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子工程师的职业发展之路

描述

我曾经问过自己,电子工程师的未来在哪里?其实很多涉及到职业发展的路途的时候,总是能让年轻的,不太年轻的,甚至有些年长的工程师们一起赶到困惑。因为大家似乎看到工程师等于技术+略有些僵的头脑+“农民式”的老实本分和沉默寡言,而这些在国内就等于没有前途。至少似乎在我以前看到的情况是这样的,经过了一些事情,接触了一些人。当我再次拿起DRE设计发布工程师(Design Release Engineer)的Skills列表的时候,我还是感怀很多的。挑一些内容与大家交流一下,总的而言工程师总的评价可分为三个方面:

     1. 职业与技术的知识;

      2. 工作的方法与管理;

      3. 个人的人际与社交。

     初看可能与工程师差的有些多,不过细细说来就比较有意思了。

      技术方面的知识

     电子工程师的职位其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的地方其实鼓励你去做一些相近领域的尝试。因此对工程师而言其对某一个方面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产品的知识是必不可缺的。甚至覆盖这方面更为基础的理论知识,诸如对汽车电子方面的电气电子理论知识,乃至更为基础的数学、材料、物理、化学知识是一个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在制造业内发展,还需要了解开发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建模,仿真与验证的内容,产品的制造流程等内容。 对于汽车相关的产业而言,基本的工程和系统知识(做汽车的得知道汽车整车的构造,会开车;做消费电子的得玩各种数码产品),行业内的公司与相应的品牌(比如汽车行业内诸多的集团与品牌)、行业、国家、国际的标准都需要心中有数。

     这里其实有点类似与袁兄聊天时候的一些内容,博文与有同行者不孤单中叙述的。只不过从现在的产品,向下抽象的基础的知识,向上就是系统和结构化的知识。

      方法方面

      这个方面其实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在无计算机不工作的时代,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软件来辅助我们工作,首先这些软件就是我们需要首先克服的(最为典型的是 office)。另外一个方面的内容,是思考的能力。对于工程师而言,需要有系统化和结构化的分析能力,运用结构化和原理化的工作方法,对新的技术有着良好的理解和消化能力。如果某些工程师,是对内对外的接口,既需要面对客户有时候也需要面对供应商,还要面对内部的其他部门的同事;那么他就得把项目管理和规划,时间管理,质量管理,商务管理,技术管理这些提高工作与沟通效率方法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很多时候需要对于成本和质量高度敏感,以平衡两者的关系。事实上,有一类知识是比较受忽视的。主要是变更管理,发布管理与流程知识方面的内容。当然有一个良好的系统支持下,做这些工作会比较轻松。

      在方法层面,工程师与所处的公司是相互影响的。无法适应公司惯性的工程师是很难生存下去的,可以想见棱角分明的xdjm可能会被某些潜在的文化磨得“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法,还是特别重要与关键的。长期来看,还是需要定下心来去学习一些相对完善和成功的方法。(注意,一旦一个公司形成了某种长期的积累,你会发现其冗余的地方很多,想要了解其全貌的难度相当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与一定的契机才能体会出来)

       人际/社交的个人特质方面

      我真真切切的感觉到,如果工程师不具备一定的人际与社交能力,完善自己的性格和特质,是很难完成系统的工作的。而系统的工作,则是工程师的职业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这里的系统是指在一个较大的范围,用较多的资源(内部与外部)完成一些重要的系统工作。

      这方面首当其中的便是在团队中工作的情况,通俗一点说是团队精神。我们需要与人一起合作,可以是本部门/他部门,甚至是供应商或者是客户,在这个过程中既考虑个人的交流沟通的能力,也考验其沟通的意愿。面对同一个事情,需要有处理冲突的能力,也需要有同理心(这两个需要工程师具备表述修辞的能力,从而使得本身的说法带有说服力,并且在该做决策的时候有承担的勇气与魄力),将合作控制在有序和可控的范围内(通俗一点说,即使有猪一样的队友+神一样的客户,我们也得负重前行)。面对越来越流行的分包工作,我们可能需要有些跨文化的理解能力。在特质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快速掌握要点的能力(信息和变革快速的时代的必备技能)与开放不断学习的态度。这方面的东东还有很多,我暂时体会不过来。

      晚上与岩兄聊了会天,单一的职位,比如硬件工程师这样的职位,你可以做5年,也可以做10年。但是10年以后,电子工程师所担任的工作内容重点与职责可能会与当初有很大的变化。几乎没有工程师愿意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在数十年的职业生涯里面,干同样的一件事情。在工作中学习,学会与人一起工作,学会使用更多的资源去完成较大的目标,这也是工程师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我的印度Boss一直很强调着个人的职业规划与自我培训规划,大概是鼓励我们去思考一些事情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