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成为日新月异的物联网技术参与者

描述

人类天性崇尚自由,我们的基因中自带远行属性,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探索远方。生命不止,行走不息。人类无时无刻不在追求从A点到B更快的方法。但生命无价,对交通工具安全性的追求永远大于对速度的追求。

机械时代车辆飞机的安全性取决于驾驶者的经验技术。现在是信息时代,万物互联,无人驾驶说不定很快就要实现了。对此,住在8环外郊区的小编无法做到内心波澜不惊。毕竟坐上无人驾驶车,下班回家路上可以全程从容打游戏看综艺,想想都有点小激动!

再来说说说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作为物联网里重要一环,表面上看来不难实现,可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比如Google的自动驾驶实验用车已经在加州路上测试150万公里也不敢拿出来卖。再比如,前段时间牵动世界神经的Uber无人驾驶在亚利桑那州撞死行人案例。

无人驾驶的本质是将一辆辆独立存在的汽车纳入万物互联,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具体说来,自动驾驶依靠视频摄像头、雷达传感器以及激光测距仪来了解周围交通状况。而对前方交通的预判和导航,都离不开后台大数据支持。

Google数据中心能处理路上所有行驶中的、装有Google自动驾驶模块的汽车。大量信息被收集,加以分析后及时升级前方路况。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导航路况提示,而是无人驾驶无需驾驶员的判断,完全接管车辆行驶。

举个栗子,高速行驶的前车发现有人闯红灯过街,摄像头捕获动态后上传交管中心分析,中心即刻发出指令,同时让前后车辆减速,确保前车不会撞人,后车不会追尾,并且上传本次事件log,帮助道路管理部门判断哪些交通路口行人闯红灯概率大,从而更精准投入交警执勤,提高路口安全性。

互联网+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IBM 2010年提出的“智慧城市(Smart City)”概念。如今全球70亿人里有一半生活在城市。城市化进程加的快使得城市不堪负重,比如缺乏合理规划、导致中心城区密集、交通拥挤、资源浪费、环境质量下降。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最高表达形式,伴随着科技的一次次飞跃,城市生态也经历着巨大变革。在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打造智慧城市的道路上,物联网是获取一切信息的终端,是智慧城市各环节的源头。

Google在多伦多开辟了一块试验田,打造智慧城市Sidewalk Toronto。Google将Sidewalk城建设成为一个平台。这个平台使得物质空间层面(Physical Layer)与科技数据层面(Digital Layer)互相融合,让管理者足不出户,依靠很少的人力便可管理一个庞大复杂的城市。

Sidewalk的设计师们通过精美的手绘图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未来城市运行愿景:全自动无人驾驶的汽车在并不宽阔的路上行驶,车与车间距极小,在城里车速依旧能保持在120公里,行人和车辆能够完全被隔绝开。混合利用的空间、可改变尺寸以及可模块化改造的Loft适应性建筑、基础设施地下管廊、模块化的城市实时信息系统、低成本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基于人活动的城市预测模型和调控机制、微电网、弹性热网、智能垃圾处理、共享车辆系统兼具收集收据和反馈街道动态的职能......

为了支持这些应用技术,规划中提到的关于物联网技术应用包括:基于LoRa的低功耗网络、覆盖全城的免费高速无线网、城市事件感知的数据标准、具有前对结构化处理能力的深度学习摄像头、就地发电/储存电能设施、场内外自动化建造、智能温控等等。在这些背后,则是Alphabet、Google X Lab、Google Ventures经营多年的投资版图:Nest、Flow、Semaphore、Waymo、Lyft等,以及已经纳入Sidewalk Lab体系孵化的在研新技术。

在这份由科技公司提交的城市规划方案里,用ICT技术改变了原有城市建设和运营的基本逻辑。无论叫物联网,还是互联网+,抑或是线上线下融合(OMO),本质上都是通过科技改变人对城市空间的使用方式,让管理者更好的服务全体市民的福祉。随着低功耗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万物都变得互联、可感、可控,司空见惯的一切都会以新的方式被重新定义。

那么问题来了!

未来已到来!

我们如何加入这场轰轰烈烈的技术革命?

如何让自己成为日新月异的物联网技术参与者,

而不仅仅是使用者?

答案只有一个:不断学习新知识,让自己的认知和能力跟上这场科技革命的节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