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进入AI领域 上演一场三国争雄

人工智能

636人已加入

描述

从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到工信部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从“AlphaGo”战胜人类围棋世界冠军,到无人超市现身中国的街头,再到汽车驶入“无人驾驶”新时代。AI已经进入加速落地阶段。它像水和电一样,正 “入侵”人类生活方方面面,逐渐改变社会的发展方向。

而作为国内互联网企业三巨头的BAT,也纷纷默契地在AI领域发力。在AI领域,可以说,百度布局最早,阿里紧随其后,而腾讯最后入场。有人说百度是一骑绝尘的实用主义者,阿里是浪漫洒脱的重商主义者,而腾讯则是尚处起步的蹒跚学步者。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有网友根据各家AI布局,画了如下一张图:

百度:积极寻找应用场景

在AI市场上,百度其实有先发优势。早在2013年,百度就成立了深度学习研究院(IDL),仅3个月后又在硅谷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吴恩达、余凯等硅谷顶尖AI人才流入,百度AI事业可谓兵强马壮。

但近年来,吴恩达等AI主力人才的流失给百度AI事业带来了不小震荡,而在移动互联网的失利,也导致百度的营收和估值远不如AT。

于是,在迎来硅谷华人传奇“陆奇”后,百度迅速对组织架构做出调整,聚焦“All In AI”战略,并迅速推动场景落地。

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先技术后场景”的思路正在改变,百度开始聚焦应用场景,推动AI技术的商业化。除了用AI拉动旧业务(如信息流)的增长,还将AI用于金融领域,并且部署了DuerOS、阿波罗计划,聚焦汽车、家居等场景,形成新的远景型业务。

阿里:场景落地后来居上

以电商业务起家的阿里巴巴在AI的布局上远没有百度那么高调,但其实阿里巴巴很早就开始将人工智能运用在电商、物流等零售服务业务体系内。

以今年创下1682亿纪录的天猫双十一为例,每秒8000张海报的AI设计师“鲁班”,智能客服“阿里小蜜”,机房巡逻员“天巡”等,据称都是阿里巴巴今年的机器智能新物种,促成了2017年“史上最大规模的人机协同”。

除了支撑体系内的零售业务,近几年,阿里巴巴陆续在城市、工业、零售、金融、汽车、家庭等多个场景推出ET大脑等“产业AI”方案。

如果说百度还是“远景”型AI,阿里的AI已经富有成效。以ET城市大脑为例,在杭州,它不仅能将拥挤路段车辆通行速度提升15.3%,在萧山地区还对120救护车等特种车辆实现优先调度,到达现场的时间节省一半。ET城市大脑作为首批入选“人工智能国家队”的成员,相比百度的阿波罗、腾讯的医疗影像,是唯一一个落地且见到成效的解决方案。

同为ET大脑家族成员的工业大脑、医疗大脑、环境大脑以及在北京峰会上发布的ET金融大脑和ET航空大脑也都有了各自的落地案例。

阿里巴巴的AI,虽然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但行业落地最多,跑的也相对最快。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总裁胡晓明提出了“人工智能泡沫过后,未来是产业AI”的概念。他说,“过去每一次产业革命,都是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从而引发经济和社会变革,AI也不例外。未来AI要深入各行各业,去解决生活、生产和社会环境中遇到的棘手问题,这样才能引领真正的产业革命。”

显而易见,阿里的人工智能注重的是赋能行业。

然而另一方面,阿里巴巴在今年3月宣布启动“NASA计划”,要在未来20年为服务20亿人储备核心科技。

到了10月杭州云栖大会上,又宣布成立“达摩院”,向全球顶尖人才发出邀请,并在未来3年投入1000亿元致力于涵盖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的研究。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阿里巴巴走的是浪漫主义色彩和现实主义强烈结合的AI战略思路。

腾讯:尚在蓄力阶段

在AI上,腾讯是BAT中最晚入局的。业内人士分析,这和腾讯的业务结构以及商业逻辑有很大的关系,加上手握微信,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非常安逸,对人工智能的迫切需求并不大,不像百度和阿里一样,对未来有着非常紧迫的危机感。

但是如今,随着人工智能的浪潮来临,腾讯也利用其丰富的应用场景、庞大的用户基数以及海量的社交数据,加快了追赶速度。

2016年,腾讯才开设了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和百度、阿里的人工智能普遍和具体业务相结合不同,腾讯的人工智能更多呈现了实验的性质。前段时间在日本围棋 AI 大赛中夺冠的绝艺就是例子。

但是马化腾也说过:“如果没有场景落地,业务没办法往下走。”对于腾讯而言,在人工智能领域更关注场景、大数据、计算能力和人才。因而,AI Lab聚焦的基础研究包括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并根据腾讯业务提出游戏、内容、社交及工具平台型AI四个应用方向。前不久腾讯发布的智能语音产品“腾讯云小微”可以看作是社交应用方向的最新实践。

如果把人工智能发展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技术、人才、算法上的蓄力,然后才是AI的产业化落地。相对百度、阿里已经在场景落地上有诸多成果,腾讯还处在一个关注单点技术和储备人才的阶段,但是好在腾讯的应用场景丰富,遍布文娱、互联网、社交网络、媒体等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且因QQ和微信分别拥有8.5亿和9.63亿的月活跃用户而拥有海量的社交数据,前景依然值得预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