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封装
到2020年,全球将有62条集成电路生产线建成投产,其中26条在中国,由此带来专业人才缺口高达40万人;“十三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仅芯片设计人才需求达14万人,但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不到需求总量的一半……3月28日, “东方硅谷”集成电路人才发展战略高峰论坛在无锡举行,300多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商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引进和培育之道,呼唤为“中国芯”装上“最强大脑”。
以芯片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被誉为“工业粮食”,是信息革命核心技术和主要推动力。“人才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制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组组长魏少军教授介绍,集成电路是典型的人才密集型产业。按照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达到一万亿元产值来算,至少需要70万名相关人才,但现在不到30万人,缺口超过40万人。
巨大人才缺口,江苏占据大头。省经信委副主任龚怀进在论坛上透露,去年,江苏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1318亿元,同比增长20.5%,占全国1/4,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按产值同比例计算,到2020年,全省集成电路人才缺口将超过10万人。
纷至沓来的大项目,加剧了江苏集成电路人才供给紧张。2016年,南通通富微电智能芯片封装测试项目建成投产;去年9月12日,位于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的台积电12寸晶圆厂进机;今年3月2日,总投资百亿美元的上海华虹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项目在无锡开工建设。上海华虹宏力执行副总裁徐伟透露,仅华虹在无锡的项目,未来就需要5000名工程师。
作为国家南方微电子工业基地,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去年实现产值890亿元,从业人员近5万人。无锡半导体行业协会预测,随着无锡华虹、海力士二期和中环集成电路用大硅片等3个超百亿项目相继落地,到2020年,无锡至少需新增3万名集成电路产业人才。
集成电路人才最大来源是高校。但无论是培养数量还是质量,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
“设计是芯片产业核心,也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短板。‘十三五’期间,我国预计需要芯片设计人才14万名,而同期全国高校培养规模约10万名,算上30%的流失率,真正进入到这个行业的人才不到7万人,缺口近半。”魏少军教授说,人才供给不足,造成企业招人十分困难,人力成本大幅上升。目前,大陆芯片设计人员薪资水平已大幅超过***地区,但企业仍招不到人。
除了数量紧缺,人才质量“不对口”问题,也让很多企业苦恼。无锡华润微电子是全球领先的综合性微电子企业之一,有“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摇篮”的美誉。该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的副总经理姚东晗说,随着公司产能迅速扩张,急需大量的基础工程师。但高校毕业学生,其知识和能力结构与企业要求有较大差距,需要系统培训后才能上岗。
“工程性人才培养是世界性难题。尤其是集成电路人才,既要有知识也要有技能,既要会创新也要能创业,实战和跨界是两大关键词。”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专家组组长、浙江大学教授严晓浪认为,打造“产学融合”的“新工科”是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当务之急。“新工科”显著特征,是从产业需求出发,吸引企业深度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实现企业与高校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为产业高速发展培育和储备更多“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人才。
3月28日,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分别与无锡高新区、SK海力士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签订有关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芯动力人才计划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基地”同时宣布落户无锡。
去年9月,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在原有技术创新、公共技术、系统应用三大服务平台基础上,特别成立人才培养与服务平台,并与北京华大九天、中天微、Synopsys、Cadence、Mentor以及三江学院、东南大学成贤学院、E课网等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关系,就人才培养项目开展深度合作。
打造产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和储备体系,已成为各地突破人才瓶颈、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共识。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于燮康表示,我省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全国最大、产业链最齐全、人才集聚度也最高。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江苏要以重大项目为龙头,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确保集成电路产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无锡市副市长高亚光介绍,作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的“黄埔军校”,无锡将以3个百亿项目为龙头,通过落实“太湖人才”政策,加快引进集成电路高端领军人才;充分发挥江南大学、东南大学无锡分校、北大软微学院、江苏信息学院等高校作用,培育更多本地产业精英;深入实施最新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进一步营造人才发展环境,留住优秀人才,力争在无锡形成一个集成电路产业的“人才特区”。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