栾文鹏博士汇报了项目的具体技术工作。他详细介绍了该项目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采取的技术手段以及取得的突破与成效。
鉴定委员会对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认定该项目“技术创新程度”、“难易和复杂程度”、“技术经济指标”等七项评价指标均达到最高标准,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意义,且项目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余贻鑫院士是我国电力系统分析、规划与仿真专家。他长期结合电力系统工程实际进行深入的电力系统稳定性理论研究,特别是在电力大系统安全监视、防御与控制中域的方法学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国际先进成果,并在世界上首次把该成果用于实际电力大系统。他在城市电网优化规划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理论、模型与算法,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完整和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城市电网规划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迄今为止已用于国内逾千个城市电网规划项目,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这一技术领域工作的科学化。作为我国智能电网的首倡者与积极推动者,他还厘清了智能电网的基本理念,明确了我国建设智能电网的必要性和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对我国智能电网的科学发展和推进实施智能电网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与分解技术”项目是余贻鑫院士于2006年在国内开拓的又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自2008年公开发表第一篇该领域的学术论文起,已研究了整整10个年头,可谓“十年磨一剑”。项目组成员坚持自力更生、坚持自主创新。在核心技术研究方面,经过长期积累,有效地解决了该领域公认的技术难题,突破了工程实用所面临的技术瓶颈;在工程实践方面,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积极开展产学研实践以推进技术成果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在国内率先实现了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与分解技术的大规模示范应用,关键性能指标由于国际同类产品,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余贻鑫院士始终奋战在科研第一线,坚持指导硕士生和博士生开展工作。正如他在鉴定会工作报告中所说:“该项目的成功再一次证明了老中青结合与产学研结合的巨大意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